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建敏
【摘 要】歌劇是在戲劇的基礎之上演變而成的,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產(chǎn)物。歌劇作為音樂與戲劇的最高結(jié)合形式,最早在文藝復興時期產(chǎn)生,本文主要以文藝復興時期蒙特威爾第的歌劇作為早期歌劇的代表,研究其鋼琴伴奏的使用。
【關鍵詞】文藝復興;蒙特威爾第;歌劇;鋼琴伴奏
中圖分類號:J624.5?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2-0087-02
自歌劇誕生一直到當代歌劇的創(chuàng)作、演出,鋼琴伴奏始終貫穿其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幾百年來,每一場完美的歌劇演出,幾乎都會用到鋼琴伴奏,因此對歌劇中的鋼琴伴奏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歷史長河中,歌劇結(jié)構(gòu)的改變、不同時期歌劇音樂的特點、不同的樂隊配置、不同的社會需求等因素,都會對鋼琴伴奏產(chǎn)生影響。本文從歌劇《奧菲歐》原設樂隊的角度,思考古鋼琴伴奏在歌劇演出中的作用。
一、歌劇中鋼琴伴奏的產(chǎn)生
要談鋼琴伴奏的產(chǎn)生,還要從鋼琴這件樂器本身談起。
近代鋼琴直至1709年才得以產(chǎn)生。鋼琴由古老的鍵盤樂器管風琴發(fā)展而來,大致經(jīng)歷了羽管鍵琴、擊弦古鋼琴、近代鋼琴、現(xiàn)代鋼琴的發(fā)展歷程。
鋼琴伴奏最早出現(xiàn)在9世紀,管風琴作為教堂樂器為人聲伴奏,此時多是為合唱伴奏。在17-18世紀,教會勢力正在逐漸減弱,隨之而來的是世俗音樂的繁榮,古鋼琴開始受到人們的青睞,管風琴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作曲家們開始了古鋼琴音樂的創(chuàng)作。
古鋼琴分為兩種,一種是擊弦古鋼琴,它的音色柔和,可以通過指尖的力量呈現(xiàn)強弱對比,但音量很小,只適合在小空間內(nèi)使用,因此多出現(xiàn)在家庭和小型沙龍中,并不被歌劇作曲家所關注。另一種是羽管鍵琴,它的音色單一,但音量很大、音域?qū)拸V,有著其他樂器所不具備的演奏和聲和多聲部音樂性能,因此成為巴洛克時期到古典主義時期宮廷樂隊、歌劇院、教堂中不可缺少的樂器。羽管鍵琴為人聲和樂隊伴奏就成了鋼琴伴奏早期較為成熟的形式。
二、文藝復興時期的歌劇中古鋼琴的使用
歌劇是在戲劇的基礎之上演變而來的,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產(chǎn)物。隨著文藝復興潮流的推進,作曲家們愈加想要擺脫教會和“神”的束縛,音樂不再拘泥于歌唱上帝的短小體裁,開始進行新的創(chuàng)作和新領域的探索。與此同時,器樂從只為聲樂進行伴奏的限定中跳脫出來,在音樂中有了一定的獨立性。
1597年創(chuàng)作出來的歌劇《達芙妮》,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部歌劇,由詩人里努奇尼與作曲家佩里創(chuàng)作,其中的配器有:古鋼琴、古提琴、琉特琴、詩琴和長笛。由于這部歌劇部分樂譜已經(jīng)遺失,難以窺視其中古鋼琴伴奏的細節(jié),但可以看出自歌劇誕生開始,古鋼琴就是歌劇樂隊中的一員了。
1600年創(chuàng)作的《優(yōu)麗狄西》,是歌劇史上最早的一部留存完整樂譜的歌劇,由普契尼、佩里創(chuàng)作。它的音樂旋律簡單,伴奏只有四件樂器:豎琴、琉特琴、羽管鍵琴、維沃爾琴。在伴奏樂器如此少的歌劇中,羽管鍵琴豐富的和聲及即興演奏性能,無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三、蒙特威爾第《奧菲歐》中古鋼琴的使用
蒙特威爾第創(chuàng)作的《奧菲歐》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歌劇,創(chuàng)作于1607年,處于巴洛克前期。
蒙特威爾第受“人文主義”思想的洗禮,成為一位感情極為豐富的作曲家,在作品《奧菲歐》中,他將個人感情融入到歌劇音樂創(chuàng)作中。該歌劇音樂形式極為豐富,有牧歌、合唱、抒情性的詠唱曲、贊歌、富有表現(xiàn)力的宣敘調(diào)等,都展現(xiàn)著對以往歌劇形式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谠缦茸诮桃魳返拇罅縿?chuàng)作,蒙特威爾第在這部歌劇中有意識地運用了獨唱、重唱、合唱交替的形式,此外還使音樂與表演、舞蹈、管弦樂隊很好地結(jié)合在一起。
