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晶晶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初級中學,浙江 杭州 310000)
眾所周知,歌曲鋼琴即興伴奏是音樂教學中一個組成部分和重要的教學手段。它是指用鋼琴為歌曲進行有效果的伴奏,對歌曲起到補充和襯托的作用。
掌握一定的鋼琴演奏技巧需要加強手指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手指的主動性、靈活性和力度訓練。而這方面的訓練其中最主要的是對音階(24個大小調)、琶音、雙音、和弦(三和弦、重復低音三和弦、分解和弦)、八度等技巧的熟悉。教師可以通過觀看有關彈奏指法、動作的示范視頻,然后進行歸納總結,慢慢地運用到音樂教學中去。
視奏能力的高低也體現(xiàn)了一個音樂教師的音樂綜合能力的高低。練習視奏應該結合鋼琴技術,從熟悉鍵盤開始練,要做到即使眼睛脫離鍵盤,手也能自然地碰到自己要彈奏的那個鍵,慢慢地視奏能力就加強了。
在初學鋼琴即興伴奏時,我們應按部就班,先學會完整地彈奏教師用書上的伴奏旋律進行伴奏,然后在理解歌曲的體裁、曲式和和弦走向之后,再對音樂課本上的歌曲進行分類,如進行曲歌曲、抒情性歌曲、舞蹈性歌曲等類型。這樣,我們就可以試著為每一類型的歌曲創(chuàng)編一些固定的伴奏音型。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后,我們在以后教學實踐中遇到類似的歌曲后,就可以自如地運用自己熟悉的音型來進行伴奏。這樣既便于我們學以致用,又豐富了歌曲課堂教學的色彩和情感。
在鋼琴伴奏過程中應當多用耳朵聆聽作品的主旋律,并將其轉化為內心聽覺,用心歌唱,重視歌曲的情感表現(xiàn),將情感表現(xiàn)與彈奏結合,運用合適的音型為歌曲的不同部分進行伴奏,激發(fā)歌曲情感的表達,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當我們擁有了一定的鋼琴即興伴奏的能力時,我們就可以將之有效地運用到我們的日常音樂教學中。而要讓鋼琴的即興伴奏能在教學實踐中充分體現(xiàn)其輔助教學的價值,還是需要根據(jù)教學內容來靈活選擇的。下面就從分析作品的風格和調式、選擇和弦、選擇伴奏音型等方面來予以陳述。
教學中,我們在面對某首歌曲的時候,首先就是要分析作品的風格和調式。歌曲的風格有很多種,包括抒情、優(yōu)美、活潑、憂傷、高昂、悠遠、堅定有力、莊嚴肅穆等。調式主要有三大類:暗淡委婉的小調、明朗開闊的大調和民族調式。然后根據(jù)歌曲的節(jié)拍、節(jié)奏形態(tài)、旋律、速度等要素來感受和判斷歌曲的整體風格,并為和聲與伴奏音型的選擇奠定基礎。速度快的歌曲,我們就用跳躍型較活潑的伴奏音型來襯托;速度慢點的,就用流動舒緩的音型讓音樂優(yōu)美和抒情。同時我們還要分析歌曲的樂段、樂句,了解各段落中樂句之間的結構,根據(jù)平行式結構或是對比式結構來把握好整曲的伴奏框架和終止式的處理,并對前奏、間奏或尾聲段落要獨立分析,以做到整體流暢、和諧。
和聲設計是即興伴奏的靈魂,恰當?shù)暮吐暰幣?、設計與布局是對歌曲最好的襯托,也是對課堂整體教學效果的全面烘托。我們分析好所教授作品的風格和調式的以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確定作品的曲式。在確定曲式過程中,我們可以在樂曲的高潮處配上色彩和弦;在樂曲的結束部分用屬和弦,給人一種結束感。但和弦的種類很多,通常運用較多的是I(主和弦)、Ⅳ(下屬和弦)、Ⅴ(屬和弦)三個正和弦,Ⅱ、Ⅲ、Ⅳ、Ⅵ、Ⅶ為輔助和弦。西方傳統(tǒng)和聲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的:先從主和弦開始,經(jīng)過下屬和弦,到屬和弦,最后解決到主和弦上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下屬不能直接接在屬之后,這被稱為功能倒置。如果把副三和弦加到I-IV-V進行中可以是I-Ⅵ-IV-Ⅱ-V-I。這是比較常用的和弦應用順序,也是比較符合人們聽覺習慣的(人們不大顛倒其中Ⅵ和Ⅱ的順序,盡管它們都屬于下屬和聲組)。