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羽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中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強調“對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要“逐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思辨能力、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育部 2018)。從《課程標準》中可以看出思維品質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維度,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融入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教師必須在平時的聽、說、讀、寫教學實踐中融入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形成思維型課堂模式,而其中讀寫結合課堂教學最能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視角下的高中英語教學實踐存在以下不足:教師長期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閱讀教學缺乏深度,流于淺表,沒有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教師只注重語言點的教授,不深挖文本和文本中蘊含的思維品質方面的信息;即使有些教師意識到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重要性,但由于長期采用固化的教學模式,導致不知如何入手;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分離;甚至有些時候沒有寫的環(huán)節(jié)就結束了一個單元的教學;有些學生畏懼課堂活動,怕自己不會說或說錯……這些現(xiàn)狀阻礙了《課程標準》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導致學生的思維品質得不到鍛煉和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有效的讀寫結合課型,啟發(fā)學生判斷、分析和解決問題,引導他們用心閱讀,深入思考,積極探索并勇敢實踐,以提升自身的思維品質。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8 Unit 5 Reading The feast:18 000 BC為例,探究如何進行思維型讀寫結合課堂教學。
文本:The Feast:18 000 BC
主題語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
本單元圍繞史前人類的生活展開,主題涉及考古學和人類歷史。Warming up部分以文物圖片作為導入,讓學生觀察圖片中的文物并討論文物的原材料和用途,以此激發(fā)他們對考古學的興趣。Pre-reading部分同樣呈現(xiàn)了一張圖片,繼續(xù)調動學生的思維,將他們引入“史前人類生活”,為閱讀作好鋪墊。Reading部分是以對話形式呈現(xiàn)英國學生到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參觀的過程。通過學生與考古學家的對話,使學生了解早期人類的生活方式和人類文明的早期形態(tài),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研究考古學和人類歷史的欲望。
Using Language部分包括“Listening and discussing”“Reading”和“Speaking and writing”三部分,本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為其中的Reading部分,文章從一個側面描述了早期的人類生活。文本從拉拉(Lala)為了晚上的盛宴在森林中收集堅果和水果開始,描寫了她在回家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來到洞前看到家人準備盛宴的場景,以及詳細描寫了其丈夫大虎(Dahu)修理工具的過程。作者通過這篇文章展開了一幅早期人類生活的溫馨畫卷。文章揭示了早期人類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男女分工的不同、家族之間的和諧生活,讓學生深刻了解了人類早期的生活,體會原始時期愛的美好和家的溫暖。
通過對Warming up和Reading兩個部分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對早期人類社會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課時閱讀材料難度適中,展現(xiàn)的場景栩栩如生,深受高二學生歡迎。因此,學生基本能夠通過預習課文掌握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等基本信息。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了解文本大意,課堂上再細讀具體細節(jié)。在語言運用能力方面,學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語用技巧,能用課堂上捕獲的語言知識和結構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口語方面,高二學生大都經(jīng)過針對性的口語訓練,一部分學生能在課堂上快速組織語言并踴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積極投入小組討論,但一些口語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還需要教師的引導。
經(jīng)過本堂課的學習,學生能夠:
1.了解文本大意,理清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掌握文章的一些詳細信息。
2.了解公元前18 000年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日常勞動及分工。
3.運用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思考當時勞動分工的合理性,并快速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4.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編對話,關注不同時空人們生活的差異。
引導學生找出公元前18 000年和當代盛宴的準備分工的相同及不同之處。
(閱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許多學生在閱讀時對細節(jié)的把握比較薄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的輸出部分一直是教學的重難點,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容易緊張,語言能力不足,無論是口頭或書面表達都需要教師搭好“支架”和進行引導。)
Step 1:Leading-in
電影導入:教師展示電影《瘋狂原始人》(The Croods)的兩張海報,并向學生提問:“Have you watched this movie?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movie?”
教師播放電影片段,讓學生在看完后回答兩個問題:
1.What do the family eat for the breakfast?
2.Is it a feast?
標題單詞解釋:教師寫出本課文章的標題The feast:18 000 BC,引導學生理解 feast的含義,導入本堂課的主題。
【設計說明】以電影和主題詞引入本堂課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用提問的形式引領學生一步一步認識本堂課的主題,也是對學生思維和口語的訓練。
Step 2:Pre-Reading
教師呈現(xiàn)以下表格,讓學生根據(jù)自己預習的內(nèi)容完成表格。
When Where Who What Lala and her family were preparing a_______for theirfamily groupswho ________ again aftera separation.
教師帶領學生匯報結果。
【設計說明】檢查落實學生的預習情況,并借助表格內(nèi)容進一步明確文本基本信息,為深層閱讀作好鋪墊。
Step 3:Reading
教師分別通過Love between Lala and Dahu和Family affection among family members and groups兩條線索,帶領學生細讀課文,并回答以下問題:
1.Why did the author say it was a great honour for Lala to be chosen as the future mother of his(Dahu’s)children?
2.What conclusion can you draw from the sentence“Lala smiled and handed some stone scrapers over to Dahu,who smiled and went outside the cave to begin his task.”?
教師讓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說出答案。
教師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整篇文章并選擇正確的答案。
1.“She had almost reached her destination when a delicious smell arrested her progress and she stopped.”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mean?
A.stop B.seize
C.attract D.develop
2.Why did Lala hand the stone scrapers over to Dahu?
