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蕾,盧英民,施 靜,蔡建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持續(xù)的氣流受限為特征,呈進行性發(fā)展,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1-2]。該病急性發(fā)作可引起病人呼吸功能短期內急劇減退,甚至發(fā)展為肺源性心臟病和呼吸衰竭[3]。相關研究表明,心肌功能指數(shù)(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ex,MPI)評估右心室功能較敏感,可作為反映右心室收縮和舒張功能的敏感指標[4-5];有學者提出腦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可作為肺源性心臟病病人心力衰竭診斷及預后的生物學指標[6]。本研究旨在通過測定COPD病人血清BNP及MPI,對比分析兩者評價COPD病人右心功能的臨床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COPD病人80例,所有病人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制定的COPD診斷標準[7]。排除標準:存在左心功能不全者、目前或既往存在心肌梗死;患有嚴重肝、腎疾??;患有腫瘤等全身性疾病。所有病人按照是否存在右心功能不全分為存在右心功能不全組(A組,41例)和無右心功能不全組(B組,39例)。選擇同期我院健康體檢者40名作為健康對照組(C組)。3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本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標準。
表1 3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 所有COPD病人入院后均給予抗感染、祛痰、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輔助通氣等治療措施。
1.3 觀察指標
1.3.1 血清BNP水平 所有研究對象均于入院時抽取靜脈血2 mL,混勻抗凝,采用干式快速免疫熒光法測定血清BNP表達。
1.3.2 右心室MPI 所有研究對象均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同時檢測體表心電圖,計算右心室MPI。將取樣容積置于三尖瓣尖水平,采集三尖瓣口血流頻譜;在心尖標準四腔心切面測量三尖瓣口流速A峰終止至下一周期E峰開始處的時間間隔,記錄為a;在大動脈短軸切面測量肺動脈瓣前向血流開始至終止的時間間隔,記錄為b。右心室 MPI=(a-b)/b=[等容收縮時間(ICT)+等容舒張時間(IRT)]/射血時間(ET),均連續(xù)測量3個心動周期,取平均值。詳見圖1。
圖1 右心室MPI計算示意圖
1.3.3 心功能指標及肺功能指標 應用多普勒超聲心動儀檢測所有研究對象心功能指標[包括右心房最大橫徑(RA)、右心室基底段橫徑(RV)及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應用肺功能儀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肺功能檢查,分別測定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
2.1 3組血清BNP水平及右心室MPI比較 與C組比較,A組、B組血清BNP水平及右心室MPI均升高,且A組高于B組(P<0.05)。詳見表2。
表2 3組血清BNP水平及 右心室MPI比較(±s)
2.2 3組心功能指標及肺功能指標比較 與C組比較,A組RA和RV均增加,LVEF、FVC及FEV1均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B組比較,A組RA和RV均增加,F(xiàn)VC及FEV1均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3組心功能指標及肺功能指標比較(±s)
2.3 血清BNP和右心室MPI與COPD病人心功能指標及肺功能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血清BNP水平和左心室MPI與COPD病人心功能指標RA、RV呈正相關,與LVEF呈負相關(P<0.05);血清BNP水平與右心室MPI與COPD病人肺功能指標FVC及FEV1呈負相關(P<0.05)。與血清BNP相比,右心室MPI與COPD病人心功能指標及肺功能指標相關的可能性更大。詳見表4。
表4 血清BNP和右心室MPI與COPD病人心功能指標的及肺功能指標相關性分析
COPD是由于存在反復炎癥,逐漸造成氣管狹窄,進而出現(xiàn)氣道阻力增加、低氧血癥和二氧化碳潴留等[8]。慢性缺氧一方面引起肺小動脈持續(xù)痙攣,另一方面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最終引發(fā)肺動脈高壓。肺動脈高壓形成后,右心壓力負荷加重,導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形成,引起心肌收縮和舒張功能障礙。因此,測定右心功能對評價COPD病情的進展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9-11]。
MPI是評價心臟收縮與舒張功能的指標,其不受心室?guī)缀螆D形及心率變化等影響,可敏感、準確地反映右室舒張功能的三尖瓣口左室舒張早期快速充盈峰值(E)/舒張晚期(心房收縮)充盈峰值(A),以此評估心室功能[12-13]。有學者提出,MPI較LVEF更能敏感反映心室整體功能,可獨立預測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預后[14]。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與無右心功能不全的COPD病人和健康對照組比較,存在右心功能不全的COPD病人,隨著心肺功能不斷惡化,MPI隨之增加,與相關報道結果[15]一致。A組存在明顯的心臟結構改變,A組MPI高于B組和C組,表明右心室收縮和舒張功能降低,因此,MPI可反映COPD病人心功能變化。
有研究報道,中度、重度COPD病人血清BNP水平不同程度升高,且與肺功能指標及血氣指標具有相關性[16-17]。血漿BNP主要由心室肌細胞分泌,其濃度變化與心臟壓力負荷密切相關,BNP認為是預測心臟儲備功能及心室重塑的敏感指標,可較好地反映心臟負荷變化[18]。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健康對照組及無右心功能不全的COPD病人相比,存在右心功能不全的COPD病人血清BNP水平、RA及RV升高,F(xiàn)VC及FEV1下降,且血清BNP水平和右心室MPI與COPD病人RA、RV呈正相關,與LVEF、FVC及FEV1呈負相關(P<0.05),提示病人血清BNP水平改變可作為判斷COPD病情的指標。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與血清BNP相比,右心室MPI與COPD病人心功能指標及肺功能指標相關的可能性更大。
總之,血清BNP水平和MPI均有助于評價COPD病人右心功能,且MPI變化可能較血清BNP水平改變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