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璽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基礎學科,實驗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實驗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下讓學生主動的動手和動腦的活動。如果教師不注意對學生進行實驗規(guī)則和技能的教育,不精心設計好實驗的內容、步驟和項目,學生不明白實驗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項,則不僅效果不好,甚至會出現(xiàn)實驗秩序亂,自然無法達到應有的實驗目的。本文針對初中學生及生物實驗課的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上好一節(jié)初中生物實驗課。
一、教師引導,明確實驗目的
心理學告訴我們,目的是人采取行動的結果,而動機則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動力。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內部動機,實驗效果就會很好。但是初七、八年級的學生好奇、好動,對實驗感到陌生,有的學生認為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tài)度,有的學生認為中招考試分值少,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的組織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實驗前,教師的作用是“導”,要讓學生弄清實驗的內容、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實驗目的和每個實驗的過程,對實驗和學習興趣進行引導,讓學生心中有數,進入實驗室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實驗操作。
二、精心準備實驗,完善實驗程序
實驗教學和一般的授課不同,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節(jié)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實驗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結果,因此課前的準備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生物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制定切實可行的生物實驗教學計劃。季節(jié)性強的實驗要計劃好時間差,必要時對實驗內容進行推遲或提前。第二,.適時科學地準備好實驗材料。有些實驗可以采取替代材料,如做“觀察花的結構”實驗時,正值冬季,桃花無處可尋,教師可在春天制成桃花浸制標本和干花臘葉標本,或者用其他鮮花替代桃花。只要我們處處留心,初中的生物實驗材料幾乎都可以在當地找到合適的替代材料。有些實驗也可以提前準備獲取材料。有的生物材料的培養(yǎng)需要較長時間,有的不易采集到,這些材料教師可以提前準備。還可以發(fā)動學生采集和培養(yǎng)實驗材料,讓學生參與實驗教學準備工作,這樣不但能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獲得對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習性的感性認識。第三,精心設計好實驗教學程序。教師在設計實驗教學程序時,應認真構思好學生觀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現(xiàn)象、失敗的原因要盡可能考慮細致,盡可能多地啟發(fā)學生在實驗前設置幾個“為什么”,以激發(fā)學生思維。
三、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實驗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在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我運用“主體參與,分層優(yōu)化,及時反饋,激勵評價”的教學原則,其中核心是主體——學生參與。有效的主體參與能提高學生自主活動的質量,充分發(fā)揮其自學能力,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四、教師細心指導實驗操作,進行實驗總結
每節(jié)分組實驗課,教師都應細心指導。在講解實驗時,要把關鍵的步驟交待清楚,注意使講述語言與演示操作配合起來,消除學生不必要的疑問。語言要有啟發(fā)性、指導性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動手時減少盲目性,從實驗結果中去獲得感性知識。學生動手實驗是實驗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不能包辦代替,應把重點放在對操作技能及實際觀察效果的檢查上,同時教師應該及時把學生在觀察中所得到的感性認識總結提高,使之形成概念和理論。
總之,要上好一節(jié)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師要牢記“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必須從教師自身、學生、教材以及教程等方面入手,以新教學理念為指導,層層遞進、不斷突破,實現(xiàn)教與學的良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