A.She wanted Dahu to scrape fish.
B.She wanted Dahu to sharpen the scrapers.
C.She wanted Dahu to put away the scrapers.
D.She wanted Dahu to throw away the scrapers.
The teacher asks some students to speak out the answers in class.
【設計說明】深層閱讀是閱讀的重要一環(huán)。通過細讀讓學生抓住文章關鍵線索,找準關鍵細節(jié),快速捕捉信息,分析所給問題,調動思維,組織語言,回答問題,鍛煉閱讀理解能力。
Step 4:Summarizing
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快速找出關鍵詞并完成下列時間線列表。
教師帶領學生核對答案,并解釋一些重要的單詞。
【設計說明】通過完成Timeline總結、梳理文本重要事件,讓學生回顧文本主要內(nèi)容并概括要點。
Step 5:Competing
教師把學生分成三組,讓每組快速找出文中提到的人類早期的勞動,比賽看哪組找出的最多。在比賽結束后,教師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觀點:
1.Which task is the most dangerous one?Why?What’s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solution?
2.Do you think such a work division reasonable or not at that time?Why or why not?
【設計說明】學生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回答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分析早期人類社會分工并判斷其合理性,有助于他們提升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鼓勵他們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克服羞于說英語的心理障礙。
Step 6:Making up a dialogue
基于以上內(nèi)容的學習,教師給出如下情景:A time traveler from modern times meets Lala at her cave through space-time travel when she is having the feast.Curious about the family feast in modern times,Lala asks the time traveler some questions about it. And then they have a conversation...要求學生兩人一組,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編對話并進行表演。
【設計說明】用設置情景編對話的方式讓學生用本課所學知識和語言描述現(xiàn)代生活中的盛宴,并利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
Step 7:Homework
教師布置作業(yè):
1.Writing:A family feast.
2.Watch the English original movie The Croods.
【設計說明】這一步驟是上一步的延伸,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先指導學生完成閱讀活動,再引導他們運用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進行理解和創(chuàng)新。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寫作活動可以放在課下進行,也可以延續(xù)到下一堂課進行。
在高中英語思維型讀寫結合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做好閱讀鋪墊、思維激發(fā)、情景創(chuàng)設三個方面的工作。
閱讀活動和思維培養(yǎng)活動相輔相成。閱讀的鋪墊是后續(xù)思維活動的基礎和先發(fā)條件。沒有好的文本閱讀活動,就不能很好地進行思維培養(yǎng)活動,兩者是相互聯(lián)系的,而不是碎片化的或者割裂的單獨活動。合理有效的問題設置能激發(fā)學生思考,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貴麗萍、黃建英,等2011)。本堂課,教師先從文本整體著手,閱讀活動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探討文本內(nèi)容、主題和文章細節(jié)信息,從標題了解feast的含義,通過閱讀中設置的很多問題和活動了解18 000BC時期男女的生活習慣和勞動分工,再在這個閱讀活動的基礎上設計思維品質培養(yǎng)活動:讓學生說出哪一種勞動最危險,最好的解決方法是什么,并判斷這種分工的合理性,調動他們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閱讀活動中“說”的部分是寫作的前奏,要想“寫”好,先“說”好,“說”即要運用到思維的說,不是信口開河,不是言之無物,所以思維活動的創(chuàng)設尤為重要。思維活動是激發(fā)學生思維品質的載體,活動的品質和可操作性是重中之重。在創(chuàng)設思維活動時,教師應考慮活動的思想性和趣味性。一個能激發(fā)學生思考的事件,或是有趣的文本、新鮮的課堂活動,或是教師生動的語言等,首先必須足夠吸引學生,使他們愿意付出努力去思考問題(闕小鵬 2019)。除了活動的鋪墊外,活動本身的難度也是一個重要的維度,要讓學生有話可說,不懼怕說錯,甚至喜歡說。本堂課中,教師緊接著前一個活動提出讓學生判斷18 000BC勞動分工是否合理并給出理由,啟發(fā)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判斷問題,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對于文本中的活動有了一定的了解,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給出自己的判斷并不困難。接著,教師再拋出問題:How do we usually do these tasks today?讓學生思考對比18 000BC與當今社會分工因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完成深入閱讀任務,并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品質。
在思維型讀寫結合課堂中,“說”是“寫”的前奏,也是整堂課的升華部分。讀后活動是閱讀課堂教學中后階段輸出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活動形式(葛炳芳 2011),這個部分教師首先應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在這個情景中學生應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入情景,產(chǎn)生思維成果,最后口頭輸出。在本堂課中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活動為:Act out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Lala and the time traveler,并給出一個情景。學生首先要身入語境,啟動創(chuàng)造性思維,調動語言知識,組織語言,創(chuàng)造合情合理的對話內(nèi)容。用編造對話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拉拉(Lala)所處的時代社會分工與當今時代的不同,鍛煉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為最后一步的寫作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高中英語思維型讀寫結合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通過閱讀鋪墊,設計思想性、趣味性和操作性強的活動,帶領學生層層深入了解文本,并運用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思維品質。思維型讀寫結合課堂的研究值得教師反復實踐和探索,現(xiàn)實存在的各種問題也亟待解決。對于如何深入解讀文本,如何在閱讀中創(chuàng)設思維品質培養(yǎng)活動,如何引導學生運用思維解決問題等,還需要廣大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