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闖闖 張倩茹 季曉燕 江楓
摘? ?要: 本文以南京特殊師范學院季曉燕老師的研究課題《PBL模式在聽障生大學英語課堂的應用》為延伸,將一部分視障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為他們提供英語盲文教材、教輔資料等,記錄在PBL模式下視障聽障生在大學英語課堂中對教輔教材的應用狀況,然后通過問卷調查他們后續(xù)需要的幫扶與支持。結果顯示,在PBL模式下視障聽障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教材能夠幫助他們學習知識。
關鍵詞: PBL? ? 視障? ? 聽障? ? 英語學習
引言
隨著我國特殊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視障聽障生作為殘疾教育群體中重要的一分子,他們的英語學習教育越來越完善。學習英語不僅能促進特殊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還對我國殘疾人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每年通過單招、統(tǒng)招考試招收一定數(shù)量的視障學生。英語學生作為義務教育中的第二語言學科,是一門比較重要的課程,但是在殘疾人教育當中英語學習并不是很受重視。如何解決視障聽障生在英語學習上的困難和幫助視障學生學習英語,提高英語學習成效?本研究記錄了為視障聽障學生提供教材、教輔材料后視障聽障生課堂英語學習效果和沒有教材前視障聽障學生英語課堂學習效果,通過比較總結視障學生英語學習問題,結果將為日后視障學生英語學習中對教材和教輔材料的需求提供相應的模板和參考。
一、研究背景
黨的十七大提出“關心特殊教育”,黨的十八大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到黨的十九大提出“辦好特殊教育”,表明了黨和國家對特殊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據(jù)統(tǒng)計,我國視障人數(shù)將在2020年達8500余萬,他們同正常學生一樣有權利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視障聽障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為生理和心理上的接受程度不同,對他們的英語教學提供幫助時應當注重實際運用、讀寫方式和書寫方式等問題。PBL教育模式多注重實踐,以教師提出問題為引導、學生探討為核心進行教學,幫助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知識認知能力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PBL即Problem-Based Learning,就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巴羅斯教授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創(chuàng)立的教學模式,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教學模式。在研究和實踐過程中,PBL以問題為基礎,開展行動研究、教學合作和課堂對話交流,通過情景應用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PBL教學方式能夠為學習語言的學生提供學習知識的基礎技能和語言交流環(huán)境,同時將學生的知識技能通過情景交際運用到生活環(huán)境中。英語盲文教材和教輔材料能夠幫助PBL模式下的學生更快地從課本中尋找答案,課前能夠充分做好上課準備,對課堂內容具有更強的理解性。國內對視障聽障生的英語教學研究不斷增加且更新改進,但是學習英語有關的教材和教輔材料大多小范圍提供使用或者老師學生共用課本。從文獻研究方法來看,盲文教材和特殊語言類教輔材料還是很少。由于特殊教育對視障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夠重視,視障聽障英語課堂中為學生提供完全所需的教材和教輔材料還很困難。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目標
在PBL教學模式下,研究殘障學生,尤其是聽障視障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和需求;研究PBL模式在大學英語融合教育中的作用和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中的需求與困難,進一步推進殘疾人高等融合教育的發(fā)展;分析在校聽障視障生在大學英語融合教育過程中需要的大學英語教材和教輔材料需求和學習需求,提供相應的支持計劃。
(二)研究對象
以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參與PBL模式英語學習的聽障生70人和視障生7人為教材使用對象。在PBL模式的教學基礎下,分別記錄他們教材使用前的課堂狀況、學習進程、筆記記錄狀態(tài)課后作業(yè)的完成度及期末總結,以及教材運用后教材的使用情況,教材運用率及教輔材料的使用幫助。最后進行資料總結,分析教材和教輔材料能否促進課堂教學,達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的目的。研究時間分別為大學一整學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
(三)研究工具
研究使用問卷調查設計了12個填寫項,了解PBL模式下視障聽障學生英語學習狀況和對英語教材、教輔資料的使用情況及后續(xù)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需求。通過視障聽障學生的英語學習熱度、學習時間、學習目的和學習是否有幫助等問題調查視障聽障學生對英語學習態(tài)度和英語學習的基礎;通過英語學習方式、學習進程、課程完成度和課后學習狀態(tài)了解視障聽障學生的英語學習進程和課后英語學習態(tài)度;通過他們對英語材料和教輔材料的滿意度,英語學習中的困難和對其他教輔資料的需求等了解視障聽障學生對教輔教材的接受程度和后續(xù)學習幫助。問卷調查能夠普遍顯露視障聽障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和英語學習意愿。并且針對現(xiàn)有教學模式提出學習意見和教學問題。除了問卷調查外,研究者還通過教師學生訪談、平時課堂觀察和學習日志填寫、記錄學生日常學習等方式進行數(shù)據(jù)記錄和分析。
三、研究結果和啟示
(一)教材和教輔材料的幫助對學習具有明顯提升
