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鋼
【摘 要】目的:分析在青光眼術后硬核白內障患者治療中采用不同手術方式的治療價值。方法:觀察組為鞏膜隧道小切口超聲劈核后手法娩出核,對照組為超聲乳化碎核術。結果:兩組術后術后視力比較中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率5.41%,對照組16.22%P<0.05。結論:在青光眼術后硬核白內障患者中采用鞏膜隧道小切口超聲劈核后手法娩出核術式、超聲乳化碎核術式均可促進視力水平恢復,然而前者安全性更高。
【關鍵詞】青光眼;手術;硬核白內障
【中圖分類號】R779.66【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045-01
青光眼術后硬核白內障屬于特殊類型白內障疾病,由于青光眼手術中造成晶狀體混濁和虹膜黏連等,對其術后視力恢復產生了較大影響。青光眼患者屬于慢性病變,容易對其視覺功能產生影響,同時角膜內皮容易受損,所以患者接受白內障手術時還需盡量保護其濾過泡,同時降低角膜及虹膜的受損情況,這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1]。本文將著重探究青光眼術后硬核白內障患者采用不同手術方案的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線性資料
隨機抽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74例青光眼術后硬核白內障病例,以其手術方案為標準分組,觀察組(37例):性別比,男∶女=19∶18;手術時年齡46~86歲,均值(68.2±0.5)歲。對照組(37例):性別比,男∶女=20∶17;手術時年齡47~85歲,均值(67.6±0.6)歲。2組線性資料在比較中P>0.05。
1.2方法
觀察組采取鞏膜隧道小切口超聲劈核后手法娩出核術式治療,術中常規(guī)表面麻醉,在鼻部或者顳部上側做一隧道切口,前房角膜上皮注入適量粘彈劑,分離虹膜,對瞳孔原纖維膜進行切除,同時瞳孔需拉開至4.0~5.0mm,實施環(huán)狀撕囊。原位超聲截劈核,一半核以截囊針及劈核器進行轉移至前房。鞏膜隧道內切口需要擴大,晶狀體勺進行娩核,并于前房內和囊袋內注入適量粘彈劑。于患者囊袋內放置折疊人工晶狀體,同時粘彈劑需抽吸干凈,側切口內注水以進一步加深前房。觀察切口狀況,可在必要情況下實施切口水密封;同期對照組則改為透明角膜切口超聲乳化碎核術式治療,做透明角膜切口,實施原位超聲攔截劈核,并實施超聲乳化,其他手術操作方法同觀察組。兩組均于術后給予糖皮質激素及妥布霉素眼液進行治療,密切觀察其術后前房、角膜及濾過泡等相關情況,對于發(fā)生角膜水腫等情況者需應用地塞米松進行球旁注射。
1.3評估指標
(1)對比兩組術后3個月的視力水平恢復情況;(2)統(tǒng)計兩組的術后主要并發(fā)癥情況,包括后囊破裂、一過性高眼壓以及角膜內皮水腫等。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數(shù)據(jù)以SPSS17.0分析,標準差以(-x±s)描述,行t、χ2檢驗,P<0.05為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術后視力水平比較
兩組術后視力均集中于0.01~0.2、0.3~1.0,且兩組術后視力水平比較中P>0.05。
2.2術后并發(fā)癥率對比
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率5.41%,對照組16.22%,且P<0.05。
3 討論
青光眼屬于神經(jīng)退行性病變同時具備遺傳異質性,容易造成視野改變以及視神經(jīng)變性,患者眼壓水平升高是其重要的危險因素,此類患者容易造成視力水平降低,同時也可能出現(xiàn)心理及行為方面的改變[2]-[4]。白內障則屬于青光眼患者術后十分常見的一類并發(fā)癥,青光眼術后硬核白內障患者的手術難度較高,這也是造成其術后視力水平恢復效果較差的重要原因。超聲乳化術切口較小,同時術后散光較小,對于患者血房水屏障的破壞作用較小,能夠滿足此類患者的手術需求。從本次的分析結果來看,兩組術后視力水平恢復效果良好,且對比無顯著差異,然而觀察組術后的并發(fā)癥率低于對照組。這提示,兩種不同手術方案均可改善此類患者視力水平,但是在安全性方面鞏膜隧道小切口超聲劈核后手法娩出核的應用價值更高。
綜上所述,在青光眼術后硬核白內障患者中,采用鞏膜隧道小切口超聲劈核后手法娩出核術式、超聲乳化碎核術式均可促進視力水平恢復,然而前者安全性更高。
參考文獻
[1] 張曉琳.應用無縫線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治療硬核白內障的效果[J].健康大視野,2019,33(24):272.
[2] 馬長志.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治療硬核白內障的臨床效果評價[J].健康必讀,2019,19(31):91-92.
[3] 劉溪.兩種治療方法對硬核白內障的臨床效果對比[J].健康大視野,2019,11(22):49.
[4] 黃智清,蔡蕾,許筱媛, 等.超聲乳化術治療硬核白內障臨床效果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9,17(25):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