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紀珍
【摘要】目的 分析綜合性治療在社區(qū)肺源性心臟?。ǚ涡牟。┲委熤械倪\用。方法 將89例肺心病患者分成常規(guī)組、綜合組,給予兩組常規(guī)治療,綜合組增加綜合性治療。結果 綜合組6 min步行距離及呼吸癥狀好轉時間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綜合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P<0.05)。結論 于社區(qū)肺心病治療中開展綜合性治療,可快速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促使其恢復正常生活。
【關鍵詞】肺心病;綜合性治療;心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1..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6月~2019年8月于本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就診的89例肺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常規(guī)組(44例)和綜合組(45例)。常規(guī)組男/女=25:19;年齡(53.9±9.4)歲。綜合組男/女=25:20;年齡(54.2±9.2)歲。差異不顯著。
1.2 方法
常規(guī)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給予患者使用強心劑、平喘藥物及抗感染藥物等。
綜合組以常規(guī)治療為依托,開展綜合性治療:(1)霧化吸入治療。以霧化裝置將鹽酸氨溴索注射液轉化為霧氣(原理:超聲技術),囑肺心病患者結合自身耐受,合理調(diào)節(jié)霧量。用法:每日1~2次,每次10~15 mg/kg。(2)吸氧療法。結合肺心病呼吸功能及動脈血氧分壓檢測結果,及時給予患者吸氧治療(肺心病患者動脈血氧分壓<60 mmHg或伴嚴重呼吸困難癥狀時,給予吸氧治療)。氧療方案為:按照1~2 L/min流量,給予肺心病患者持續(xù)吸氧治療,每次氧療時間以>15 h為宜。(3)肺功能修復療法。指導肺心病患者掌握正確的縮唇呼吸、腹式呼吸技巧,引導患者按照每日2~3次、每次15~20 min的頻率,進行肺功能修復鍛煉。利用肺功能鍛煉,改善肺不張狀態(tài),重建肺功能。(4)心理治療。參照肺心病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制定心理治療方案。以伴明顯負性情緒的肺心病患者為重點,采用想象放松療法、注意力轉移法等,改善肺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促使其積極配合各項治療工作。兩組均持續(xù)治療4周。
2 結 果
2.1 6 min步行距離及呼吸癥狀好轉時間
常規(guī)組6 min步行距離短于綜合組(P<0.05);常規(guī)組呼吸癥狀好轉時間長于綜合組(P<0.05)。見表1。
2.2 療效
常規(guī)組總有效率81.82%,低于綜合組97.78%(P<0.05)。
3 討 論
隨著肺心病發(fā)病率的升高,這類常見病的治療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肺心病的特殊性在于:肺部病灶是患者心功能受損的主要原因,如臨床治療未能全面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心功能,患者可能受相關刺激因素的影響,而再次復發(fā)。
綜合性治療主張依據(jù)所有可能影響患者預后的因素,制定適宜的治療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康復效果。在肺心病治療中,該方法可借助吸氧療法、霧化吸入療法及心理治療等多種措施,為患者的康復提供支持。
社區(qū)肺源性心臟病治療中,綜合性治療方法的應用價值在于:(1)快速顯效。肺心病患者的病程通常較長。由于長期飽受病情反復發(fā)作的干擾,這類患者多對社區(qū)治療的顯效速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常規(guī)治療僅通過強心劑、平喘藥物等,緩解肺心病癥狀,其顯效速度相對較慢。而在此基礎上引入綜合性治療后,吸氧療法、肺功能修復療法、霧化吸入療法等的聯(lián)合應用,可有效改善肺心病患者的病理生理機制,滿足患者的快速顯效需求。本研究提示:綜合組呼吸癥狀好轉時間(5.19±1.57)d,短于常規(guī)組(P<0.05)。(2)改善心肺功能。單純常規(guī)治療模式下,各類藥物的使用可為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善提供一定支持。但肺心病患者的肺功能損傷、心功能損傷之間存在相互影響關系,常規(guī)治療模式的單一化治療途徑,難以于較短時間內(nèi)將肺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恢復至正常狀態(tài)。而引入綜合性治療后,肺功能修復療法、吸氧療法及霧化吸入治療等均可修復肺心病患者的受損肺功能,改善其心功能,加之心理療法的輔助作用,4周治療結束時,肺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均可得到良好改善。本研究提示:綜合組6 min步行距離(397.58±12.85)m,長于常規(guī)組(P<0.05)。(3)提升患者依從性。綜合性療法中的心理療法,可消除肺心病患者的心理壓力,而其他治療措施的快速顯效特征,則可進一步強化肺心病患者的康復自信,促進其依從性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宜于社區(qū)肺源性心臟病的治療中,引入綜合性治療,以緩解患者的呼吸道癥狀,改善其肺功能,并促進患者心功能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宋宏賓.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探討[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9,9(24):25-27.
[2] 楊福純.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相關因素及臨床診治方法探討[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8,13(3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