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琴 吳慧勇
摘要:歐洲文化首都項目由1985年“歐洲文化之城”項目演變而來,是在歐洲舉辦,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文化節(jié)慶活動,是最受歐盟認可的項目之一。本文首先對“歐洲文化首都”項目進行簡介,然后從文化、經濟和社會三個方面著重分析該活動的開展對歐洲城市的影響力,并由此分析得出“歐洲文化首都”項目是當今歐洲最富影響力的項目之一,對城市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最后對該項目目前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進行分析和評估。
關鍵詞:“歐洲文化首都”項目;影響力;挑戰(zhàn);機遇
歐洲是文化產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也是最早舉行跨國大型文化活動的地區(qū)。歐洲議會在1985年決定推行歐洲文化城市項目。發(fā)展至今,受到了許多歐洲國家的重視和歡迎,并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在“歐洲文化首都”舉辦之年舉辦城市將有機會向世界展示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悠久的文化歷史,并且在經濟和社會等方面也有所受益。從長期來看,該活動的舉辦也會對歐洲城市產生持久的影響。通過研究歐洲文化首都項目的影響力,以及該項目所面臨的挑戰(zhàn)和蘊藏的機遇,可以讓我們對該項目的認識更加全面,以便吸收其經驗,反思其教訓,可以使我們在各級城市文化事業(yè)發(fā)展中獲得更好的成效,在推動地方文化產業(yè)建設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并且能夠與城市經濟整體建設互相推動。同時也有利于未來的舉辦國更好地受益于其它國家豐富的經驗,加大對該項目的認同,以及增強該項目的影響力。
一、“歐洲文化首都”項目簡介
歐洲文化首都項目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文化節(jié)慶活動,在啟動之初的名稱是歐洲文化之城。基礎理念是歐洲擁有豐富多元的文化活動,而城市又在創(chuàng)造和傳播歐洲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起初并不是由歐盟委員會主導的項目,而是在1985年由希臘文化部長梅利娜·默庫里的倡議下提出的[1]。該活動旨在用文化作為溝通的橋梁,連接歐洲大陸,突出歐洲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展現(xiàn)歐洲共同的文化特色,增強歐洲公民對歐洲文化的歸屬感,使文化因素助力歐洲城市的發(fā)展。
二、影響力
“歐洲文化首都”項目自1985年舉辦以來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它帶給一座城市除了名譽之外,還有權威,就業(yè)機會,旅游收入和財政支持[2],在文化、經濟、社會層面都產生深遠的影響。以下從三個方面展開具體論述。
1.促進文化繁榮,提升城市形象
“文化影響”的概念是復雜的,因為“文化”的概念范圍很廣,在任何分析中都可能涉及到。在這里,這些影響被特別理解為對城市文化活動和文化體系的影響。該部分首先討論歐洲城市的文化活動是如何受到影響的,然后再研究該項目對城市形象的影響。
在“慶祝歐洲文化首都25周年”研討會上,參與者提到了幾個獨特的文化影響,其中之一是在“歐洲文化首都”項目直接影響下形成的創(chuàng)造性的文化活動或節(jié)日,例如基于2004年里爾“歐洲文化首都”的理念而產生的“里爾3000”文化節(jié),誕生于2000年布魯塞爾“歐洲文化首都”的津內克游行等。這些新的文化活動的出現(xiàn)和持續(xù)發(fā)展拓展了歐洲城市的文化形式和內涵,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促進歐洲文化以多種形式向外傳播。
“歐洲文化首都”改造城市形象的作用是其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于國際知名度低的中小型城市來說這一點尤為顯著。在1990年格拉斯哥在活動舉辦期間率先做出重塑城市形象的決定,2008年利物浦也效仿其相關做法,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3]。提升城市形象,不僅僅是為了刺激經濟發(fā)展,更是出于由外提升國際形象,由內增強民眾對自身文化認同感的需要。