但這一和弦功能序進,可以簡化代替,如可以變成:I-Ⅵ-IV-V,或者I-IV-Ⅱ-V,及更常用的I-Ⅱ-V,或Ⅵ-V,I-Ⅵ-Ⅱ-V等,后面可以跟I級或者接其他的可行連接。又因為Ⅲ、V、Ⅶ屬于屬和聲組,所以其中的V級也可以被Ⅶ級或Ⅲ級代替。V級之后可以接I級,也可以接具有雙重功能的Ⅵ級,變成I-Ⅵ-IV-V-Ⅵ。Ⅱ、IV、Ⅵ都屬于下屬和聲組,所以有時候它們也可以互相代替。Ⅵ級后面可以接上述所有能接在Ⅵ級后的和弦公式連接片段。比如這兩個功能連接都是很好的:I-Ⅵ-IVV-Ⅵ-V-I,I-IV-V-Ⅵ-Ⅱ-V-I。我們在運用這些和弦的時候還要注意和弦之間的連接要平穩(wěn)過渡,避免跳進。例如:
方案①中所有的連接都是平行的,方案②是在保證各聲部的平穩(wěn)過度上進行接連,聽起來更加順耳。所以,在和弦的連接中要盡量用好的連接,避免平行的五度、八度和反向的五度、八度等不良連接,聲部之間要平穩(wěn)進行,少用或不用跳進。在具有民族色彩和戲曲元素的歌曲中,可以選用一些非三度疊置的和弦(二度、四度、五度等)。
伴奏音型的選配是和聲語言運用于具體作品中的有組織、有規(guī)律的形式,是鋼琴伴奏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接受音樂浸潤的重要手段。伴奏音型大致分為三種: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分解和弦。如圖:
當然,分解和弦的旋律走向分很多種,有上行、下行、波浪式進行,具體要根據(jù)歌曲來編配。伴奏織體的選擇是根據(jù)歌曲的風格來定的,通常一些堅定有力、莊嚴肅穆、高亢激昂的進行曲風格的歌曲多采用柱式和弦進行伴奏。如《當兵的人》:
對這首歌而言,如果右手主旋律是用八度彈奏,就更能夠表現(xiàn)歌曲的堅定有力。此外,一些圓舞曲類型的歌曲也會采用柱式和弦來進行伴奏,有時用斷奏的半分解和弦音型也有很好的伴奏效果。而一些歡快、活潑的歌曲多采用半分解和弦來進行伴奏,有時采用斷奏的分解和弦音型也有很好的效果。如《踏雪尋梅》:
另外,一些優(yōu)美、抒情、憂傷、悠遠等風格的歌曲以分解和弦音型伴奏為主,有時也用“豎琴”式伴奏音型或柱式和弦音型。
當然,如果用半分解和弦連奏,也可以表現(xiàn)纏綿、抒情的歌曲,但還是要看具體歌曲給配上相應比較適合的伴奏音型。教師可通過學生的特點和歌曲的分段來選擇合適的伴奏音型。
我們知道,一首完整的歌曲當然少不了前奏、間奏、尾聲。然而,有些歌曲譜中沒有提供前奏、間奏和尾聲,這就需要我們在教課過程中擔負起這部分的即興創(chuàng)編工作。從前奏創(chuàng)編的教學實踐來看,我嘗試著歸納出三種手法:(1)和聲式、音型式;(2)提取歌曲的某句旋律;(3)根據(jù)歌曲材料、風格、內容等的綜合創(chuàng)編。
歌曲的間奏最常出現(xiàn)在根據(jù)多段歌詞的需要而進行的全曲或樂段重復之間。當歌曲中出現(xiàn)從頭的重復時,前奏即可當作間奏使用。如果間奏位于樂句內部(長音、休止符處),可用音型、琶音或旋律模仿、對比或利用綜合材料進行創(chuàng)編。尾聲的作用是對歌曲的終止進行補充或者強化。弱奏時可以營造出余音縈繞、意猶未盡的動人意境;強奏時可以產(chǎn)生極具震撼力或輝煌燦爛的效果。當然,在一些歌曲中合理地安排間奏和尾聲,會有錦上添花的效果,而在一些篇幅小、結構單一的歌曲中,若不恰當?shù)丶尤胼^長間奏或尾聲卻會產(chǎn)生畫蛇添足之嫌。
掌握了上述這些知識和技能以后,我們還要大量練習不同風格的歌曲、樂曲伴奏,平時注重實踐。剛開始練習時速度需放慢,在慢練中鍛煉大腦對復雜的節(jié)奏、力度、和弦等因素進行協(xié)調的能力,為以后流暢彈奏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實踐中鍛煉自己,進而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yǎng)和鑒賞能力,不斷提高鋼琴伴奏的質量,這不僅有助于提高歌唱教學的實效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夠提升音樂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