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彩盛 吳紅英 韋柳青黃莉茉 隆麗梅
(右江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廣西 百色,530222)
擴張型心肌病作為原發(fā)性心臟病,是導致患者發(fā)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一旦患者發(fā)生心力衰竭,將直接影響患者心功能,患者各項器官組織血供不足,預后效果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增大患者死亡率[1]。目前,因擴張型心肌病病因并未明確,該病治療方式并不具有特異性,加之,患者長期經受病情折磨,治療效果不佳。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優(yōu)質護理能夠穩(wěn)定患者情緒,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治療效果。鑒于此,文章以2019年2月-2020年2月醫(yī)院CCU收治68例擴張型心肌病并發(fā)心力衰竭患者為例,分析了系統(tǒng)綜合性護理的應用效果,并報道。
1.1 臨床對象 選擇醫(yī)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8例CCU擴張型心肌病并發(fā)心力衰竭患者,納入標準:患者臨床資料完善;患者自愿參與研究;患者認知功能正常;患者進入CCU且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排除標準:臨床資料缺失;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患者中途因各種因素退出研究;患者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肝癌等)。依照護理方式不同將入選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3例,年齡(52.14±4.87)歲,病程(4.21±1.26)年,心力衰竭NYHA分級分級:Ⅱ級15例、Ⅲ級13例、Ⅳ級6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2例,年齡(51.76±4.79)歲,病程(4.14±1.19)年,心力衰竭NYHA分級分級:Ⅱ級16例、Ⅲ級12例、Ⅳ級6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P>0.05,可比。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轉入CCU,給予針對性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配置責任護士,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健康教育,遵醫(yī)囑指導用藥,轉入普通病房前做好各項交接工作。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下給予系統(tǒng)綜合性護理,具體如下所示:(1)生活護理。規(guī)范患者不良生活方式,評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與健康知識掌握度,科學安排患者飲食、生活,保障患者飲食營養(yǎng)、生活規(guī)律;加強健康知識教育,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增強患者自我管理水平。(2)用藥護理。專業(yè)責任護士定期巡視CCU病房,觀察患者病情,依照病情嚴重程度制定科學用藥方案,為患者講解合理用藥的必要性,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同時,告知患者如何自我檢測,使患者隨時關注自身病情,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能及時控制。(3)加強心理護理。責任護士應積極與患者溝通,掌握患者心理情緒,及時疏導患者不良情緒,介紹過往療效較好、患者恢復良好的病例,提升患者治療信心,保持積極心態(tài),避免不良情緒加重心力衰竭。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包含了射血分數(shù)EF、心排血量CO、心指數(shù)CI及脈搏量SV。(2)科室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滿分100分,以60分為界限,小于60分,表示不滿意,不低于60分,表示滿意,滿意度=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SPSS 22.0分析患者臨床資料,以±s表示患者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表示患者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當P<0.05,差異有顯著性。
2.1 心功能指標比較 經過有效護理,觀察組的EF、CO、CI、SV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s)
項目 EF CO(L/min) CI[L/(min·m2)] SV(mL)觀察組 0.57±0.16 5.53±0.75 3.92±0.49 92.58±9.27對照組 0.38±0.13 3.72±0.28 1.95±0.43 65.48±6.54 T值 5.374 13.183 17.620 13.929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2 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s,%)
項目 例數(shù) 滿意 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 34 32(94.12) 2(5.88) 32(94.12)對照組 34 26(76.47) 8(23.53) 26(76.47)T/χ2 4.221 P值 0.040
擴張型心肌病,因病因不明,無特異性治療方式,導致疾病治療困難且易反復發(fā)作,該病可發(fā)生于各個年齡段,主要分布于中青年群體,發(fā)病早期,臨床癥狀有:心腔擴大、心律失常,之后逐步發(fā)展為心力衰竭,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
近年來,我國醫(yī)療技術不斷發(fā)展,在多項疾病治療上進步明顯,但是,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本身病因不明確,兩病齊發(fā),進一步增大治療難度,治療效果不佳。研究表示,有效的護理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強預后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質量[3-4]。系統(tǒng)綜合性護理工作開展中,對于長期臥床患者,應預防壓瘡與便秘,設置床頭護理標識,每日協(xié)助患者翻身、拍背等,協(xié)助患者進行床上運動[5]。若患者可下床行走,指導患者每日徒步,通過康復運動提高患者心功能。同時,加強用藥指導,告知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督患者用藥,若患者口服抗心律失常藥物,應遵醫(yī)囑做好心電圖檢查與記錄。加強心理護理,規(guī)律患者生活,加強健康教育,促使患者以積極心態(tài)面對疾病,做好自我管理,促進患者機體恢復。
綜上所述,在CCU病房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療時,加強系統(tǒng)綜合性護理,顯著緩解患者疾病,提高患者心功能,增強患者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促進患者更快恢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