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博
【摘 要】徐渭有數(shù)幅雜畫圖流傳于世,這成為研究徐渭的一個出發(fā)點。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善于運用藝術圖像來表達自我人格,徐渭的作品也屬于此類。本文對《花果魚蟹圖卷》進行圖像化解析,挖掘圖像背后的意義。
【關鍵詞】徐渭;圖像;題畫詩
中圖分類號:J205?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2-0158-02
《花果魚蟹圖卷》是徐渭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一幅留世精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幅繪畫作品蘊含深厚的圖像寓意,并且突破了傳統(tǒng)繪畫題材的局限,加入了生動韻味。下文將依托徐渭的《花果魚蟹圖卷》就繪畫的圖像化進行深度解析。
一、圖像的寓意
在這幅長卷中,徐渭描繪了竹子、芭蕉、梅花、蘭花、葡萄、蜀葵花、玉簪花等植物,還有一只螃蟹和一尾小魚。歷來竹子、梅花、菊花和蘭花都是花鳥繪畫的主要題材,被稱為“四君子”,是中國人審美中有一定歷史積淀的產(chǎn)物,尤其以宋元為正統(tǒng)的文人畫熱衷于清韻標格的枯木、竹石、梅蘭等題材。在這幅畫卷中,徐渭并沒有描繪他最擅長的竹子也沒有題詩,而是用雙鉤的手法簡單勾勒出一枝勁挺的竹枝。徐渭畫的蘭草很是率性,畫了很多水仙與蘭草在同一畫面中相配。他送畫于友人仙華,題詩曰:“仙花與杜詩,其詞拙而古。如我寫蘭竹,無媚有清苦?!薄盁o媚”與“清苦”寫的是蘭,也是徐渭自己的寫照。對照徐渭筆下的蘭花,此畫卷中的蘭花顯得奔放一些,筆觸上也更大膽。
牡丹歷來作為富貴的象征,而徐渭的生平與富貴遙不可及,他筆下的牡丹表達了他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在這幅畫卷中,我們沒有看到牡丹特有的碩大的花蕾和富麗堂皇的顏色,取而代之的是淡淡水墨?!额}牡丹詩》中寫道:“四十九年貧賤身,何曾妄憶洛陽春?不然豈少胭脂在,富貴花將墨寫神!”徐渭當有“墨寫”牡丹的自憐之思,他不是單純“墨寫牡丹”,而是在表達對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這種說法也在他的另一幅牡丹圖上得到印證?!澳档楦毁F花,主光彩奪目,故昔人多以鉤染烘托見長,今以潑墨為之,雖有生意,終不是此花真面目。蓋余本窶人,性與梅竹宜,至榮華富麗,風若馬牛,弗相似也?!备M者貧也,徐渭自認為屬于窮人,而且性格孤傲不合群,富貴的生活與他相距甚遠。徐渭似乎對芭蕉也很感興趣,在他的一首題畫詩中寫道“老夫最喜是芭蕉,只厭三更聽雨饒。今寫溪藤無一尺,縱令霜雪也難交。”芭蕉這個圖像的傳統(tǒng)意義一般指向閑雅、清涼適意或淡淡的愁緒,而徐渭賦予它的形象是俠義之士,是對豪俠式理想人格的向往。
最有代表意味的是徐渭筆下的葡萄,從繪畫技巧的角度來看,徐渭水墨的技巧已經(jīng)達到相當嫻熟的境界,而畫上的題詩依舊是“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追求了大半輩子功名的徐渭身處北京這個官員云集的地方自然是有感而發(fā),在此之前徐渭很多關于葡萄的畫作題寫的都是這首詩。徐渭賦予筆下的葡萄人格化的描繪,畢生所學、滿腹經(jīng)綸到頭來只能是“閑拋閑擲野藤中”,滿腔的憤懣最終化作無奈。
螃蟹在徐渭的筆下不是什么光輝的形象,他常把螃蟹比作不作為的封建官僚。他的題畫詩中這樣寫道:“稻熟江村蟹正肥,雙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紙上翻身看,應見團團董卓臍。”董卓的形象是個非常惡劣的典型,徐渭這么一說,螃蟹在他的筆下似乎還有一絲政治上的影射。
二、畫眼
