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勇
(鶴壁市人民醫(yī)院兒科,河南 鶴壁458000)
過敏性哮喘是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Ⅰ型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其發(fā)病機制比較復雜,已有的研究認為,哮喘是由多種細胞、細胞組分共同參與的氣道高反應性疾病,在外界觸發(fā)因素的作用下發(fā)作,致敏原顆粒進入呼吸道后吸附于氣道表面,刺激機體釋放特異性免疫球蛋白sIgG4,吸附于氣道表面的嗜堿性細胞、肥大細胞,使機體處于致敏狀態(tài)。 當再次接觸致敏原后激活嗜堿性細胞釋放組胺、慢反應物質(zhì)等介質(zhì)而引起過敏性哮喘[1]。
吸入性過敏原和食物過敏原是引起過敏性哮喘的重要的觸發(fā)因素,屋塵螨、粉塵螨是引起過敏性哮喘的兩種主要塵螨。 大多數(shù)對塵螨過敏患者是同時對戶塵螨和粉塵螨過敏,其產(chǎn)生的IgE 抗體具有交叉反應[2]。 脫敏治療是使用高劑量、標準化脫敏疫苗治療過敏性哮喘的方法。 兒童時期接受特異性脫敏治療可減少新的過敏反應發(fā)生[3]。 本研究探討了戶塵螨SIgG4 及粉塵螨SIgG4 對過敏性哮喘患兒病情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 年2 月至2018 年3 月在我院治療的過敏性哮喘患兒102 例為病例組,其中輕度患兒32 例,中度患兒44 例,重度患兒26例,同時選取100 例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病例組和對照組受試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納入標準:⑴診斷參照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中的診斷及分級[4];⑵年齡6~14 歲;⑶經(jīng)體外過敏原檢驗, 對戶塵螨和粉塵螨過敏;⑷患兒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⑴近4 周內(nèi)使用過糖皮質(zhì)激素;⑵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嚴重臟器疾病等;⑶曾進行過脫敏治療者。
表1 各組受試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 過敏性哮喘患兒采用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治療,1 吸/次,2 次/d。 3 個月后根據(jù)病情控制情況逐漸減量漸至停藥。 粉塵螨滴劑舌下含服治療,第1 周使用滴劑1 號,濃度1μg/ml,按每日1、2、3、4、6、8、10 滴依次遞增服用。 第2 周使用滴劑2 號,濃度10μg/ml;第3 周使用滴劑3 號,濃度100μg/ml,服藥方法同第1 周。 第4 周使用滴劑4 號,濃度333μg/ml,3 滴/次維持治療。 服藥后15min 勿飲水進食。
1.3 實驗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于入院后靜脈穿刺采集靜脈血,靜置1h 后離心,轉(zhuǎn)速3000r/min,離心時間10min。 取血清采用羅氏e601 型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定量測定總IgE。 采用熒光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血清戶塵螨SIgG4、粉塵螨SIgG4。檢測儀器Unicap100 系統(tǒng),SIgG4 試劑購自上海鑫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病例組患兒于治療6 個月后再次采集靜脈血檢測血清總IgE、戶塵螨SIgG4、粉塵螨SIgG4。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9.0 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間比較使用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兩兩比較采用LSD-t 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使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照組和病例組血清總IgE、戶塵螨SIgG4 等水平比較 病例組血清總IgE、 戶塵螨SIgG4 和粉塵螨SIgG4 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和病例組血清總IgE、戶塵螨SIgG4 等水平比較
