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立
聽課,讓教師掌握第一手教學研究資料,便于教師之間相互交流,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教師要善于在他人課堂的“金礦”中挖掘出有價值的研究資源,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
教師聽課,不能只是帶著筆記本完成聽課記錄。教師可以嘗試改變一下自己的聽課角度,從以前的被動參加的“旁觀者”轉變?yōu)橹鲃訁⑴c的“品課者”,品味授課教師獨特的課堂教學藝術。那么,如何實現(xiàn)這樣的轉變呢?筆者認為,教師聽課需要“瞻前顧后”,才能達到理想的聽課效果。
一、課前,以認真準備的態(tài)度學習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甭犝n教師要帶著虛心學習的態(tài)度,在聽課前做好充分準備,這樣就會在聽課時更加胸有成竹,更加關注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特色,從而不斷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一)與學生閑聊
聽課前,聽課教師可以先到聽課班級找一些學生閑聊,借此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知道授課教師的教學風格,掌握學生對教師教學方式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真實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關注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tài)。這樣,教師在聽課時才會聚焦學生課堂中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的學習變化。教師如果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就不會迷失聽課的方向。
(二)和教材“對話”
“這法那法,讀不懂教材,沒法?!痹诼犝n前,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了解這節(jié)課所涉及教材內容的編排意圖。教師要成為一名真正的讀者,和教材“對話”,成為教材的“知音”。
1.用“廣角鏡”反射教材。聽課前,聽課教師要根據(jù)授課教師的教學內容,盡可能找到更多版本的教材。聽課教師擁有的教材資源越多,他的研究視野就會越開闊。這樣,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上,聽課教師比較各種教材的優(yōu)缺點,了解教材的編排特色,努力將教材變成聽課的素材。
2.用“顯微鏡”透視教材。教師要根據(jù)學生使用的教材版本,進行教材的“細胞式”透視,真正讀懂教材,剖析知識中蘊含的思想,體驗知識的價值。這樣,有利于聽課教師在聽課中更加關注授課教師對教材的細節(jié)處理,從課堂細節(jié)中看授課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和課堂功力。
3.用“哈哈鏡”折射教材。任何一種教材都不是完美的。教師要在研讀教材中“找刺”,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fā)”。這樣,聽課教師在聽課時就會關注授課教師對教材的創(chuàng)造性加工,思考這種處理是否科學合理。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聽課教師只有走進教材,才能心中有數(shù),把握教材中的核心概念,理解學科知識,為聽課掃除知識障礙。
(三)找教案比較
在聽課前,聽課教師要找到授課教師的教學預案,認真研讀,了解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特色和設計中需要改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聽課教師還要利用網(wǎng)絡,檢索出更多優(yōu)秀教師關于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通過比較,評判這節(jié)課是否有新的突破,它的創(chuàng)新價值在哪里,能否給更多的教師帶來新的教學思考。聽課教師還需要有批判的眼光,重新審視教案,找到教學設計中的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合理改進建議。這樣在聽課時,聽課教師就會更加關注授課教師如何處理預設和生成之間的關系,課堂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便于檢測和評價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梢姡犝n教師不是低頭記錄完整的教學過程,而是在聽課中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這樣才會在聽課中真正提升教學水平。
聽課教師在聽課前做足功課,可以在聽課中節(jié)約大量記錄的時間,能夠及時進行課堂反思,也讓聽課資料更加豐厚和真實,便于聽課教師進行教學研究。
二、課后,以交流研討的方式“品課”
教師聽完課后,不能到此就以為大功告成,而要找學生訪談,和授課教師聊課,向專家咨詢,與自己對話,讓聽課活動向更深處漫溯,如此,才能達到最佳的研修效果。聽課教師要用“望遠鏡”來看學生的未來學習能力和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潛質,在交流研討中共同成長。
(一)找學生訪談
學生在課堂中的收獲是評判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聽課教師要想真正做好課堂評價,必須調查訪談學生。下課后,聽課教師用幾分鐘時間找一些學生談心,請學生談談對這節(jié)課的整體感受,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困惑與障礙,就可以得到比較真實的教學反饋情況,又不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好課,一定是從學生的心底里流淌出來的。這樣,以學生的視角,關注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心理感受,才會形成科學的課堂教學觀。
(二)和教師聊課
聽課后,聽課教師也可以找授課教師一起聊課。先仔細聆聽授課教師關于這節(jié)課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路,再思考授課教師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是否真正得到了落實,這有助于教師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通過聊課,教師不同的教學理念在一起碰撞,就會產(chǎn)生智慧的火花,讓大家一起抱團成長,在彼此成就中實現(xiàn)專業(yè)發(fā)展。
(三)向專家咨詢
聽課后,遇到一些疑難問題,特別是有爭議的熱點教研問題,聽課教師可以及時向專家咨詢,從而解開自己的心結。教師在與專家的對話與交流中,不要盲從別人的觀點,要敢于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才會具有專業(yè)自信,從而進入教學研究的新境界。
(四)與自己對話
聽完課后,聽課教師要和自己來一場心靈的獨白:同樣的一節(jié)課,我與授課教師有哪些不同的教學處理方式?只有經(jīng)過內心的拷問,才能提高自我反思能力。聽課教師要善于思考課堂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嘗試新的課堂教學形式,進行新的教學探索。
“不聽別人的課,就上不好自己的課?!痹诼犝n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授課教師教的藝術,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和效果,多一些視角,提出改進課堂教學的策略。如此聽課,大家一起品味課堂教學,就像品茶一樣,讓課堂芳香四溢。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西園新村小學南校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