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鴻雁
(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職業(yè)學院,內(nèi)蒙古 錫林郭勒 026000)
在開展外科護理工作時,存在護理風險會導致護理的質(zhì)量與成效都大打折扣,因而所有的外科護理人員都應對護理潛在風險有正確的認知,并有針對性的制定風險解決對策,由此確保外科護理工作開展的更為順利,確保病人更多的護理要求都可得到滿足,獲取最佳的護理服務。選擇醫(yī)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間接收的148例外科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患者劃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個組別。
本文所選擇的148例外科疾病患者中,有74例為對照組,該組中有40例為男性、有34例為女性,患者年齡位于15~70歲間,年齡均值是49.2±1.8歲;而觀察組中也是74例患者,當中有38例為男性患者,36例為女性患者,患者年齡位于16~71歲間,年齡均值是48.7±2.1歲。兩組患者在年齡與性別上的結構并無明顯的差異(P>0.05),因而將這兩組患者進行對照是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在治療過程中對照組患者采取的護理方式為常規(guī)護理,而常規(guī)護理實際上就是在飲食、用藥等方面對其提供護理幫助,同時監(jiān)督患者的病情進展。而觀察組的患者采取的護理方式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納入風險管理內(nèi)容,具體如下:第一,建立完善的外科護理風險管理制度。針對科室特征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制度,且應不斷完善此制度,科室內(nèi)加強護理人員的制度學習,強化防范不良事件意識。做好外科不良事件應急預案,確保突發(fā)的護理事件可得到及時的應對。
第二,定期開展護理人員外科護理風險管理培訓,培訓后進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進行觀察組患者實施干預,嚴格把控考核質(zhì)量,提升護理人員風險防范能力。
第三,評估風險并控制風險。按照外科的護理工作減退內(nèi)容,做好護理風險事件的分析判斷,總結風險的發(fā)生原因,并針對原因制定具體的風險控制措施。首先,強化健康宣教,借助宣傳圖片發(fā)放給患者家屬,并強化患者家屬對于風險的認知,強化家屬的防范意識與配合能力。其次是心理護理。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護理,患者心理護理主要是借助玩具、動畫片實現(xiàn)注意力轉(zhuǎn)移,而家屬的心理護理主要是讓家屬了解患者真實情況,并保持治療積極性,降低排斥心態(tài),規(guī)避不必要的矛盾。最后是個性化護理。因為患者好動容易躁動,此時需要強化碰撞、摔倒等風險的護理措施,做好危險因素的控制。
第四,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交流,拉近與患者間的距離,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避免在護理工作實施時出現(xiàn)醫(yī)患關系風險。
第五,改進護理措施。在護理操作中借助培訓教育的方式強化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以及技術水平。在護理中保持高度責任意識,嚴格落實規(guī)范化的護理操作,準確的記錄護理操作,特別是對于護理文書的記錄必須準確且真實。同時在護理期間需要掌握較強的溝通技巧,借助肢體語言結合表情動作的方式給予患者肯定,注重對患者隱私的保護,并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降低糾紛風險。
第六,做好患者及家屬健康宣教。外科患者治療時,常常都會出現(xiàn)一些不良事故,如患者跌倒、引流管誤拔等。而護理人員針對放置引流管患者更應注重保護好引流管,并將引流管護理相關知識告知患者與家屬。第五,科學合理排班。因外科病人周轉(zhuǎn)較快,病情變化快,突發(fā)重癥病人多,工作任務較為繁重,所以科學排班是極為關鍵的??剖覂?nèi)結合接診情況,合理分配各班次護理人員的工作任務,避免在工作過程中護理人員因過度疲勞未能嚴格按照各項操作規(guī)程完成每一項護理工作。同時,提升操作的規(guī)范性、嚴謹性,避免因操作失誤而產(chǎn)生護理風險,為患者的安全提供最大保障。
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并觀察兩組患者發(fā)生護理風險的概率,通過觀察結果可知對照組患者有16.2%的發(fā)生率,觀察組為5.4%的發(fā)生率。明顯可知,觀察者發(fā)生風險的概率要小于對照組,且兩者的概率差異相對明顯,因而可確定本次對照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通過分組治療的方式,兩組患者接受不同的護理,因而獲取的護理滿意度自然也是不同的。通過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得出的結果為對照組為86.3%的滿意率,觀察組患者為96.9%的護理滿意率。由此可見,觀察組比對照組 的患者明顯有更高的滿意率,且有較為顯著的差異。
表1 護理不良事件對比
在開展外科護理工作時,發(fā)生護理風險是極為常見的問題,而護理風險的產(chǎn)生會大大影響護理質(zhì)量,所以必須要做好護理風險預防與應對工作。在外科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為確保護理風險可得到有效應對,最為關鍵的工作是應分析護理風險因素,并找到這些風險的成因。外科護理工作風險成因主要包含下述幾點:第一,護理工作者缺乏風險意識,護理人員并未科學地認知臨床護理的各種潛在風險,并對這些風險進行合理評估,無法采取有效對策,對常見的醫(yī)療問題進行及時處理。第二,無法科學評估患者疾病變化狀況。外科患者病情變化較快,諸多護理人員對這些病情變化無法及時作出科學評估,極易使得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因而影響治療效果。第三,患者自身因素。有些患者會對手術方案與用藥方式等方面存在顧慮,會擔心治療過后自身恢復能力不佳而影響之后的生活,由此使得在具體治療與護理時患者會存在負面心理,容易處于不同程度的焦慮狀態(tài),從而影響患者睡眠質(zhì)量,加劇患者的痛苦程度,從而出現(xiàn)各種護理隱患。
總的來說,在外科護理過程中護理潛在風險是固然存在的,如若未有科學的認知以及做好預防工作,必然會使得護理風險對護理效果產(chǎn)生影響。護理過程中風險管理的實施是必要的,應確保護理風險最大限度降低,從而提升護理成效,使得護理滿意率可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