一尾靜靜游過的小魚,從外觀上看應該不是什么名貴稀奇的品種,徐渭沒有對這種魚做過什么評價。但就是這尾小魚烘托了整幅畫的氣氛,它就像是徐渭的心,悠游、恬靜。芭蕉和蘭花的葉子有點急促,筆觸表現(xiàn)得也很夸張,但就這尾小魚讓人感受到一個無聲的沒有波瀾的天籟之境。這是整幅畫的“眼”。 徐渭繪畫作品中最早出現(xiàn)魚的形象是在嘉靖年間創(chuàng)作的作品,在用筆和神態(tài)上都比較幼稚,且缺乏藝術的概括與洗練。徐渭還曾畫過一條很不一般的魚,不能叫出那條魚的名字,從類型上來看是比較龐大的,徐渭在畫上題詩:“滿紙寒腥吹鬣風,素鱗飛出墨池空。生憎浮世多肉眼,誰解凡汝是白龍”,將之稱為跳龍門的魚,在波濤翻滾的大海中準備縱身一躍,完成人生的最高理想。任何圖像都是有意味的,徐渭不會平白無故往畫上增添一個敗筆,和后世畫家八大山人筆下的小魚相比,我們更能體會到徐渭那種悠游的心態(tài)。八大山人的魚更富于人格化,缺乏生機和活力,讓人感覺更像是在欣賞一個化石標本。自宋代以來,無論是題材上還是藝術表現(xiàn)方面中國的花鳥畫保持了良好的傳統(tǒng),但到了明代經(jīng)歷了中國繪畫史上所謂的“隆萬之變”后,徹底發(fā)生了變化。
徐渭擅長用自己的方式去塑造心中的生命形象,這種自由與游刃有余歸功于他對造型形體的深刻理解和創(chuàng)造。每一個藝術家在創(chuàng)造自己的作品之前,都要到生活中去磨練體察一番,捕捉生活中那些能打動自己的具有生命情致的形象作為創(chuàng)作素材和情感來源,再經(jīng)過取舍,融入主觀情思,才能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徐渭在繪畫中為了表現(xiàn)主題、突出典型的特征,往往善用夸張的手法,畫作中有很多物體形象都強烈地融入了個體對生命的體驗,這些形象已經(jīng)不單純是物體形象,也是一種帶有精神內(nèi)涵的人化形象。無論是花卉、人物、魚、蟹、山水等均與現(xiàn)實客觀形象有所不同,這種變化是主觀情感與客觀事物的結(jié)合,是精神內(nèi)涵的外在體現(xiàn)。
三、題畫詩
徐渭詩畫俱佳,通過解讀他的題畫詩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徐渭所描繪的圖像寓意。牡丹,“為君小寫洛陽春,葉葉遮眉巧弄顰。終是傾城嬌絕世,只須半面越撩人”,富貴如落花流水般逝去,縱然是“傾城嬌絕世”,也無法擺脫命運的捉弄。梅花,“皓態(tài)孤芳壓俗姿,不堪復寫拂云枝。從來萬事嫌高格,莫怪梅花著地垂”。
徐渭還是孤傲的徐渭,在任何時候他都不愿意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時刻保持自己生命的尊嚴。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皇帝朱載垕卒;六月,太子朱翊鈞即位,徐渭在十二月除夕被保釋出獄。出獄那天,他在好友吳景長家通宵飲酒,還豪邁地吟詩道:“我系六年今始出,寶劍一躍豐城寒。登樓忽見梅花發(fā),時有春意來珊珊。醉余皓首沖泥滑,欲跨白馬呼銀鞍!”“欲跨白馬呼銀鞍”充滿躊躇的斗志與氣概,也許這是為了迎接新年清晨的來臨。然而,等待他的并非是命運的“春意”。出獄后的他被革去功名,這就相當于他的前途徹徹底底地被斷送了,除了感慨之外,徐渭已經(jīng)心如枯木。
“芭蕉滴滴雨,梧桐葉葉風。唯有蜀葵花,花心向日紅。風雨無常時,日輪有定主。一片丹心無改移,世間凡卉寧與伍。”蜀葵這種花卉圖像,之前徐渭未曾描繪過,可是他的題詩卻很有意味。“風雨無?!笨梢愿杏X到徐渭的生活充滿艱辛,但是仍然保持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一片丹心無改移”說明現(xiàn)在的徐渭學會了與世俗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不再與世間的“凡卉”格格不入,而是與之為伍。
四、結(jié)語
“圖像與人格的關聯(lián)性很大程度上源于儒家思想的比德觀,它的實際含義就是利用自然圖像來彰顯理想化人格?!碧幚砜陀^物象的手段透露出畫家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和審美趣味,在這些程式化的題材中體現(xiàn)了藝術家獨特的精神。徐渭在選擇圖像和塑造精神寓意方面也是極有造詣的。通過解讀徐渭筆下的圖像,發(fā)現(xiàn)圖像背后的意義直指徐渭的境遇及內(nèi)心世界,進而更加深刻地詮釋圖像的寓意。
參考文獻:
[1]徐建融.元明清繪畫研究十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
[2]伍蠡甫.中國畫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
作者簡介:付 博(1984-),男,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畫筆墨意象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