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張秀偉 申月芹
【摘 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yī)療救治定點醫(yī)院孕期護士的臨床工作的體驗,為完善孕期護士的職業(yè)防護與心理干預提供依據(jù),提高孕期護士疫情應對能力提供參考。方法 對8名孕期護士進行深度訪談,運用Cola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資料。結(jié)果。結(jié)論。
【關鍵詞】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疫情 質(zhì)性研究 心理體驗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漢市出現(xiàn)大批人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1],發(fā)展至今已成為國際關注的突發(fā)傳染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2]。國家衛(wèi)健委也將NCP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guī)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3]。醫(yī)療救治定點醫(yī)院是傳染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醫(yī)療救治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員工具備傳染病應急救治的專業(yè)能力[4, 5]。據(jù)報道,在SARS等大型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護士不僅承受著巨大的工作與心理壓力,還要面對被感染的風險[6]。而新冠疫情之下,部分懷孕護士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不僅在醫(yī)療救治定點醫(yī)院抗擊NCP的工作中承擔著一定的職業(yè)風險,也要面臨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她們的工作狀況和內(nèi)心感受也會直接影響到自身和胎兒的健康[7]。本研究通過對某NCP醫(yī)療救治定點醫(yī)院內(nèi)的孕期護士進行訪談,了解新冠疫情下其臨床工作的體驗,旨在為進一步完善孕期護士的職業(yè)防護與心理干預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2019年12月-2020年2月在某NCP醫(yī)療救治定點醫(yī)院中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孕期護士。納入標準:①語言表達或溝通能力良好;②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③孕期從事臨床護理工作;④孕24周以下。選取研究對象時,注意選取不同人口學背景的護士以保證樣本的代表性。樣本量的確定以資料出現(xiàn)重復、信息飽和,且資料分析時不再有新的主題出現(xiàn)為止。本研究共訪談了8名懷孕護士,一般資料見表1.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方法 研究前訪談者對質(zhì)性研究的方法、訪談技巧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學習和訓練。訪談前通過電話形式約定訪談地點與時間,并告知受訪者本研究的目的、意義、匿名性和保密性,以取得其信任。訪談地點為安靜、舒適、不受干擾的值班室,訪談過程中用錄音筆記錄下訪談內(nèi)容,同時訪談者備紙、筆記錄受訪者的表情、語調(diào)、動作等。每次訪談時間約為30~40min。訪談者以開放式問題引入訪談主題,避免問題誘導,并運用追問等技巧深層次剖析訪談者的回答。研究者通過查閱相關文獻[7-10]、專家討論等形式確定了訪談提綱,具體包括一下問題:(1)新冠疫情之下,懷孕的您在工作上和以往有哪些不同?(2)疫情之下還在臨床工作,您是如何堅持過來的?(3)您的感受如何?(4)您有沒有想過請假、調(diào)崗?具體是怎么想的?
1.2.2 資料分析方法 訪談結(jié)束后24小時內(nèi),研究者采用Nvivo12.0軟件對訪談錄音逐字逐句進行轉(zhuǎn)錄并編碼。資料分析采用Claizzi7步分析法:(1)逐字逐句閱讀所有訪談記錄;(2)對有重要意義的陳述進行分析并且提取;(3)對反復出現(xiàn)的觀點表述進行編碼;(4)將編碼后的觀點進行匯集;(5)寫出詳細的描述;(6)辨別出相似的觀點;(7)返回受訪者處求證。研究者對資料分析的結(jié)果進行歸納和總結(jié),最終得到本次研究的主題[11]。
2 結(jié)果
2.1 主題1:正面體驗
2.1.1 使命感在身,不能只為自己想
2.2.2 科室凝聚力強,不給大家添麻煩
2.2.3 懷孕也是生活,正確面對疫情
2.2 主題2:負面體驗
2.2.1 擔心被感染,造成令人后悔的結(jié)果
2.2.2 班不想上也要上,身體不舒服很無助
2.3 主題3:堅守臨床工作的原因
2.3.1 年輕人身體好,沒有什么大毛病
2.3.2 別人可以,我為什么不可以
2.3.3 當?shù)匾咔椴粐乐?,做好防護就不會被傳染
2.3.4 人手緊湊科室忙,經(jīng)濟壓力在變大
3. 討論
3.1 做好心理疏導,改善突發(fā)疫情下孕期護士的負性情緒