2.2 病例組不同病情患兒血清總IgE、戶塵螨SIgG 4 等水平比較 不同病情患兒性別、 年齡及血清總IgE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重度患兒戶塵螨SIgG4 和粉塵螨SIgG4 水平明顯低于中度和輕度患兒(P<0.05); 中度患兒戶塵螨SIg G4和粉塵螨SIgG4 水平明顯低于輕度患兒(P<0.05)。見表3。
2.3 病例組治療前后血清總IgE、戶塵螨SIgG4 等水平比較 病例組治療后血清戶塵螨SIgG4 和粉塵螨SIgG4 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病例組治療前后血清總IgE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病例組治療前后血清總IgE、戶塵螨SIgG4 等水平比較
表3 病例組不同病情患兒血清總IgE、戶塵螨SIgG4 等水平比較
兒童過敏性哮喘的發(fā)病機制比較復雜,其本質(zhì)為IgE 介導的Ⅰ型變態(tài)反應,多種炎癥細胞及細胞組分共同參與本病的發(fā)生[5]。 過敏性哮喘以反復發(fā)作的咳嗽、喘鳴、呼吸困難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fā)育和生存質(zhì)量,嚴重者甚至可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6]。 目前臨床推薦的過敏性哮喘治療方案包括避免接觸變應原、吸入糖皮質(zhì)激素、使用特異性免疫制劑等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7]。
塵螨變應原是引起兒童過敏性哮喘發(fā)作的常見誘因之一,廣泛存在于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中[8]。 塵螨變應原進入人體后刺激機體釋放特異性免疫球蛋白sIgG4,吸附于嗜堿性細胞、肥大細胞表面,使機體處于致敏狀態(tài)[9]。 當再次接觸致敏原后引起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白三烯等介質(zhì)而引起過敏性哮喘[10]。
過敏性哮喘是由總IgE 介導的Ⅰ型變態(tài)反應,血清總IgE 水平可作為過敏性哮喘的診斷指標之一[10]。 SIgG4 是免疫球蛋白IgG 的抗過敏非炎性亞型, 可產(chǎn)生抗過敏作用而減輕過敏性哮喘病情[11]。本研究中過敏性哮喘血清總IgE、戶塵螨SIgG4 和粉塵螨SIgG4 均明顯高于健康兒童。 這一結果提示,血清總IgE 水平可作為過敏性哮喘的診斷指標,與已有的研究結論一致[12]。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不同病情患兒血清總IgE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重度患兒戶塵螨SIgG4 和粉塵螨SIgG4 水平明顯低于中度和輕度患兒;中度患兒戶塵螨SIgG4 和粉塵螨SIgG4 水平明顯低于輕度患兒。 這一結果提示,血清總IgE 水平在過敏性哮喘的病情評估中并無明顯價值,而SIgG4 水平可反映病情嚴重程度。隨著病情加重,戶塵螨SIgG4和粉塵螨SIgG4 水平逐漸降低。這是由于SIgG4 是IgG 的抗過敏非炎性亞型,可更早地捕獲變應原,競爭性地阻斷肥大細胞與IgE 結合,進而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減少炎性介質(zhì)釋放,減輕患兒的氣道炎癥反應程度,降低氣道高反應性,進而減少哮喘發(fā)作[13]。
目前多數(shù)學者認同Th1/Th2 細胞失衡是過敏性哮喘發(fā)生的重要機制之一。 變應原特異性免疫脫敏治療通過反復應用特異性變應原制劑、逐漸增加使用劑量,以提高患兒對特異性變應原的免疫耐受力,逐漸減少過敏性哮喘發(fā)病、減輕哮喘發(fā)作癥狀,最終完全阻止變態(tài)反應的發(fā)生,使外周血細胞因子Th1/Th2 型免疫應答趨于平衡,進而起到抗過敏作用[14]。
本研究中過敏性哮喘患兒經(jīng)變應原特異性免疫脫敏治療后血清戶塵螨SIgG4 和粉塵螨SIgG4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治療前后血清總IgE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一結果提示,戶塵螨SIgG4和粉塵螨SIgG4 在變應原特異性免疫脫敏治療過程中起到保護性抗體的作用,變應原特異性免疫脫敏治療是通過作用于機體內(nèi)的SIgG4 而發(fā)揮治療過敏性哮喘的作用。這是由于SIgG4 可抑制變應原與效應細胞表面的IgE 結合,阻止IgE 介導的變態(tài)反應發(fā)生。此外,SIgG4 還可通過抑制變應原與IgE復合物形成而減少其與B 細胞表面受體結合,從而抑制B 細胞將變應原呈遞給特異性T 細胞,進而抑制哮喘發(fā)作[15]。
綜上所述,過敏性哮喘患兒血清總IgE、戶塵螨SIgG4 和粉塵螨SIgG4 升高,其中戶塵螨SIgG4和粉塵螨SIgG4 與患兒病情程度及治療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