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淑婉 內江職業(yè)技術學院
當前時代背景下,服裝企業(yè)的競爭越來越大,營銷手段和營銷活動也多種多樣,針對目標客戶群服裝消費行為的研究成為企業(yè)或者商家確定營銷戰(zhàn)略的前提。而在網絡發(fā)達的今天,大學生較其他群體網購更加頻繁[1]。本文采用SPSS和因子分析對有效數據進行信度和效度測驗,并通過Amos7對以西南地區(qū)大學生的服裝消費行為為例構建的結構預測模型進行假設驗證。該項研究開辟了對西南地區(qū)大學生服裝消費行為研究的新視野,使企業(yè)能夠根據區(qū)域特性及影響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因素能夠快速制定相關營銷戰(zhàn)略,為服裝企業(yè)和商家在營銷戰(zhàn)略上提供有力支撐。
年輕人是網絡消費者群體的主體,他們的主要特征是個性化、追求新和方便,而追求個性化和創(chuàng)新性的消費心理正符合服裝作為時尚消費品的流行[2]。
國內外學者主要有以下研究:Eunah Yoh等人研究得出消費者之前的網購經驗將會影響其購買意向。Jz Hye Park指出網絡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消費者在網上購買服裝的意愿[3]。國內學者張玉魯認為,消費者特征、產品特征和網絡零售商特征是影響網購者購買意向的因素[4]。王文興認為網絡營銷增加了服裝的認知風險和安全風險[5]。劉國聯(lián)、陸鑫和田宏調研了南方地區(qū)大學生的服裝消費行為,發(fā)現(xiàn)他們在選購服裝時傾向于個性化的服裝,而不會不盲目追求流行趨勢。經對中國沿海地區(qū)大學生的服裝消費行為的研究,劉國聯(lián)與盧芳提出了影響他們服裝消費行為的一些因素[6-7]。
綜上可見,網絡服裝消費行為非常復雜多變,為了簡化研究,本文在S-O-R模式的基礎上,構建了以西南地區(qū)大學生為例的服裝網購行為預設模型。
當今社會消費環(huán)境越來越多變,不同的渠道被開發(fā)的同時競爭也越來越嚴重。為深入了解西南地區(qū)大學生在進行網絡消費時表現(xiàn)的態(tài)度及做出的選擇,分析網購對西南地區(qū)大學生服裝消費行為的影響。經網上調查問卷方式獲得數據,對數據剔除篩選后,對有效數據進行效度和信度檢測,應用Amos7對模型進行檢測。
構建以網絡零售商特征、個體因素、網絡感知風險、營銷因素為前提變量,以消費意向為中間變量,以消費行為為結果變量的結構方程的預測模型。本文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施行,正式調查發(fā)放300份問卷,回收276份問卷,回收率有92%。經剔除無效問卷,得有效問卷258份,有效回收率有86%。根據調查問卷的數據,首先分析問卷的信度和效度,然后用SPSS15.0判斷數據是否適合因子分析。最后,利用Amos7對模型進行檢測。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對大學生服裝網購行為有影響的五個因素:消費者個體因素(消費者個人在追求體驗、便利和個人網絡經營等)、網絡感知風險(支付安全、個人信息的安全性等)、網絡零售商特征(產品、價格、網絡等)、零售商營銷因素(網絡營銷、促銷、網頁等)和消費意向五個影響因素,并建立模型。并結和文獻研究,對各變量之間與變量與消費行為之間做出假設,如圖1。
圖1 西南地區(qū)大學生服裝的網絡消費行為影響因素模型與假設Fig.1 model and hypothe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clothing consumption on Internet in southwest China
1.信度和效度檢驗
本文采用SPSS15.0對問卷信度進行檢驗,結果見表1。
表1 信度檢驗Table.1 Reliability test
由表1可知,五個變量的Cronbach’s Alph值均大于0.7,代表該問卷數據的信度非常好,可以進行后面的分析。
2.因子分析
正交旋轉方法是最大方差旋轉,此方法簡化了對因子的分析。本研究通過19次迭代后收斂,結果見表2。
表2 因子分析Table.2 Factor analysis
由表2可知,以上各因子的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累計解釋方差為72.382,這五個因素解釋了72.382%的變量差異,也說明了72.382%的信息被覆蓋。由此可見,本文建立的量表合適有效。
3.模型擬合檢驗
本研究將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對西南地區(qū)大學生消費者服裝的網絡消費模型做測驗。
本文采用絕對擬合指標來支持結構方程模型得到觀測數據。通常,x2值越小,擬合程度越高,x2和數據樣本的大小有關,一般不會直接用來評估模型,本文采用x2/df來衡量。當RMSEA值越靠近0代表擬合性越好。通常,當RMSEA值小于0.1時,代表擬合性較好;當RMSEA值小于0. 05時,表示擬合很好;當RMSEA值小于0. 01時,表示擬合極好。其余指標(GFI、NFI、IFI、CFI)處于0-1內,當越靠近1時,則模型擬合越好;若大于0. 90則代表擬合較好[8]。
表3 結構模型擬合的優(yōu)度指標表Table.3 List of goodness of fit for structural model
由表3可知,數據初次擬合時,x2/df和RMSEA均高于標準值,GFI和NFI均低于標準值0.9,因此對模型進行了調整,調整后四個值都符合要求,總體模型的擬合較好。通過運用Amos7進行數據檢驗,結果見表4。
表4 數據檢驗結果Table.4 Results of data examination
由表4可知,網絡零售商特征、個體因素、網絡感知風險和營銷因素均與消費意向有顯著相關性。原假設成立。
本文以西南地區(qū)大學生服裝網購行為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設計、發(fā)放、數據的收集、數據信度和效度分析、因子分析及運用Amos7模型假設驗證,得以下結論與建議:
1.個體因素、網絡感知風險、網絡零售商特征和營銷因素四個因素均與消費意向有顯著相關性,消費意向直接影響消費行為。
2.構建了西南地區(qū)大學生服裝網購行為的影響因素理論模型,運用Amos7對模型進行檢測。
3.女大學生在服裝網購中占比較大。
4.大學生群體對價格敏感,更加最求個性和時尚。
5.重視消費體驗,之前的消費經驗和其他人的建議和意見對其有一定影響。
通過網上調研和數據分析,本研究對服裝企業(yè)提出幾點建議:加大男性消費群體的營銷;利用網絡或折扣等網絡推廣活動進行銷售;提升網上服裝效果;建立目標群資料,實現(xiàn)精準營銷;優(yōu)化客戶體驗,減少網購中出現(xiàn)的風險。當前時代背景下,市場環(huán)境復雜多變,本文的研究可以讓企業(yè)向精準營銷轉化,也是以西南地區(qū)大學生消費行為為導向所作出的新方向,值得進一步更加深層次的探討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