(一)《奧菲歐》中的樂隊
樂器的發(fā)展給蒙特威爾第的歌劇創(chuàng)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在《奧菲歐》中,他獨創(chuàng)性地使用管弦樂隊為歌劇伴奏,這種管弦樂隊中除了有管弦樂器外,還混合著古鋼琴,從而確立了最初的管弦樂隊編制。《奧菲歐》中的管弦樂隊共包含36件樂器,且樂器與劇中角色有所對應,有了主題音樂材料和音樂動機。樂隊編制包括2把小型小提琴、10把古中提琴、3把古大提琴、2把低音提琴、2支高音豎笛、4支長號、2支短號、3支小號、2把琉特琴、2臺大鍵琴(羽管鍵琴)、2臺風琴、2架豎琴。
這支樂隊與之前的歌劇樂隊相比,不僅在規(guī)模上和樂器種類上有了很大突破,而且開始有了弦樂組、管樂組、鍵盤樂器組之分。蒙特威爾第擺脫了之前毫不在乎樂隊音響效果的做法,區(qū)分了旋律與伴奏以及不同樂器間的層次,并且有目的地使用,使伴奏音樂為歌唱者服務,給音樂注入了更多色彩和活力。
(二)歌劇《奧菲歐》中的古鋼琴伴奏
1.歌劇內(nèi)容
整部劇由一個序幕和五幕組成,故事圍繞奧菲歐和優(yōu)麗狄西的愛情展開。奧菲歐是古希臘羅馬文化中的音樂之神,是太陽神之子,精通七弦琴,有著打動人心的美妙歌喉。奧菲歐與優(yōu)麗狄西兩人有著令人羨慕的愛情,可就在兩人結(jié)婚當天,優(yōu)麗狄西被毒蛇咬死,奧菲歐悲痛欲絕,便用自己動人的歌聲和完美的七弦琴演奏打動神靈,得以到冥府救自己的妻子。但在返程途中,他違背了冥王的要求,回頭看了心愛的妻子,最終沒能救回優(yōu)麗狄西。
2.古鋼琴在《奧菲歐》中的使用
在《奧菲歐》中,作曲家用了獨唱、二重唱、三重唱、合唱多種演唱形式,同時用不同的樂器伴奏進行襯托,而且還穿插有單獨的器樂曲。羽管鍵琴常出現(xiàn)在二重唱、三重唱、合唱、單獨器樂曲的段落。羽管鍵琴的演奏多以和聲感極強的柱式和弦或琶音的形式出現(xiàn),多在強拍上彈奏,比如第一幕中小仙女的合唱“Lasciate i monti, lasciate i fonti”(離開高山,離開涌泉,快樂女神引誘著),羽管鍵琴跟隨音樂的律動彈出有力的和弦,使音樂有著極強的舞曲感,使音樂形象更加活潑(如圖1)。
除了在多聲部演唱中使用羽管鍵琴以外,在某些獨唱段落也由羽管鍵琴進行伴奏。因羽管鍵琴尖銳、洪亮的音色容易將歌唱者的演唱覆蓋,因此在獨唱中運用羽管鍵琴時,只用較少的音做和聲進行,比如第三幕中奧菲歐與希望女神的唱段,羽管鍵琴以微弱的聲音做陪襯(如圖2)。
在這部歌劇中,羽管鍵琴并沒有始終貫穿歌劇,也極少有獨奏,而是給不同的樂器做了分工,多是與其他主奏樂器進行重疊演奏,為主奏樂器提供通奏低音的支持,以及確定音樂的和聲進行。
在劇中,每個樂器都有其對應的要塑造的角色或場景,比如,用銅管樂器和低聲部樂器來描繪冥府黑暗壓抑的場景;用豎琴、琉特琴代表美好事物,為美妙而抒情的演唱做伴奏(在奧菲歐描述優(yōu)麗狄西時就只用了豎琴做伴奏);用豎笛和小提琴描繪溫暖、恬靜的生活;用羽管鍵琴在音樂的重拍上做出強調(diào),并且在音樂陰暗憂郁的段落用它尖銳的音色來增強色彩感;在合唱中用大提琴、低音提琴,增加音響厚度等。
總之,每種樂器都有其獨特的意義,而羽管鍵琴在其中除了渲染冥府令人恐懼的氣氛外,它還作為通奏低音不時地出現(xiàn)在其他主旋律的下方,在重拍上演奏和弦,給予音樂多聲部的和聲支撐。
綜上所述,羽管鍵琴的伴奏通常為“通奏低音”,由演奏者在基本和聲框架上做即興演奏。演奏者在演奏中有很大的自由度,因此演奏者要把握好不同場景、不同段落所傳達的情感以及歌唱與伴奏的主次關系,適當使用顫音、分解琶音及和弦,控制好聲音的強弱。
四、結(jié)語
在早期歌劇中,古鋼琴是樂隊中十分重要的伴奏樂器,它的使用也隨著社會環(huán)境、歌劇結(jié)構(gòu)、作曲家需要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突出的即興演奏功能和和聲性能是古鋼琴最為重要的特征,因此,古鋼琴伴奏在樂隊中主要是為主奏樂器做疊加演奏,為主旋律配置通奏低音,演奏具有即興性和自由性。在蒙特威爾第的《奧菲歐》中,不僅使用了古鋼琴,而且使其有了自身獨立的音樂形象,可知古鋼琴伴奏在早期歌劇伴奏中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楊曉琴.音樂點燃冷酷之靈——蒙特威爾第的<奧菲歐>[J].音樂生活,2013,(06):51-53.
[2]武宇鴻.蒙特威爾第歌劇<奧菲歐>的音樂審美特征研究[D].山西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