由于視覺聽覺缺失,視障聽障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視障學生的英語主要以觸覺形式為輸入方式,以口述和盲文書寫的形式為輸出方式,聽障生的英語主要以視覺模式為輸入方式,以閱讀和寫作的形式為輸出方式,現(xiàn)行語言教育對視障聽障英語輸出研究較少,輸入研究較多。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在沒有專用教材之前,視障聽障學生跟普通學生用同樣的教材和教輔資料,但是傳統(tǒng)的英語教材資料多為印刷平面閱讀書籍。普通教材對視障生而言形同虛設,因為他們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閱讀和理解。聽障生對于書本的閱讀問題并不是很多,但是英語作為第三語言對他們來說具有很大的壓力。在PBL模式下,教材的運用不僅能夠幫助教學增強應用針對性和有效性,還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接觸教師講解的知識,使學習更加方便,同時加快教師的教課進程。教材和教輔材料的使用可以使視障聽障生英語學習更緊湊和方便。根據(jù)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PBL模式下視障聽障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很高,他們對擁有、使用新教材和教輔資料具有很高的積極性,同時提出了對教輔資料的更多需求。
研究者經過對視障聽障學生同學的訪談了解到,視障聽障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具有較多的障礙和困難。普通的書籍并不能很好地得到視障聽障學生的使用。相反新教材是針對他們的生理缺陷制作的書籍,能夠激發(fā)他們使用教材的熱情和學習英語的興趣。目前社會和學校對視障聽障學生的要求不一致,視障聽障學生對于是否需要學習英語存在很大的疑慮和困惑。對于想要提高自身能力的視障聽障學生而言,英語盲文教材和教輔資料更能促進他們學習英語,幫助他們解決英語學習中的困難。
(二)教材和教輔材料的使用對視障聽障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
由于視障學生和聽障生的生理缺陷不同,接受英語學習的方式也不相同。數(shù)據(jù)顯示,聽障生入校的英語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差別較為輕微,視障學生的學習方式比較困難。聽障大學生的第一第二語言分別為手語和中文,掌握第三語音英語具有一定的困難性。聽障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無法聽寫,手語和英語的表達方式、內容通暢和蘊含意義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視障生的第一語言為中文,英語則作為第二語言。但是視障生由于視覺因素,在書寫方面以盲文方式進行。視障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讀寫具有困難。這些不足除了視障聽障學生的生理特殊性原因外,還有教材和教輔資料的稀缺。由于新教材的應用,視障聽障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方便地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并且根據(jù)書上提供的知識課后自主學習。
經過半年的教材和教輔資料使用之后,采集最終結果進行數(shù)據(jù)比對。結果表明在教材運用前后,課程學習具有很明顯的差異性,新教材在視障聽障學生中具有很明顯的歡迎度。最終總結數(shù)據(jù)記錄了教材使用前后的平時課程狀況、課堂活躍程度、課后作業(yè)完成度及期末平均成績。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教材使用前,課堂狀況多以老師講述、學生討論為主,普通教材的運用率很差。然而教材使用后,由于學生能夠自己使用課本,可以一邊聽老師講解,一邊在新教材中記錄閱讀。教材和教輔資料促進了學生對老師講述內容的理解。由于教師的授課進程根據(jù)視障聽障學生的學習速度進行,使用普通教材,學生學習進程較慢,導致授課進程相對較慢。新教材加快學生理解學習內容的同時,同樣加快授課進程,提高授課效率。
(三)啟示
傳統(tǒng)英語教材和教輔材料在英語學習課堂應用中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問題,隨著視障聽障學生的增加和英語學習的普及,普通英語教材已經不能適應當下特殊教育群體的需求。新教材的運用能夠提高視障聽障學生英語學習效率英語學習興趣。在研究數(shù)據(jù)群體中,視障聽障學生顯露出對新教材的接受意愿,但是在教材制作和使用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由于視障聽障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他們對教材和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有著很高的需求。在研究過程中,視障生的英語學習取得了很優(yōu)秀的成績。2018年6月,視障大學生和普通學生一樣參加大學英語等級考試受到全社會關注,產生影響力。在2018年12月的大學英語等級考試中,兩位視障大學生周文晴和鄔逸帆分別考出449分和440分的好成績,成為江蘇省首批通過此項考試的視障大學生?;顒拥玫奖姸嗝襟w、網站的報道,先后在央視新聞等24個平臺得到宣傳,兩位盲人大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事跡還登上了人民日報,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了解到視障大學生又有了考大學英語六級和考研的新目標,項目后續(xù)將依托PBL教學模式研究殘障學生,尤其是聽障視障學生自主學習特點和需求,研究PBL模式在大學英語融合教育中的作用和學生們在這種教學模式中的需求與困難,進一步推進殘疾人高等融合教育的發(fā)展。
結語
特殊教育的發(fā)展水平逐漸成為檢驗國家教育水平發(fā)展的重要指標之一,視障聽障學生的大學英語在我國一直處于初步研究實驗階段。本文關注在PBL教學模式下,視聽障大學英語課堂中對教材的應用和實際教學過程中教材和教輔資料的幫助。研究初步證明在PBL教學模式下教材和教輔資料對視障聽障學生的學習有很多幫助,并對其學習具有積極的影響。由于研究的局限性、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本次研究樣本數(shù)量和研究實踐都不夠充分,研究結果和啟示建議比較片面。希望本文給視障聽障學生的英語教學和英語學習相關研究提供幫助,希望社會更加關注視障聽障學生的英語學習。
參考文獻:
[1]Eyring, J. L.. Is Project Work Worth It?[R]. Washington, D.C.: Eric. Eric Database ED 407.838,1997.
[2]季曉燕.單楠.夏君鵬.基于PBL模式的聾生英語行動研究綜述及教學策略[J].海外英語,2018(21).
[3]夏君鵬.季曉燕.PBL模式在聽障生大學英語課堂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8(24):235-236.
[4]王正勝.中國聾人學生英語教學研究述評[J].中國特殊教育,2014(3).
[5]張炳立,常淑楓,李玲玲,王秀蓮,丁慧芬,肖照岑.試論PBL教學法的理論基礎[J].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3).
項目名稱:基于PBL的在校視障聽障學生英語學習支持研究
來源:江蘇省2019年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立項項目 省級一般項目
項目編號:201912048017Y
指導老師:季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