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春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英語是大部分中國人的第二語言,也是一門重要的國際通用語言。語言不能全靠書面表達,還要靠口語交際。學習英語從娃娃抓起,可是讓學生開口說英語,尤其是讓農村學校的小學生開口說英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學生開始說英語的時候,覺得很難為情,只是聽老師和其他同學說,自己不開口,這怎么行呢?我在課堂上講:“說英語就像學游泳、學騎自行車一樣,課堂上教得再生動,如果你不親自到實踐中去學習,依然是紙上談兵。”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教學生學說英語得先從日常英語會話開始,一定要讓學生參與進來,讓他們敢于發(fā)言,試著開口說英語。
找到學生不愿意開口說的癥結
一個班三四十個學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交流,也不是每個人都愿意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這與他們的性格有關。作為教師,就要看看誰平時不愛說話,只有找到癥結,才能對癥下藥。
樂樂(化名)就不愿意跟讀英語。經了解得知,他不單單是上英語課不跟讀,上別的課也很少發(fā)言。我知道他是一個少言寡語的孩子,要讓他跟我說英語,難度很大。我要是單獨把他叫到辦公室或留在教室,他肯定緊張害怕,就像做了錯事一樣。我私下找到經常和樂樂一起玩的幾個學生,把他們一起叫到辦公室。在跟他們聊天時,我故意多問了樂樂幾個很隨意的問題,最后說到正題:“下節(jié)課,你們幾個一組,先上講臺展示英語對話,如果誰有困難,可以帶課本。只要你們開口說英語就行,說錯了我自然要糾正,但不會批評你們。”
對于那些不善于讀說的學生,老師要積極引導,循循善誘,并提示他們要大膽說。在班上我經常跟學生講,要想學好英語,就要敢于大膽說,有些詞匯允許讀錯,允許繞過去,但不能不讀。你們可以到家后把在課堂上學的英語知識說給爺爺奶奶聽,反正他們大多聽不懂,如果還抹不開面子,那就對著墻讀。就這樣,在我的引導下,班里像樂樂這樣的孩子慢慢地也敢開口說英語了。
另外,老師在教學中,還應特別注意方言對學生學好英語的影響。有一次上課時,在教light這個詞匯時,有個學生總是讀成night。我就把他叫到講臺前,我說light,他讀night,反復幾次,依然如此。同學們笑了,我也笑了,但我并沒有責備這名學生。我換著說night,他讀light,反復幾次,還是這樣,我想這里面一定有蹊蹺。事后通過聊天我得知,他從小在外省的農村長大,三年級開學時剛轉學過來,他那里的“L”和“n”兩個音不分??磥?,要想讓這名學生學好這個單詞,首先得從改方言做起了。
沒學會,怎去開口說
不得不承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是有差別的。有些聰明的孩子就像是“錄音機”,老師說一遍就完全記住了,而有些孩子,老師在課堂上講了很多遍卻照樣不會說。本來,小學生剛接觸英語就比較陌生,還有些出于好奇,沒想到學起來挺難,當時記住了,可過了一會兒又忘記了。剛才跟我讀的時候還會,當我講了一會兒別的內容再返回頭來讓他們讀剛學過的英語詞匯和句子時,近一半學生都忘了。作為老師,最好的辦法就是再多教幾遍。
不可否認,農村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這一陌生語言時,在語音和語調方面讀說起來不是那么順暢,尤其是一些單詞的重讀音節(jié)和句子的升降調及停頓情況,很難把握準確,元音、輔音很難讀正確。例如,把read讀成reader,給[k]、[g]、[t]等簡單輔音的詞尾加上一個同。這些問題應該及時解釋,在他們讀錯的時候提示一下。
成立英語角,讓學生真正開口說
學生要想學好英語,可不是單純地光聽老師在課堂上講,一定要讓學生參與進來,讓他們敢于發(fā)言,試著開口說英語。讓學生從被動說,到積極主動說,這是一個重要的過程。怎么才能完成這個過渡呢?為了讓那些不敢開口、不好意思開口說英語的學生有個“說”英語的環(huán)境,我在校園里成立了一個“英語角”,以年級為單位,每班選10人輪流參加,開始時會安排一位英語老師現場指導,讓同學們用英語進行交流,進了那個環(huán)境不準說一個漢字,實在不會說的單詞可以用肢體語言協(xié)助。
剛成立英語角的時候,同學們覺得挺好玩,可是讓學生用英語開口說就有難度了,即使進了英語角,有人還是不敢開口。例如,老師說“good morning”,讓他們跟著說,可他們多數不跟著讀,只是交頭接耳,接下來就是笑。特別是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本來就話少,不敢在課堂上發(fā)言,更不敢用英語說了。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引導學生有備而來,比如,提前準備好一段話,或者準備一張小紙條,提前把要說的話寫到上面,因緊張背不下來時,小紙條可以救急,避免處于尷尬境地。當然,因為小學生掌握的英語詞匯有限,不可能說得很好,用英語進行交流可能更難,但對于學生來講,敢于張口說英語,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敢說
讓學生敢于開口講英語,創(chuàng)設師生和諧的課堂氛圍很重要。假設老師授課時總板著臉,一副極其嚴肅的樣子,課堂像考場那么安靜,學生就是會說也不敢說,即使優(yōu)秀的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中也會語無倫次。怎么辦?老師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打成一片,讓學生在教與學的和諧環(huán)境中,暢所欲言,敢于開口說話,才能發(fā)揮得更好。
由于學習英語時間短,詞匯量掌握得少,句子結構和語法錯誤在所難免,甚至出現了“How are you?(怎么是你)”“How old are you?(怎么又是你)”等笑談。老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來,還要用溫和的語氣指出其中的錯誤。告訴學生,英語的順序與漢語不同,說英語時不是英語單詞的羅列和堆積,而是需要掌握一些英語句型結構。我常說:“同學們,只要這個句子記住了,以后就是你的了?!?/p>
小學生剛開始學英語,本來就不敢開口,這就需要老師的鼓勵與引導。只有好的課堂氛圍,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因此,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孩子們積極參與進來,這是學好英語的關鍵所在。
另外,孩子學習英語,家長切忌當“甩手掌柜”。為了激發(fā)孩子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把以前學過的英語對著孩子的課程進度復習一下,與孩子經常進行一些簡單的英語會話交流,這對孩子學好英語非常有幫助。今年疫情期間的網課,我發(fā)現了一個現象:就是聽課的學生中多了一些成年人面孔,顯然,那是有些家長在陪讀,這對孩子學習是極其有利的。
(作者系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王窯學區(qū)中心小學教師)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