2.推動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歐洲文化首都”項目雖然是一個文化類活動,但是它也會為舉辦城市和國家?guī)硪幌盗械慕洕б?。其中促進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和增強城市競爭力是重要的一部分。Palmer/RaeAssociates的研究顯示這一點對沒有旅游中心聲譽或品牌影響力的城市來說尤為重要。Richards等人概述了四個方面來幫助理解“歐洲文化首都”項目對旅游業(yè)的影響:交通情況、住宿情況、旅游消費和旅游營銷。而這些方面的數(shù)據(jù)都能夠充分證明該項目對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有積極的作用[3]。格拉斯哥1990年舉辦活動期間,國外市場的客流量從1989年的32萬增長到1990年的45萬,這使得格拉斯哥成為英國排名第三的最受海外游客歡迎的城市(僅次于倫敦和愛丁堡);1996年在丹麥其他地區(qū)的旅游業(yè)整體下滑的情況下,哥本哈根在“歐洲文化首都”之年的旅游業(yè)卻同比增長了11%;2018年呂伐登(荷蘭)及弗里斯蘭地區(qū)的游客數(shù)量達到了空前的580萬,為當?shù)亟洕鷦?chuàng)收約3億歐元[4]。
在促進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同時,該項目也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來促進創(chuàng)新型產業(yè)的發(fā)展,如2016年弗羅茨瓦夫(波蘭),超過40%的城市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營業(yè)額也有所增長,為城市帶來卓有成效的經濟效益,增強了城市的競爭力,促進了當?shù)亟洕某掷m(xù)健康發(fā)展。
3.提升公眾參與度和社會凝聚力
普羅夫迪夫(保加利亞)2019舉辦“歐洲文化首都”活動期間在文化創(chuàng)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城市居民的規(guī)范當中,城市中文化活動的數(shù)量和多樣性也大大增加;2018年呂伐登(荷蘭)“歐洲文化首都”活動緊密聯(lián)系群眾,使人們不僅成為活動的消費者也成為活動的組織者和奉獻者,全市70%的民眾都參與到了該活動中,10%的人們積極參與了志愿者活動;2016年圣塞瓦斯蒂安(西班牙)舉辦活動期間,約有60%的項目有當?shù)厝说姆e極參與,公眾的參與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這有助于形成社會凝聚力,促進社會成員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歐洲文化首都”的創(chuàng)辦理念是多樣化的融合,意在實現(xiàn)語言與國民精神不同的歐洲各國之間真正的大融合[5]。
“歐洲文化首都”的影響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并不僅限于以上三個方面,它是舉辦城市的福音,是歐洲文化向外輸出的窗口,在展示歐洲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帶動了當?shù)氐娜轿话l(fā)展,其對歐洲產生的積極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三、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歐洲文化首都”項目在舉辦的過程中為歐洲城市帶來了巨大的發(fā)展機遇,充分挖掘了城市的發(fā)展?jié)摿?,帶來了一系列積極的影響,但機遇也伴隨著挑戰(zhàn)。在舉辦活動期間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如改變城市形象以吸引游客和關注居民真實需求之間的矛盾,旅游業(yè)發(fā)展導致的污染問題,公共場所過度擁擠,交通運輸壓力大,物價哄抬等諸多社會問題。
如何處理好活動舉辦期間的各種問題,對舉辦城市和國家來說都是一項挑戰(zhàn),這就要求舉辦城市和國家認真分析自身實際情況,科學客觀地審視其發(fā)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在享受“歐洲文化首都”項目所帶來的積極影響的同時,有效地解決活動舉辦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積極應對各類挑戰(zhàn),促進項目的成功舉行和歐洲的繁榮發(fā)展,讓該項目在未來表現(xiàn)出經久不息、深遠持久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歐洲文化首都[DB/OL]http://baike.baidu.cam/[2020-4-1]
[2]A+C.歐洲文化之都[J].建筑與文化,2008(02):12-17.
[3]Beatriz Garcia,Tamsin Cox,EUROPEAN CAPITALS OFCULTURE:SUCCESS STRATEGIES AND LONG-TERM EFFECTS[EB/OL].https://ec.europa.eu/programmes/creative-europe/actions/capitals-culture en(accessed 1/4/2020)
[4]European Commission,European Capitals of CultureFact Sheet[EB/OL].https://ec.europa.eu/programmes/creative-europe/actions/capitals-culture_en(accessed 1/4/2020)
[5]張治軍.淺談“歐洲文化之都”政策的內涵及意義[J].課程教育研究,2017(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