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龍
高脂血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脂質(zhì)含量超過正常高限[1]。該病發(fā)病初期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因此,患者在被確診時,其血漿脂蛋白水平已經(jīng)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極易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情況。目前臨床多以降血脂藥物(他汀類)治療,以降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清總膽固醇等為主,然而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其臨床療效并不如預期,且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較多[2]。大柴胡湯是一種治療高脂血癥的常用方劑,且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臨床關于兩藥聯(lián)合使用的研究較少,故本研究為探討大柴胡湯加味聯(lián)合辛伐他汀對高脂血癥患者血脂水平的影響,選取了80例高脂血癥患者為研究對象?,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高脂血癥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男性、女性分別為22例、18例;年齡為37~71歲,平均年齡為(53.97±5.89)歲;病程為1~14年,平均病程為(7.53±1.39)年。觀察組男性、女性分別為19例、21例;年齡為37~72歲,平均年齡為(54.52±5.93)歲;病程為1~15年,平均病程為(8.01±1.42)年。對比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標準:①符合《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中關于高脂血癥的診斷標準[3];②空腹靜脈血檢查符合以下指標1項及以上者:TG≥2.30 mmol/L,LDL-C≥4.10 mmol/L,TC≥6.20 mmol/L。中醫(yī)診斷標準:①均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痰濁內(nèi)阻證診斷標準[4],主癥伴有形體肥胖、心悸、胸悶、肢重等現(xiàn)象,次癥伴有口淡、食少、舌苔滑膩或舌胖、脈滑或沉澀等。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以上中西醫(yī)診斷標準者;②知情并簽署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用藥過敏者;②身體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③由其他疾病或藥物引起繼發(fā)性高脂血癥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2組患者均需戒煙、酒,且飲食及運動均需進行嚴格控制等。在此基礎上給予對照組患者辛伐他汀片(規(guī)格:10 mg,生產(chǎn)企業(yè):北京福元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028)進行口服治療,1次/d,20 mg/次,于晚上服用,需連續(xù)治療8周。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大柴胡湯加味治療,藥方組成:柴胡、黃芩、半夏、枳實、丹參、茯苓、澤瀉各15 g,白芍、赤芍各10 g,大黃、生姜、大棗各6 g、以水煎至400 ml,1劑/d,分早晚服用,需連續(xù)服用8周。
1.4.2 觀察指標對比2組患者治療前后LDL-C、TC、TG、中醫(yī)證候積分水平以及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①于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抽取患者3 ml空腹靜脈血,并將其放置于生化速凝管中,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生產(chǎn)的7600系列)及其配套試劑對患者LDL-C、TC、TG水平進行檢測。②將2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的臨床癥狀(形體肥胖、心悸、胸悶、肢重、口淡、食少、舌胖、脈滑等)按其嚴重程度(重度、中度、輕度、無)進行評分,其積分分別為6分、4分、2分、0分,得分越高則癥狀越嚴重。③對2組患者從治療開始至治療結(jié)束后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口干、腹瀉、肌痛、腹脹等進行記錄。
2.1 LDL-C、TC、TG水平治療前,2組LDL-C、TC、TG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較對照組,觀察組LDL-C、TC、TG水平較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LDL-C、TC、TG水平對比 (例,
2.2 中醫(yī)證候積分觀察組治療前中醫(yī)證候積分相比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均較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比 (例,
2.3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例,%)
高脂血癥是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有效防治該病對該病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極為重要[5]。目前,臨床治療高脂血癥多以他汀類等降脂藥物為主,但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且不良反應較多。而有研究表明對高脂血癥患者實施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臨床療效較為良好。
中醫(yī)學認為,高脂血癥屬“痰濁”“血濁”等范疇,同時又認為其病機主要為濕阻、痰凝、熱蘊、血瘀,故臨床治療該病常以化痰通瘀、清熱祛濕為主[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較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的LDL-C、TC、TG水平以及中醫(yī)證候積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較低,可見,與單一使用辛伐他汀治療高血脂癥相比,給予高脂血癥患者大柴胡湯加味聯(lián)合辛伐他汀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LDL-C、TC、TG水平,降低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且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較少。分析其原因在于,本研究在使用辛伐他汀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大柴胡湯加味治療高脂血癥,其中大柴胡湯藥方組成主要為:柴胡、黃芩、半夏、白芍、枳實、大黃、生姜、大棗,其具有調(diào)和氣機、辛開苦降、疏泄郁滯等功效,是治療高脂血癥有效的基礎方劑[7,8]。本研究在大柴胡湯方的基礎上加用赤芍、丹參,以提高活血化瘀的作用?,F(xiàn)代藥理學表明,丹參素為丹參的有效成分,其可以通過降低TC含量對LDL-C水平起到抑制作用,并及時將多余的膽固醇進行清掃,對高脂血癥大鼠血脂水平進行有效調(diào)節(jié);加用澤瀉、茯苓可增加泄?jié)犰钐抵Γ欢鴿蔀a醇A、澤瀉醇A24-乙酸酯等是澤瀉的有效成分,且均可起到較好的降脂作用。全方配伍,則可起到通腑降濁、活血祛痰的功效。
綜上所述,對高脂血癥患者使用大柴胡湯加味聯(lián)合辛伐他汀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中醫(yī)證候積分,緩解臨床癥狀,且安全性較高,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