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咽峽炎多見于1~7 歲小兒,大多由腸道柯薩奇病毒引起,埃可病毒也可引發(fā),同一患兒可重復發(fā)病,以發(fā)熱、咽痛為主要表現(xiàn),多影響進食,可伴有流涎、嘔吐等,具有傳染性,傳播快,夏秋季較為高發(fā),典型癥狀出現(xiàn)在咽部,初起咽部充血,有散在灰白色皰疹,伴有紅暈,2~3日后紅暈會擴散,皰疹不久破潰,形成黃色潰瘍,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 周,幼托兒童高發(fā),如治療不及時可并發(fā)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腦炎、病毒性脊髓炎等,對兒童健康發(fā)育影響極大[1]。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8年1~10月我科收治的68 例皰疹性咽峽炎患兒臨床資料,探討外用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聯(lián)合開喉劍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10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的68 例皰疹性咽峽炎患兒,根據(jù)不同治療方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4 例。對照組男18 例,女16 例,年齡8 個月~7 歲,平均(3.51±1.39)歲,病程1~8 天。研究組男19 例,女15 例,年齡1~7 歲,平均(3.63±1.46)歲,病程1~8 天。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與皰疹性咽峽炎診斷標準相符,符合2019年皰疹性咽峽炎診斷及治療專家共識的標準[2];②患兒均有高熱不退的現(xiàn)象或突然的高熱;③皰疹見于口腔咽部和軟腭處;④患兒配合度良好;⑤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手足口病引起的咽峽皰疹;合并肺炎或心肌炎等并發(fā)癥。
1.2 研究方法對照組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對癥抗炎、補液治療,給予開喉劍噴霧劑(兒童型,貴州三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25142)噴患處,1~2 噴/次,每日3~5 次。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噴霧劑(南海朗肽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40053)噴于口腔患處,用法1 噴/次,每日3 次,藥物于2℃~8℃冰箱保存。
1.3 評價與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咽痛緩解時間、食欲恢復時間及皰疹愈合時間。②療效判定[2]:顯效:治療3d,體溫處于正常狀態(tài),咽痛、流涎情況有所改善,皰疹緩解;有效:治療4~5d,體溫基本處于正常,咽痛、流涎、皰疹情況有所改善;無效:治療5d 后,體溫未恢復正常,皰疹顯著??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③于治療前后分別采集患兒空腹靜脈血4ml,采用ELASE 測定患兒血清C 反應蛋白(CRP) 及白細胞介素-6(IL-6)的水平。④觀察兩組患兒用藥后過敏、惡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3.53%(25/34),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7.06%(33/34),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2.2 兩組患兒咽痛緩解時間、食欲恢復時間、皰疹愈合時間比較研究組患兒咽痛緩解時間、食欲恢復時間及皰疹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咽痛緩解時間、食欲恢復時間、皰疹愈合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患兒咽痛緩解時間、食欲恢復時間、皰疹愈合時間比較(±s,d)
組別 n 咽痛緩解時間 食欲恢復時間 皰疹愈合時間研究組 34 1.94±0.76 2.17±0.86 4.65±1.03對照組 34 2.72±0.83 4.32±1.02 5.90±1.17 t 4.041 4.676 9.397 P<0.05 <0.05 <0.05
2.3 兩組患兒用藥前后炎癥因子變化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IL-6、CRP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顯著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變化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變化比較(±s)
組別 n IL-6(pg/m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4 131.71±11.66 37.74±6.32 36.36±2.85 4.55±1.12對照組 34 128.56±13.28 58.85±7.41 37.21±3.42 9.72±1.85 t 1.132 12.641 1.114 13.935 P>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兒用藥后不良反應比較治療期間,對照組患兒7 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59%;研究組患兒10 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9.4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比較(n)
