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院 檢驗科,廣東 惠州 516001)
小兒下呼吸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疾病,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球死于感染性疾病占全部死亡人數(shù)的35%,而下呼吸道感染占整個感染性疾病的25%,目前下呼吸道感染是<5歲患兒死亡主要原因,其中肺炎占重要地位[1]。研究發(fā)現(xiàn),造成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在于未獲得及時有效病原菌診斷和針對性治療[2]。另有研究證實,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耐藥菌株出現(xiàn),明顯增加下呼吸道感染治療難度,造成患兒病情遷延難愈,甚至進展為重癥肺炎,危及生命[3]。近年來,痰液標本細菌培養(yǎng)及致病菌分析已成為治療呼吸道感染重要步驟,對臨床合理用藥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為掌握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特點,合理指導臨床用藥,本研究選取下呼吸道感染患兒1136例,并進行痰液標本細菌培養(yǎng)及主要致病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接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兒1136例,其中男610例,女526例;年齡0.3~14.0歲,平均年齡(8.32±2.33)歲;急性支氣管炎236例、慢性支氣管炎274例、肺炎305例、支氣管擴張321例。
二、選例標準 1.納入標準 確診為下呼吸道感染;年齡≤14歲;患兒家屬簽訂研究同意書。2.排除標準 合并其他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近期接受抗菌藥物治療者;先天性疾病者;難以配合痰液標本采集者;存在長期用藥史者。
三、方法 1.樣本采集與培養(yǎng) 一次性無菌負壓吸痰管采集痰液標本,置入無菌杯內(nèi),30min內(nèi)送檢;痰液標本接種于嗜血菌屬選擇性培養(yǎng)基、麥康凱培養(yǎng)基、5%羊血哥倫比亞瓊脂培養(yǎng)基,置入5%CO2、溫度35℃孵箱內(nèi),培養(yǎng)20h。2.細菌鑒定及耐藥性分析 利用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進行細菌鑒別與分離,K-B 紙片瓊脂擴散法進行耐藥性分析。3.質控菌株 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肺炎鏈球菌ATCC 49619,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853,流感嗜血菌ATCC 49247,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
四、觀察指標 1.下呼吸道感染患兒病原菌分布特點。2.耐藥性分析。
五、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24.0處理,計數(shù)資料[n(%)]表示,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
結 果一、下呼吸道感染患兒病原菌分布特點1136份下呼吸道感染患兒痰液標本中,分離出病原菌404株,檢出率35.56%(404/1136);革蘭陽性菌154株,占38.12%(154/404),其中肺炎鏈球菌98株,占24.26%(98/404),金黃色葡萄球菌51株,占12.62%(51/404);無乳鏈球菌4株,占0.99%(4/404),其他1株,占0.25%(1/404);革蘭陰性菌238株,占 58.91%(238/40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73株,占18.07%(73/404),銅綠假單胞菌39株,占9.65%(39/404),大腸埃希菌29株,占7.18%(29/404),其他97株,占24.01%(97/404);真菌12株,占2.97%(12/404)。
二、耐藥性分析結果 經(jīng)分析可知,革蘭陽性菌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紅霉素、氨芐西林、克林霉素耐藥性高,耐藥率均>65%,對利奈唑胺、萬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度高;革蘭陰性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對氨芐西林、頭孢曲松、頭孢唑林耐藥性高,耐藥率均>75%,對阿米卡星、環(huán)丙沙星、亞胺培南敏感度高,見表1。
討 論下呼吸道感染是威脅小兒健康常見病癥,是造成嬰幼兒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及時對癥治療,控制病情進展,改善預后至關重要[4]。研究發(fā)現(xiàn),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種類繁多,僅通過影像檢查及臨床表現(xiàn)無法鑒別菌種類型,而病原菌檢查可有效彌補這一弊端,準確掌握致病菌分布特點[5]。
研究報道,病原菌檢查結果可有效評估病情,而致病菌耐藥性分析可有效指導臨床用藥,對感染性疾病控制與治療至關重要[6]。本研究發(fā)現(xiàn),1136份下呼吸道感染患兒痰液標本中,分離出病原菌35.56%,略低于呂海濤等[7]研究結果,可能與時間、地域、環(huán)境、標本留取時機、檢驗技術準確性等因素相關。邢學偉等[8]研究發(fā)現(xiàn),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為小兒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本研究發(fā)現(xiàn),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為本地區(qū)小兒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并在構成比上存在一定差異,可見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存在地域及時間差異。本研究發(fā)現(xiàn),革蘭陽性菌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紅霉素、氨芐西林、克林霉素耐藥性高,耐藥率均>65%,這可能是本院經(jīng)驗用藥或選用此類藥物頻率過高所致耐藥性增加,提示大環(huán)內(nèi)酯類、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已不是本地區(qū)治療下呼吸道感染有效藥物;而對利奈唑胺、萬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較高,可根據(jù)臨床實際合理選擇用藥。此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革蘭陰性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對氨芐西林、頭孢曲松、頭孢唑林耐藥性高,耐藥率均>75%,臨床在小兒下呼吸道感染治療中可盡量減少上述藥物使用;對阿米卡星、環(huán)丙沙星、亞胺培南敏感度較高,主要原因在于碳青霉烯類、硫霉素類、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對革蘭陰性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但硫霉素類抗菌藥物與頭孢菌素類、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存在部分交叉過敏反應,臨床應謹慎使用。
表1 耐藥性分析結果
綜上,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為下呼吸道感染患兒主要致病菌,不同菌種耐藥性存在差異,臨床應根據(jù)耐藥性分析結果合理選用抗菌藥,以對癥治療,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