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品
幾年前曾去過愛丁堡附近一處很特別的古跡,它屬于蘇格蘭國家托管會的物業(yè),對公眾開放。到達之后,從停車場出發(fā),沿林中小徑走一段路,來到一堵高大的石墻面前,穿過墻上的一扇小門,眼前豁然開朗:一片長方形的果園,在四周高墻的保護下愜意地生長。
此行的目的,是來看果園一側(cè)一座三層樓高的八角形塔狀建筑,因為其樓頂是一只用石頭雕刻出來的巨大菠蘿。
這就是有著“蘇格蘭最奇怪建筑”之稱的鄧莫爾菠蘿(Dunmore Pineapple),屬于歷史上有錢有閑階層追求閑情逸致的“花園閑暇樓”(folly)一類的建筑,可是為什么有如此碩大一個菠蘿頂在腦袋上呢?
經(jīng)同游的蘇格蘭朋友指點,我才知道原來在這座小樓建成的18世紀后期,菠蘿是英國的水果之王,在自家房子上用石刻菠蘿作裝飾,是一種時髦。經(jīng)她這么一說,我才意識到平時確實見過不少,連許多老房子外面鐵欄桿的尖端,都是菠蘿的形狀。
菠蘿原產(chǎn)于南美洲的亞馬孫河流域,16世紀初傳入歐洲后大受王公貴族青睞。英王查爾斯二世(Charles II)對菠蘿極為傾心,甚至專門讓人畫了一幅油畫,展示御用園丁向他呈上一只菠蘿的畫面。
因為氣候原因,一直到18世紀,在歐洲種植菠蘿才獲得成功,但有能力種植的地方也非常有限,因為菠蘿不僅要種在花房內(nèi),而且必須能隨時供暖,種下幾年后才有可能結(jié)果,成本極高。當時燒爐子供暖的辦法又會產(chǎn)生對植物有毒的廢氣,因此即使投入巨額資金也未必能獲得成功,于是能在自己家里種出菠蘿來,就成了一種顯示闊氣的攀比方式。
當然,菠蘿的外形和味道也是讓其大受追捧的原因。同一時期傳入英國的熱帶植物香蕉,就沒有那么高的地位。菠蘿外形有點像皇冠,成熟時橙黃飽滿,最初被認為是男性強健有力的象征,被推上水果之王的寶座;到了維多利亞時期,又與女性的飽滿芬芳聯(lián)系起來,于是成了水果女王。
對英國人來說,菠蘿的味道也極富異國情調(diào)。18世紀著名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就以菠蘿為例,指出一個人如果從來沒有親口品嘗,就絕不可能想象出菠蘿的味道,以此作為經(jīng)驗論的證據(jù)。
為了顯示自己富有,從王公貴族到富裕鄉(xiāng)紳,都會在宴請時想辦法在桌子中央擺上一只菠蘿。當然不是每位主人都具備這個條件,于是有商業(yè)頭腦的人便開始經(jīng)營出租菠蘿的生意,反正普通宴會上的菠蘿也只是擺設(shè),絕對不會真正拿來吃,因為一只菠蘿的價值,動輒相當于今天的幾千甚至上萬英鎊。
菠蘿的地位在19世紀后期蒸汽機船普及之后一落千丈,因為從非洲或其他熱帶種植地大批運回新鮮菠蘿變得非常容易,再次證明了物以稀為貴的道理。
雖然建一個石刻菠蘿屋頂聽上去十分土豪,但是鄧莫爾菠蘿其實一點都不顯得粗俗。菠蘿本身雕刻得自然、精細,整棟建筑比例也恰當勻稱,算是英國最漂亮的花園閑暇樓之一。只可惜,要在蘇格蘭種植菠蘿,還真是有點難,于是小樓前的花園里,種下的是成片的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