皰疹性咽峽炎在小兒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較為多見,是由柯薩奇病毒A 群或腸病毒71 型引起的一種急性、自限性疾病。以急性發(fā)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yōu)樘卣?,患兒多伴有高熱、拒食、咽痛等表現(xiàn),散在灰白色皰疹為主要癥狀,多經糞-口傳播,皰疹可分布在咽峽部、軟腭、扁桃體等部位;并發(fā)癥有心肌炎、心肌損傷、頭痛、惡心嘔吐、腦炎等[3]。流行病學顯示4~6月是高發(fā)期。皰疹性咽峽炎西醫(yī)主張對癥治療,首先注意口腔衛(wèi)生,保持口腔清潔??捎玫}水漱口,用10%硝酸銀涂于潰瘍或用咽喉靈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減輕咽痛癥狀,也可口服維生素C 及維生素B 等。但一般抗生素對病毒性咽炎無效,如有發(fā)熱,應給予抗菌藥物治療,以便控制繼發(fā)性細菌感染。
在中醫(yī)中,皰疹性咽峽炎屬于“喉痹”和“口瘡”的范疇,病因多為外感風熱,脾胃積熱上攻咽喉所致。治療多以清熱解毒、健脾祛濕、清喉利咽等,如喜炎平、熱毒寧等注射液在患兒退熱、縮短病程方面多有一定的療效[4],但因其成分復雜,難以精確分離、提純,故用藥安全尚無統(tǒng)一定論。而口服類中藥如蒲地藍、加味瀉黃散等,對皰疹性咽峽炎均有較好的療效,但因其口感欠佳,部分患兒口服困難,難以配合。
開喉劍噴霧劑是一種中成藥,主要成分包括八爪金龍、山豆根和薄荷腦以及蟬蛻,這幾種中藥結合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5],一般用于內熱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的治療,另外,對復發(fā)性口瘡也有治療效果。有臨床研究顯示,開喉劍噴霧劑(兒童型)治療急性咽炎、喉炎、扁桃體炎療效顯著,尤其對急性咽炎、扁桃體炎效果最佳[6]。開喉劍噴霧劑是經過口腔噴霧給藥,藥物直接到達病變部位,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在皰疹位置產生藥液膜,使患兒的咽部及口腔處于清涼狀態(tài),改善腫痛情況,外用藥物為中藥,安全性較高,費用成本較低,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7]。
因為皰疹性咽峽炎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因此西藥的治療均為抗病毒用藥,如利巴韋林、更昔洛韋、干擾素等,能夠有效抑制病毒的復制??共《拘运幬镆蛳鄬Ω弊饔幂^大,一般不宜長期應用。本研究選擇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噴霧劑,因為患兒年齡較小,對一些藥物無法耐受,或藥物毒性容易給患兒帶來危險。外用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為多功能細胞生長因子,不僅作用于免疫系統(tǒng)和造血系統(tǒng),還廣泛作用于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對細胞間相互作用、細胞的增殖分化和效應功能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8]。通過與靶細胞膜表面的受體相結合并將信號傳遞到細胞內部發(fā)揮廣泛多樣的生物學功能。皰疹性咽峽炎一般會凸出粘膜,形成小皰,進一步形成口腔黏膜皰疹或破潰后形成潰瘍,引起疼痛,一般患兒不能耐受。在開喉劍(兒童型)的基礎上聯(lián)用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可促進所有參與創(chuàng)傷修復的細胞增殖,幫助生成上皮化肉芽組織,從而顯著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近年來多應用于外科手術后幫助潰瘍面愈合,有較好療效,促進成纖維細胞增殖及新生毛細血管產生,幫助上皮細胞增殖并向創(chuàng)面中心覆蓋[9]。翁小斌等[10]分析急性期皰疹性咽峽炎患兒體內血清IL-6、IL-10、腫瘤壞死因子-α 水平,IgG、IgM、IgA及補體C3 和C4 水平,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結果顯示急性期存在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紊亂,而外用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能誘導炎性細胞、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向損傷部位移動,促進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發(fā)揮,提高免疫功能,減少創(chuàng)面感染的可能性[10]。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咽痛緩解時間、食欲恢復時間、皰疹愈合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患兒治療后細胞炎癥因子IL-6 和CRP 均顯著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IL-6 是一種屬于白細胞介素的細胞因子,在急性炎癥反應中具有重要作用,IL-6 產生后誘導CRP 和PCT 生成,一般在急性炎癥反應過程中會快速產生,當炎癥和感染減輕后則迅速下降。IL-6 可作為反映機體感染和炎癥控制的敏感指標[11]。本研究結果顯示,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可進一步降低患兒體內的炎癥因子水平,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雖然開喉劍噴霧劑(兒童型)的副作用很小,但由于患兒用藥依從性較差,噴藥至咽喉會導致患兒惡心嘔吐,所以建議開喉劍噴霧劑噴藥的時間間隔勿過短,聯(lián)合用藥組要噴兩種藥物,同樣需要注意患兒的接納程度,最好至少間隔2~3h 再噴。兩藥聯(lián)用可明顯起到鎮(zhèn)痛和緩解炎癥的作用,但噴藥不能太頻繁,還需密切觀察患兒用藥后的不良反應。
本研究顯示,外用重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能有效改善患兒癥狀,促進皰疹性咽峽炎潰瘍愈合,減輕患兒痛苦,與開喉劍聯(lián)用效果更顯著,促進患兒康復,且不良反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