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陽 李潔清 謝麗娜 羅劭涵
廣東省清遠市慢性病防治醫(yī)院康復科,廣東清遠 5115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腰椎間盤發(fā)生退行性改變以后,在外力作用下導致椎間盤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進而壓迫神經根,造成以腰痛、腿痛或坐骨神經痛為主要癥狀的疾病[1]。根據臨床表現,可歸屬于中醫(yī)學“腰痛”、“痹癥”等范疇,筆者經多年臨床觀察發(fā)現,臨床患者以寒濕痹阻型最為多見。研究[2]表明,中醫(yī)外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不錯的臨床療效?;诖?,本課題組采用艾箱灸聯合神經干刺激療法治療寒濕痹阻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本院診治的寒濕痹阻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齡(48.65±2.84)歲,年齡范圍為45~52歲;病程(4.31±0.53)年,病程范圍為3~5年。對照組,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齡(49.29±2.12)歲,年齡范圍為46~52歲;病程(4.23±0.59)年,病程范圍為3~5年。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符合《外科學(第9版)》[1]中相關診斷標準:既往有受寒濕史、慢性勞損或有腰部外傷史;腰椎兩側或單側疼痛,可有棘突處壓痛,腰部向臀部及下肢放射痛,增加腹壓時疼痛加重;腰椎側凸、腰部活動受限、壓痛及骶棘肌痙攣;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神經支配區(qū)域皮膚感覺異常;腰椎X線、CT或MRI等影像學表現與臨床癥狀相符。
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寒濕證相關辨證標準:腰腿冷痛,酸麻沉重,轉側不利,活動受限;靜臥痛不減,受寒及陰雨天加重,肢體發(fā)涼;舌質淡,苔白或膩,脈沉緊或濡緩。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20~70歲;精神正常,能理解、配合治療及填寫調查問卷;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合并脊柱骨折、結核、腫瘤者;椎體滑脫、脊髓病變及明確手術指征者;合并嚴重感染及嚴重心腦血管、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精神障礙、老年癡呆、中風偏癱,無法配合完成治療者。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電針治療?;颊呷「┡P位,常規(guī)消毒后,采用一次性無菌針灸針進行針刺,選穴腰夾脊、腎俞、大腸俞、環(huán)跳、委中、陽陵泉、懸鐘、丘墟及局部阿是穴;進針后行提插捻轉,待患者出現酸麻脹“得氣”感后,接華佗牌SDZ-Ⅱ型電針儀,連續(xù)波,頻率2 Hz,電流強度以0.5 mA起始,逐漸加大至患者最大可耐受程度,通電20 min;同時予以特定電磁波譜療法照射。
觀察組患者予以艾箱灸聯合神經干刺激療法治療。(1)神經干刺激療法 患者取俯臥位,常規(guī)消毒后,采用一次性無菌針灸針進行針刺,取神經干及分支走行區(qū)域分布穴位(腰夾脊、秩邊、環(huán)跳、委中、陽陵泉);進針后上下左右試探,待患者出現大腿、小腿肌肉跳動并向下傳播的觸電感后,接華佗牌SDZ-Ⅱ型電針儀,連續(xù)波,頻率2 Hz,電流強度以0.5 mA起始,逐漸加大至患者最大可耐受程度,通電20 min;同時予以特定電磁波譜療法照射。(2)艾箱灸 先予以中藥外敷后,再進行艾灸;外敷中藥組成為制川烏10 g、酒制牛膝20 g、透骨草10 g、威靈仙10 g、肉桂15 g、當歸10 g、丁香5 g、皂角刺5 g,粉碎后過80目篩網;另取生姜200 g,加少許水打制成姜蓉,以糊狀、無流動性為度;患者取俯臥位,暴露腰部及臀上部,將藥粉涂抹于患者腰臀部后,上覆姜蓉,厚度約0.5 cm。再將木制艾箱放置于患者腰臀部,取點燃艾條置入艾箱方格內固定,調節(jié)艾箱風門控制溫度,以患者可以耐受為度;囑患者注意皮膚有無燒灼感、刺痛感,避免灼傷皮膚或發(fā)生過敏反應。所有患者均治療1次/d,30 min/次,連續(xù)治療14 d。
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VAS)及日本矯形外科協會(JOA)腰腿痛評分,VAS分數越低,代表疼痛程度越輕;JOA評分越高,代表腰部功能越好。
參照文獻[3]制定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顯效 腰腿疼痛癥狀及體征消失,功能活動正常;有效 腰腿疼痛癥狀及體征改善,功能活動有所提高;無效 未達到上述標準。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治療前,2組患者JOA及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JOA評分均明顯升高,VA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1 2組患者JOA及VAS評分比較(n=40,分,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為85.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40,例,%)
《景岳全書·腰痛》言:“腰痛證……遇陰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濕也;遇諸寒而痛,或喜暖而惡寒者,寒也”,指出寒濕為腰痛常見誘因?!杜R證指南醫(yī)案·腰腿足痛》記載:“外因治法,寒濕傷陽者,用苦辛溫以通陽泄?jié)帷保赋鲋委熀疂裱韧?,重在辛溫以溫腎助陽、驅寒化濕、通經活絡。故散寒除濕、溫通經絡是本病重要治則[4]。
本研究選用中藥方中,川烏祛風濕、溫經止痛,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引火引血下行,透骨草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散瘀消腫、解毒止痛,威靈仙祛風濕、通絡止痛,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引火歸原,當歸補血調經、活血止痛,丁香散寒止痛、溫腎助陽,皂角刺消腫托毒、排膿;配以生姜解表散寒、艾葉溫經散寒,全方共奏祛風濕、散寒凝、通經絡、止痹痛的功效。
神經干刺激療法是將傳統(tǒng)針灸療法和現代神經解剖知識相結合而產生的康復治療手段,通過電針刺激局部神經來改善神經支配區(qū)域功能,從而實現鎮(zhèn)痛、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方法[5]。腰夾脊穴位于第1腰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兩側,后正中線旁開0.5寸,深部布有腰脊神經根;秩邊穴平第4骶后孔,于骶正中嵴旁開3寸,位于臀下神經、股后皮神經附近,外側鄰坐骨神經;環(huán)跳穴位于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中外1/3交點處,處于臀大肌、梨狀肌下緣,布有臀下皮神經、臀下神經,深部有坐骨神經;委中穴位于膝后區(qū),腘橫紋的中點,在腘窩正中,有腘筋膜,分布有股后皮神經,深層正當脛神經處;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當腓總神經分為腓淺及腓深神經處。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艾箱灸聯合神經干刺激療法治療寒濕痹阻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顯著改善腰腿疼痛、提高臨床療效;這與胡小麗等[6]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提示神經干電刺激療法在改善患者疼痛方面,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針刺治療。
綜上所述,采用艾箱灸聯合神經干刺激療法治療寒濕痹阻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顯著改善腰腿疼痛、提高臨床療效,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