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要:伴隨新媒體的飛速發(fā)展,促使其在傳播方面上的優(yōu)勢遠遠超于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的產(chǎn)生與現(xiàn)下時代的發(fā)展相契合。怎樣使新媒體更加牢固地維系自身的優(yōu)勢,要求電視新聞記者提高采訪技巧,針對實況依賴有關技巧提出重點問題,所以本文研究了融媒體時代怎樣提高電視新聞記者的技巧。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提升采訪技巧
電視新聞記者除了需熟練傳統(tǒng)媒體的提問技巧之外,也必須重視新媒體視角下觀眾的趣向、價值理念以及受訪者的生活狀態(tài)與工作模式。筆者將探析電視新聞記者在做新聞采訪時必須具備的技巧。
一、融媒體時代與傳統(tǒng)媒體視角下電視采訪工作的改變
1.觀眾獲取信息的手段
傳統(tǒng)媒體在傳播方面上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并且記者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有所制約;但新媒體卻不一樣,記者能夠利用多個渠道來搜集信息,同時隨地隨時都能夠傳播信息。除此之外,其傳播速度的優(yōu)勢也十分突出,以往的媒體在得到一個信息后還需等待其他的信息,這樣才能夠展開傳播;而新媒體卻攻克了這一弊端,其利用移動端或互聯(lián)網(wǎng)等隨地隨時展開傳播,并且傳播距離更遠、范圍更廣。
2.電視記者采訪的內(nèi)容
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增強,群眾的生活模式與價值理念也出現(xiàn)了極大的改變。群眾在何地,宣傳場所就在何地。融媒體時代視角下,電視新聞記者需與時偕行,掌握當下形勢特征。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記者基本都是通過提出有現(xiàn)實意義或有社會價值的問題,隨后對受訪者展開提問,最后對回答展開總結與探析,因此記者主要擔當提出優(yōu)秀的問題。然而與以往不同,新媒體所發(fā)布的信息內(nèi)容十分多元化,觀眾僅對自身覺得有意義、有價值的信息充滿熱情,差異性較大,必須分眾化傳播,這對記者來說是一項非常困難而繁重的任務,記者日常需多關注、多積攢觀眾的熱情愛好,掌握傳播規(guī)律,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并且記者也需充分認知新媒體發(fā)布信息相關的平臺,從而讓信息在第一時間內(nèi)獲得傳播。
二、融媒體時代增強記者采訪技巧的策略
1.搞好訪前準備的工作
在展開采訪之前,記者應當先對所需采訪的人員進行全面認知及了解,譬如性格特征與工作的崗位等等;其次觀看者年齡的差異性,以往的生活模式和價值思想與新時代的群眾有所差異,因此需多重視各個年齡段的人;此外,需有目的性的提出問題,應當按照觀眾們的年齡實施細分,這是由于各個年齡段的觀眾所重視的方向具有差異性;最主要的是需提出與觀眾看法相契合、觀眾有興趣的問題。所有人均有自身的時間觀念,因此記者需控制好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在采訪階段內(nèi)記者應掌握好節(jié)奏,切忌太快或者是太慢,記者提出的問題必須具備指引性與聯(lián)系性,唯有這樣才可獲得極佳的傳播效果。
2.增強記者的提問技巧
對于每個記者來說,高水平的提問技巧是一項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記者在提出問題之前,應當充分顧及到觀看者的興趣愛好與思想觀念,受訪者的性格特征與從事領域以及傳播后的效果等。記者所提的問題必須要經(jīng)過深思熟慮,所有問題之間的跨度切忌太大,應有代入感與條理感。在提問期間應多多查看觀眾的狀態(tài)以及受訪者回答問題時的氣氛。并且提出的問題需要具備指引性,指引受訪者回答問題,防止發(fā)生停頓的狀況。倘若碰到特殊的狀況時,記者應在一時間內(nèi)對現(xiàn)場所發(fā)生的各項問題進行處理,保障采訪的順利進行。記者在采訪前切忌妄下斷語,優(yōu)秀的開場白必須能鼓動觀眾的情緒,誘發(fā)觀眾的觀看欲,增強觀眾的熱情度。
3.耐心傾聽,增強辨別新聞的素養(yǎng)
對于普通的采訪,記者應掌握怎樣展開提問是十分關鍵的。而對于電視采訪,該種在現(xiàn)場展開采訪的模式,記者除了需要進行重要的提問之外,還必須耐心傾聽受訪者的回答,以此感知受訪者的心聲,在受訪者的回答中提煉重要信息展開提問。每一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是具有差異性的,主要是由于價值觀念的差異性,當受訪者回答問題的角度與觀眾有所差異時,應耐心傾聽同時對其展開必要的解釋。使受訪者可以自然的說出心聲或闡述自身的觀點與看法。記者在展開采訪時所身處的環(huán)境也許會有所差異,這就需要記者具備極佳的適應素養(yǎng),迅速地融入現(xiàn)場的氛圍與環(huán)境。在提出問題之后,記者應盡量避免在中間肆意打斷,否則十分不利于受訪者的回答思路與正常情緒,因此在傾聽時對于重要點可以記錄下來,這樣就能夠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受訪者和記者有所差異,記者所提出的問題需有針對性,受訪者所居住的氛圍與記者和在場的所有觀看者是有差異的,難免會發(fā)生對問題的回答與所有觀看者有所不同,這時記者就需在結束傾聽之后,仔細觀察觀眾的狀態(tài)及表情,隨后再提出有關問題,以此保障采訪的正常、活躍進行。
4.豐富記者的知識底蘊,提升記者的內(nèi)在修養(yǎng)
記者所采訪的人員來源于各個行業(yè),記者也許對有些行業(yè)的認知不夠充分,這就需要記者學習更多的知識,日常多豐富自身的知識底蘊,提升自身的內(nèi)在修養(yǎng)。每一段采訪前均需要一段開場白,而開場白對于導入需采訪的內(nèi)容非常關鍵,要求記者多熟悉與準備好一段受訪者以及觀看者均了解的知識,以此緩和緊張的氣氛。每個采訪對象均有自己的性格特色與處事模式,記者能夠遵循受訪者在工作中對待事物的模式展開認知,了解一些采訪對象有興趣的以及觀眾尤為關注的信息與知識。記者對于陌生的領域或專業(yè)不需要全方位的熟悉,然而各個方面均需有所認知。這樣與受訪者的交流氛圍才可以更加活躍、有效,從而能夠迅速控制采訪時提出問題的節(jié)奏。
三、結論
盡管新媒體的出現(xiàn)時間較為偏晚,然而其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占據(jù)著非常顯著的優(yōu)勢。特別是顯露在社會生產(chǎn)與群眾的生活模式上,對兩者的發(fā)展帶來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融媒體時代視角下,其要求記者除了必須提出有意義的問題之外,還需要他們與時偕行,認真傾聽受訪者以及觀看者的心聲,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吳鵬.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記者采訪技巧的提升[J].傳媒論壇,2020,3(11):64-65.
[2]柴王寧.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采訪技巧的提升[J].記者搖籃,2020(0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