鐘艷霞 黃戰(zhàn)軍 龔昌榮
(龍崗區(qū)人民醫(yī)院心內科 深圳 518172)
非瓣膜性房顫是臨床常見病癥,這類患者的房顫與瓣膜性心臟病無關[1],主要是受到器質性心臟病的影響,比如肺心病、冠心病等,病變導致患者出現(xiàn)非瓣膜性房顫的情況[2],這類患者往往需要通過抗凝治療來改善身體狀況,降低栓塞時間的發(fā)生率。同時也要注意選擇適宜的用藥劑量,控制患者的體內的P-選擇素表達水平,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3]。此次研究中,將我院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間收治的100例非瓣膜性房顫患者和同時期接受體檢的20例健康者作為觀察對象分組比較,探究利伐沙班對非瓣膜性房顫患者P-選擇素表達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間開展本次研究,100例非瓣膜性房顫患者和同時期接受體檢的20例健康者作為觀察對象,然后對所有觀察對象進行分組處理,動態(tài)隨機化分組的方式,在保證公平、隨機的基礎上,將非瓣膜性房顫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各50例,甲組給予利伐沙班15mg/d,乙組給予利伐沙班20mg/d,對照組20例健康者作為參考比較。甲組患者50例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63~79歲,平均年齡(71.5±2.3)歲;乙組患者50例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62~80歲,平均年齡(71.2±2.5)歲;對照組中男11例,女9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70.5±2.3)歲。通過統(tǒng)計學分析基礎資料后得到P>0.05,差異不大。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本研究納入標準[4]:(1)確診為非瓣膜性房顫的患者;(2)患者神志清晰并且自主簽署知情同意書;(3)患者在實驗期間配合相關數(shù)據(jù)調查統(tǒng)計;(4)患者無其他嚴重病癥或對實驗指標產(chǎn)生影響的疾病。
排除以下患者[5]:(1)有智力障礙、身體較差無法進行實驗觀察的患者;(2)未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3)中途停止接受觀察的患者。
首先檢測3組觀察對象的凝血四項[6],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對所有觀察對象進行采血,然后對每個血液樣本中的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和纖維蛋白原(FIB)進行檢測統(tǒng)計。
治療:對甲乙組患者進行利伐沙班治療,給予患者利伐沙班(批準文號:H20181081);口服,甲組劑量為15mg/d,乙組劑量為20mg/d,連續(xù)治療3個月,每月復查患者身體情況。
(1)對比3組觀察對象的凝血四項指標,包括PT、APTT、TT、FIB,記錄平均值,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2)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通過復查抽血等方式,觀察患者在治療期間的栓塞事件發(fā)生率,并分析利伐沙班的藥物安全性指標,通過Elisa方法測定血漿可溶性P-選擇素水平,觀察不同劑量利伐沙班治療下,患者的P-選擇素表達水平變化情況。
甲乙兩組患者的凝血四項(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和纖維蛋白原(FIB))與對照組進行兩兩比較,得到的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3組觀察對象的凝血四項指標比較
治療前,甲組與乙組患者出現(xiàn)栓塞事件的發(fā)生率較高,分別為8.0%和10.0%,兩組比較的差異不明顯(P>0.05);經(jīng)過治療后,患者病情有所改善,栓塞事件發(fā)生率均降低,并且甲乙兩組的間比較的結果為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甲乙組患者的栓塞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治療前后甲乙組患者的P-選擇素表達水平,治療前患者的P-選擇素表達水平差異不大,統(tǒng)計學分析的結果為P>0.05;治療后甲組、乙組的P-選擇素表達水平均降低,甲組低于乙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甲乙組患者的P-選擇素表達水平比較
房顫的危害較高,是一種典型的心臟節(jié)律障礙的病癥,此病在老年群體中的發(fā)生率非常高,并且房顫還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腦栓塞,嚴重的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引起重視[7]。對于非瓣膜性房顫患者來說,更容易出現(xiàn)腦栓塞的情況,抗栓塞治療、抗凝治療是幫助非瓣膜性房顫患者控制病情的重要渠道[8]。治療非瓣膜性房顫的過程中,利伐沙班是一種療效較好的藥物,能夠有效抑制患者體內的Xa因子,并且具有非常高的內源性抗凝血酶活性,能夠達到很好的抗栓塞效果。但不同的劑量也可能產(chǎn)生不同的抗凝效果,也會影響到患者體內P-選擇素表達水平。本次研究即對100例非瓣膜房顫和20例普通健康者進行對比分析,通過了解觀察對象的凝血四項來分析患者的病情狀況,并在治療期間進行密切觀察。根據(jù)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利伐沙班的劑量在15mg/d與20mg/d時,均能有效預防患者出現(xiàn)栓塞事件,15mg/d的P-選擇素表達水平抑制作用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對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結合應用利伐沙班治療的效果較好,調整利伐沙班的劑量在15mg/d時的效果較好,患者的P-選擇素表達水平抑制更低,并且不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栓塞事件,此方案應用的安全性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