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強
“你在哪個圈子里生活?”這是近日我與朋友茶敘時被問到的話題。書生意氣的我坦言,本人沒有固定的圈子。有些人認為,沒有在圈子里生活是寂寞的,但我并不懼怕獨處。每當遇到心情煩躁時,我會出去走路或騎著自行車出去兜圈。隨著雙腿的輕松運動,周圍的景物在變換,我享受著此刻的瀟灑隨意,紛亂的思緒也得以拋諸腦后。
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適合自己最重要。生活中,有人便有圈子,人們以不同的紐帶為半徑,劃出不同的圈子,各種大大小小的圈子可以交織而存,各類人就生活在各種各樣的圈子中。一個圈子映照一種生活方式,也常常限定了一種生活方式。
如今,很多人都把自己劃進各種“圈子”,希望在那里找到一種歸屬感。每個圈子皆有其屬性,如親朋好友圈、志同道合圈、文學(xué)圈、車友圈、同學(xué)圈等。而眼下最活躍的當屬微信朋友圈,人們在各種“群”里生活,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忘記了生活里的身份、地位和工作的壓力,在一個虛擬的“家”里,增長見識,得到信息,收獲快樂,結(jié)識知音,這種日常休閑方式正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新寵,是生活中流行且輕松的社交方式。
在圈子里交朋友的風(fēng)險和好處,如硬幣的兩面一樣并存。自己把握得好,可以在享受圈子友誼的同時盡量把風(fēng)險降低。人與人的交往是很靈活多變的,對待同一個人,用心能換心,以牙則只能還來牙。交往要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才能長遠,朋友之間,不能只是一方對另一方好,這樣容易變成受人欺負的“老好人”。在圈中生活,還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在什么場合下,用什么方式談什么樣的話題都是有講究的,不能僅憑自己的喜好或者想當然地行事。
圈子永遠是動態(tài)的,一個再無所作為的人,所處的圈子也會隨時改變。青年時的圈子不同于兒童時代的圈子,老年時的圈子又迥異于中青年歲月里的圈子,適合就好。一個人在生活中,不要只滿足于已有一個圈子,不妨找合適的機會走出舒適圈,去拓展自己的生活圈,可以去讀書、健身、運動、旅游……多認識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
人是喜歡活在“圈子”里的。那么,在哪個圈子里生活才好呢?我覺得,要在有共同的話題和愛好的圈子里,在能夠相互融合共同進步的圈子里,在能夠帶來愉悅的圈子里,最低限度是在自己不反感的圈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