NCP疫情爆發(fā)突然,多數(shù)孕期護士未接受過專門心理訓練,在緊急應激狀態(tài)下不善于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13],而孕婦抵抗力又比較差,這便導致孕期護士的各種負性情緒:對自身感染的恐懼與擔憂、對胎兒和家人生命威脅的緊張與焦慮。負性情緒會破壞護士的工作主動性,影響工作效率,打擊工作積極性,不僅會降低護理工作質(zhì)量、導致護士的離職意愿[14, 15],孕期護士的負性情緒更會對母子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15],甚至造成早產(chǎn)[8]。但隨著國家對新冠病毒研究的深入和疫情的控制,孕期護士的的負性情緒也有所緩解。認知過程決定著情緒和行為的產(chǎn)生,人的認知對其情感和行為有決定性作用,通過改變認知曲解,可以達到改善情緒和行為的目的[16]。管理者應針對這一心理特點進行NCP應對知識的強化培訓,強化孕期護士對NCP的防護理論與技能的認知,讓他們明白嚴格做好每一道防護措施,自己被感染的風險就不會很高。也可以通過認知行為療法等形式幫助孕期護士改變對NCP認知中的不合理成分,擺脫消極觀念,消除其不良情緒反應[16]。負性情緒嚴重者還可以采用“穩(wěn)定情緒”“放松訓練”等技術及時將其負性情緒轉(zhuǎn)化為正性情緒[17],減少負性情緒的傷害。
3.2 提供關懷與支持,增加突發(fā)疫情下孕期護士的積極情緒
研究結(jié)果顯示,疫情期間孕期護士在臨床工作中獲得了許多來自領導和同事的關懷與支持,這對于鼓舞士氣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18]。關懷是護理的核心與精髓[19],作為關懷付出者,護士也需要獲得關懷[20, 21]。人文關懷理論專家Watson[22]認為,關懷他人只有了解其需求后才有滿足其需求的可能。孕期護士在疫情期間承受著工作壓力和確保母子健康安全的心理壓力,孕期反應嚴重者的壓力更大。所以疫情之下,管理者應關心孕期護士的身體心理狀況、工作學習狀態(tài)和生活困難等,在了解孕期護士的需求后,在以病人為中心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其需求,協(xié)助孕期護士平衡妊娠與工作之間的關系,緩解身心壓力,使其感受到領導者的關心及自身存在感,并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情緒。同事也應在工作和生活中適當?shù)膸椭衅谧o士,給予充分的關懷與支持,這可以減輕孕期護士焦慮和恐懼,獲得溫暖、愛、歸屬與安全感,提高工作信心、希望和壓力應對能力[23, 24]。
[16] 程艮. 災害救援護士的"自我心理調(diào)適"與心理危機干預對策[J]. 中國護理管理, 2018,18(7): 888-894.
[17] LIU H S O N, LIEHR P C E L. Instructive messages from Chinese nurses' stories of caring for SARS patients.[J].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009(No.20): 2880-2887.
[18] 劉義蘭, 王桂蘭, 任小英, 等. 住院病人對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的調(diào)查研究[J]. 中華護理雜志, 2002,37(4): 245-248.
[19] LONGO J. Acts of caring: nurses caring for nurses.[J]. 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 2011(No.1): 8-16.
[20] LATHAM C L, HOGAN M, RINGL K. Nurses supporting nurses: creating a mentoring program for staff nurses to improve the workforce environment.[J]. Nursing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08: 27-39.
[21] WATSON J. Nursing: The Philosophy and Science of Caring.[J]. Nursing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979(No.4): 86.
[22] DRENKARD K N. Integrating human caring science into a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 model.[J]. Critical care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08(No.4): 403-414.
[23] 王菊香, 葉志弘. 應用同事支持系統(tǒng)緩解護士心理壓力[J]. 中華護理雜志, 2004,39(9): 685-687.
[24] 徐明川, 張悅. 首批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臨床一線支援護士的心理狀況調(diào)査[J]. 護理研究, 2020,34(03): 368-370.
[25] 湯國杰. 職業(yè)認同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關系機制? 基于普通高校體育教師的實證分析[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2.
[26] 羅麗萍. 杭州市某公立醫(yī)院護士職業(yè)認同感和離職傾向研究[J]. 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 2016,13(23): 37-39.
[27] 周先利, 宋彩萍, 趙歡, 等. 我國護士職業(yè)認同感及護理正向執(zhí)業(yè)環(huán)境的研究進展[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8,24(32): 3855-3859.
[28] 邵璇, 傅樂華. 激勵機制對護士心理健康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2,18(24): 2906-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