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鎮(zhèn)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呼吸消化介入科,江蘇 鎮(zhèn)江,212000)
消化系腫瘤介入治療是指在X線監(jiān)視下利用股動脈穿刺技術,使用一根導管沿著動脈逆行到達病灶部位,向該處注射化療藥物的方法;也可以使用栓塞劑對腫瘤動脈供血進行栓塞,使腫瘤細胞無法獲取營養(yǎng)以至滅活。同全身化療相比,消化系腫瘤介入治療效果更為理想。但在實際治療中,也伴隨不良反應發(fā)生的風險[1]。研究[2]顯示,對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于改善胃腸道不良反應具有重要意義。穴位按摩通過對人體相應穴位進行刺激,激活經絡正氣,有效通經活絡,扶正祛邪。同時針對消化系腫瘤介入治療后胃腸道反應患者還需要通過心理護理干預引導患者正確認知疾病,保證患者積極配合。本研究旨在探討穴位按摩聯合心理護理在消化系腫瘤介入治療后胃腸道反應中的應用?,F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鎮(zhèn)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40例消化系腫瘤介入治療后胃腸道反應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70例)和觀察組(70例)。納入標準:① 均通過病理和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消化系腫瘤,接受腫瘤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② 均知情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 其他原因導致的胃腸道反應,如腦血管疾病、外傷性疾病等;② 合并嚴重精神、意識障礙。兩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主要內容如下:① 術前: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② 術中:給予患者止吐藥物,預防嘔吐。③ 術后:對穿刺點及時進行加壓包扎,術側肢體在伸直位進行制動,時間為6~8 h,患者臥床休息時間為24 h,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如果患者存在胃腸道不適,需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干預。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方案基礎上采用穴位按摩聯合心理護理進行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3.1 中醫(yī)穴位按摩 如果患者存在惡心和嘔吐的癥狀,選擇內關、足三里和中脘進行按摩;如果存在腹痛癥狀,增加天樞穴進行按摩;如果存在腹脹癥狀,增加氣海穴進行按摩。① 內關按摩方法:對兩側進行按摩,時間為1 min,之后按揉30 s,以酸脹感向腕部和手發(fā)散為佳。② 足三里按摩方法:將食指和中指并起來共同按揉,每次約100下,可以順時針揉,也可以逆時針揉。如感覺力量偏弱,可以使用拇指第一關節(jié)按揉,增加刺激強度。③ 中脘按摩方法:對其下側進行按壓,時間為30 s,之后順時針按揉,時間為2 min,以局部存在酸脹感為宜。④ 天樞按摩方法:順時針方向按揉,時間為2 min,以局部存在酸脹感并向整個腹部發(fā)散為宜。如果患者癥狀較為嚴重,可以適當增加力度,延長時間;癥狀較輕體質較弱的患者,需要遵循先重后輕的原則,有效縮短時間。⑤ 氣海按摩方法:順時針按揉,時間為 2 min,力度柔和,合理控制時間,以感到手下存在氣動為宜。術后將患者送至病房,6 h后進行第1次穴位按摩,之后每日進行2次,共進行3 d。如果患者存在相應癥狀可隨時進行穴位按摩,結合癥狀情況對穴位、力度和時間進行合理調整。
1.3.2 心理護理 ① 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結合其性格、文化背景等實際情況為其制訂針對性、個性化的心理干預方案。在日常護理過程中給予患者鼓勵,拉近護患之間距離,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另外,多宣傳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緩解其負性情緒。② 為患者詳細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良好的環(huán)境對于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具有重要意義。了解患者及其家屬存在的消極情緒后,引導其正視問題,采取合適的方法,逐漸培養(yǎng)其樂觀的性格,幫助其樹立堅強的信念。主動為患者營造溫馨和輕松的環(huán)境,幫助患者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減少對患者情緒造成的不良影響。每日定時開窗通風,保證病房溫度、濕度的適宜,提高患者的舒適度,使其身心放松。③ 通過音樂療法、放松療法改善患者的情緒,加強健康宣教,為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對其錯誤認知加以糾正,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4.1 惡心、嘔吐和腹脹、腹痛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惡心、嘔吐和腹痛、腹脹的好轉情況,評價標準以癥狀積分為主,0~4分表示不嚴重~嚴重,評分結果為0~1分表示癥狀好轉[3]。
1.4.2 焦慮抑郁 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4]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得分進行比較,分數越高表示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
1.4.3 生活質量 通過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5]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進行比較,具體評價指標為軀體功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和精神健康,每項滿分100分,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2.1 兩組術后惡心、嘔吐和腹痛、腹脹改善情況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術后各時段惡心、嘔吐和腹痛、腹脹例數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值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惡心嘔吐和腹痛腹脹改善情況比較 [n(%)]
干預前,兩組SAS和SDS評分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干預后,兩組上述評分均顯著低于同組干預前,且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值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分)
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值均<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消化系腫瘤介入治療后出現腹痛和腹脹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栓塞劑阻斷血管后,腫瘤病灶壞死導致其所在器官腫脹、被膜壓力升高并刺激機體釋放炎性介質,加上化療藥物對血管的刺激,導致痙攣,以至患者精神緊張、心理恐懼等[6-7]?;颊邿o法準確定位具體的疼痛部位,且在主觀描述痛感時有較大差異,這主要是因為機體在皮膚、黏膜和血管等部位都分布著游離神經末梢-化學感受器[8]?;疾『螅∽儾课坏倪h處有較高敏感性的疼痛部位,受到機械刺激后,會刺激機體釋放緩激肽、組胺等,進而刺激這一部位的化學感受器發(fā)出痛覺沖動,中樞系統接收到信號后做出反身性神經和體液調節(jié)。而在中醫(yī)學角度來說,“不通則痛”,人之所以會出現疼痛,主要是因為某些因素導致氣血無法運行,出現瘀滯和瘀結等變化,從而在局部表現出疼痛。通過刺激穴位,可以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的問題,“通則不痛”[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各時段惡心、嘔吐和腹痛、腹脹例數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值均<0.05)。主要原因在于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由于機體受到了化療藥物的毒性刺激,約80%會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在空腹狀態(tài)下,受胃排空和化療藥物的刺激,胃部不適加重,所以會出現惡心、嘔吐。術前患者因為禁食了一段時間,饑餓狀態(tài)下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也會出現惡心和嘔吐。從中醫(yī)角度來講,惡心和嘔吐的發(fā)生主要是因為氣機上逆、胃失和降。所以在進行治療時,需要調理氣機、降逆平呃。如果患者存在惡心和嘔吐的癥狀,選擇內關、足三里和中脘進行按摩;如果存在腹痛癥狀,增加天樞穴進行按摩;如果存在腹脹癥狀,增加氣海穴進行按摩。因此通過穴位按摩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相應癥狀[10]。干預后,觀察組SAS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值均<0.05)。證實了對消化系腫瘤介入治療后出現胃腸道反應患者實施穴位按摩聯合心理護理可以取得預期的臨床效果。腫瘤患者患病時間長、病情易復發(fā)、治療費用高,為患者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加之患者對醫(yī)院環(huán)境十分陌生,缺乏治療信心等,所以心理壓力較重。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可以讓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病情,積極配合完成化療。幫助患者消除各種外界因素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保證患者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才能獲得最佳的化療效果,從而對疾病治療充滿信心[11-12]。
綜上所述,對消化系腫瘤介入治療后出現胃腸道反應的患者實施穴位按摩聯合心理護理,臨床效果更加顯著,可以有效改善胃腸道反應,消除負面情緒,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