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良宇
作為一名農(nóng)村的小學語文教師,深知寫作教學的不易,我們應如何在學生的啟蒙時期就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呢?
許多同事都認為教會學生輕松寫作是一件難度極大的工作,但我并未覺得困難,反而將此看作是一種挑戰(zhàn),通過這個工作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始終向?qū)W生傳導一個理念,“寫作即為寫于自己之手,傳于他人之口”,讓自己能夠敘述清楚一件完整的事情。義務教育課標里也提及“學生有興趣寫作,寫下他們想說的話,寫下他們想象的東西”。例如把自己近期所做的事情,有條理地記錄下來,并能向他人簡述此事,這就是一篇記事文?;虬岩环N事物的詳細狀態(tài)、性質(zhì)等描述清楚,用字準確,這也就是一篇說明文。所以,時時留心觀察自己的周邊事物,能夠把自己頭腦里出現(xiàn)的東西,呈現(xiàn)為紙面上的通順字句,就算是一篇作文。經(jīng)過我從事教學的這段時間的經(jīng)歷,我將其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留心周圍的事物,積累寫作材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明確提出,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學生年齡較小,接觸東西較少,思維和見識被限制了,教師應耐心教導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的習慣,為寫話積累寫作素材;然后,教導學生使用他們通常積累的詞語和句子,并將它們整合在一起;教會學生可以清楚地區(qū)分每個標點符號的使用。明晰每一種標點符號的使用效果,能夠區(qū)分開來。
1.讓學生觀察生活,調(diào)動多重感官
觀察我們周圍的事物是學生獲得寫作材料的重要途徑。學生年齡小,生活經(jīng)驗不足。因此,我在教學中會注意使用一些教學觀察法。
2.讓學生體驗感受生活,積累豐富素材
作文的過程,也是學生體驗和感受生活的過程,可以說素材來源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對生活的創(chuàng)造和審美的過程。孩子們只有自己去體驗,寫出來的文章才更加真實、生動、形象。 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很注重幫助孩子們積累生活經(jīng)驗,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積極參與生活實踐,開辟一個新鮮,永無止境的寫作源泉。
二、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眾所周知,多讀書可以積累許多優(yōu)美的詞句,并能填補學生許多認知上的
空缺。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字組成詞,詞組成句,句子由多個詞組合而成,作文更是由多個句子組成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里要求學生能夠在寫作中使用平時閱讀時所積累下的語言材料(詞語,優(yōu)美語句等),使自己的作文不落入俗套,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明確“寫作重在閱讀積累”的觀點,讓學生形成一個好習慣。
三、加強指導,傳授寫作方法
1.指導學生認真審題
小學生的作文,大部分是由教材的給定或由教師命題的,所以在動筆之前要讓學生學會審題,指導學生能夠按文題的規(guī)定去寫作。
怎樣指導小學生進行審題呢?如果作文的要求是要寫你喜歡的人、物、 景,并要求學生以《我愛XXX》為題,寫一篇作文。
首先應告訴學生作文的類型,這是一個半命題式的作文,向?qū)W生講解半命題式作文的寫作特點;題目的前半部分規(guī)定了我們要寫的事物必須是我愛,“愛”是種深刻的感情,既能存在于人和人,也能產(chǎn)生于人和物;后半部分并沒有明確的界限要求,只要基于前半部分的要求就行,可以寫人狀物寫景,但要在寫作時抓住這篇作文的主旨,突出“愛”在何處。
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體現(xiàn),自己喜歡的是什么,是某個人,還是某處景物,把它確定下來,先將作文的題目補充完整,在進行后續(xù)的寫作。
2.指導學生確定寫作內(nèi)容
通過前期的審題,我們可以知道本次習作所限定的題材范圍,在眾多的題材中,我們?nèi)绾芜M行選擇寫作?接著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對事物的感情程度,選取自己喜歡的,或最熟悉的,或最有感情的來寫,如:對自己的父母或老師,就可以寫《我愛媽媽(爸爸、語文老師)》,對物、景很喜歡的,則可以寫《我愛家鄉(xiāng)》《我愛大?!返纫活愖魑摹?/p>
3.指導學生確定文章的中心
在指導中,告訴學生文章的中心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寫一篇文章,必須始終有一個中心。即為想通過這篇文章傳達出怎樣的思想,大多為積極向上的。因此,在撰寫文章之前,根據(jù)標題的內(nèi)容和要求,確定撰寫的目的,這是文章的中心。無論你是寫人寫景寫物,都必須緊緊圍繞著“愛”這個主題,表達出你真摯的喜愛之情。
4.指導學生選材料,開拓思路
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主旨是通過具體的材料傳達給讀者的。因此,教師應在平時教導學生基于中心去選材,避免在文中出現(xiàn)與中心無關的材料。讓學生在構思文章前期,就應該存有這個明確的想法。選定的事物中,你愛的點在何處,又如何在文中體現(xiàn)出來?首先要抓住所寫事物的突出特性,形成一個典型的材料;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讓學生尋找一種新穎的切入點,讓作文變得新穎且具有典型性,不會落入俗套;并且讓學生做好提綱后,在順理一遍自己的材料,有機會的話可與同學進行交換評價,有利于拓寬自己的思路;最后,在引導學生如何將這些材料無隙連接,如何將喜愛之情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從中找到適合的材料,讓學生能夠抓住典型的材料并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
5.指導學生修改
玉不琢,不成器。當開采玉石時,必須通過雕刻和珩磨等多種工藝反復加工,最終制作出漂亮的樂器。撰寫文章是一項復雜而富有創(chuàng)意的工作,當然也不例外。“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四、學寫日記,提高寫作水平
讓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目的是讓學生樂于表達,樂于寫作,使他們在將來的寫作過程中更加自在。當我教低年級語文時,我會讓學生談談他們的日常經(jīng)歷。耐心地指導學生如何描述見聞,有不合適的地方,我會及時指出,很長一段時間,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提高了他們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并且讓學生能將自己想說的話用標準的語言敘述出來。
五、理性評價
老師的講話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教師對學生論文的評價應該是恰當?shù)?,不應該削弱學生寫作的熱情。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標準,基礎較好的學生應具有較高的寫作要求;基礎差的學生應該使用鼓勵性的教學。要及時給予表揚,讓差生看到希望,能夠有堅持寫作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