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燕
(江蘇省常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眼科,江蘇 蘇州 215501)
青光眼作為慢性終身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1]。因青光眼患者始終處于高眼壓狀態(tài),將會使得視神經萎縮,最終導致視野缺損,甚至造成終身性失明。針對這一疾病患者來說,持續(xù)、有效護理干預非常重要[2]。本文對此予以研究,報告如下所見。
擇取74例青光眼患者,均選自第二人民醫(yī)院眼科,病例擇取時間段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將其隨機分組研究,對照組(37例)患者中,男8例,女29例,病例擇取年齡范圍為51~87(63.22±5.85)歲,學歷水平:28例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2例高中以上;研究組(37例)患者中,男8例,女29例,病例擇取年齡范圍為53~87(64.31±5.90)歲,學歷水平:29例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1例高中以上;對一般資料予以統(tǒng)計學分析,組間無意義,可比。
對照組(37例)行以常規(guī)護理,在患者出院時,從飲食、用藥、日常生活等方面進行出院指導。研究組(37例)基于常規(guī)護理行以延續(xù)性護理:①建立檔案。在患者出院前為其建立檔案,詳細記錄患者信息,不僅包括個人信息,還包括診斷、治療情況,通過電話隨訪、家庭隨訪、微信群、QQ群等多種方式開展護理干預。同時創(chuàng)建以科室護理人員為主成員的護理小組,依據患者家庭組織劃分區(qū)域,每個區(qū)域安排成員進行電話方式,對訪視內容和流程進行制定,確定訪問世間以及目的?;颊叱鲈呵埃o理人員需要將訪視時間以及內容向患者交代,提醒患者進行準備,從而將其護理依從性和配合度提升。②認知護理干預。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說明眼壓控制需要長時間堅持,需要強化自我管理,對患者用藥進行指導,使其認知水平提高。此外將青光眼疾病用藥知識進行講解,以免患者輕信他人購買劣質保健品,并且提升患者對于藥物的了解程度,他是很自我管理能力,將定期復診的目的以及意義告知給患者,指導患者識別病情加重的方法。③行為護理干預。指導患者正確點眼、自測眼壓,定時定量用藥,糾正不良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睡眠。④心理護理干預。定期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分析潛在問題,并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鼓勵其與他人交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調節(jié)心態(tài)。⑤同時進行電話訪問和網絡訪問?;颊叱鲈呵埃t(yī)務人員需要留有患者及其家屬的聯(lián)系方式,其中包含電話號碼、微信號以及QQ號等,留下2個以上聯(lián)系電話號碼,每月對其進行一次電話訪問,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以及用藥情況進行了解,而后不定期進行網絡方式,對于會應用微信的患者可開通公眾號,將青光眼疾病知識進行推送,根據自媒體平臺加大患者出院后的護理水平。當訪問結束后告知患者下次訪問時間,并告知患者進行準備。完成訪問后需要將訪視結果告知給醫(yī)生,從而確定下次訪問時間以及內容。⑥創(chuàng)建微信交流群。組織患者創(chuàng)建微信交流群,定期舉行相應的交流活動,患者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將自我護理心得互相傳授,并且在微信交流的過程中,醫(yī)生以及護理人員和患者一同討論經的發(fā)病機制、癥狀表現(xiàn)和急救知識等,加入微信群可將其生活豐富,改善不良情緒,有助于控制病情。
①視野損傷發(fā)生率;②再次入院率;③不良情緒評分:涉及到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分別通過對應自評量表評估,評分越高不良情緒越嚴重。
研究所得數據均經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分析,涉及到計量、計數兩種資料,分別以(±s)、(%)兩種不同方式予以表達,另外經t值、x2兩種不同方式予以檢驗,如果檢驗所得結果P<0.05,則表示有意義。
研究組視野損傷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再次入院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視野損傷及再次入院發(fā)生率對比[n(%)]
護理后,研究組焦慮評分為(29.6±1.4)分、抑郁評分為(28.9±1.3)分,對照組焦慮評分為(48.6±1.3)分、抑郁評分為(49.5±1.2)分,研究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青光眼屬于常見眼病,病程時間過長,會產生不可逆的損傷,病理性眼壓增高、視神經供血不足是其發(fā)病的原發(fā)危險因素,視神經對壓力損害的耐受性也與青光眼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關,臨床上根據病因、房角、眼壓描記等情況將青光眼分為原發(fā)性、繼發(fā)性和先天性三大類。在進行及時治療的同時,患者出院后需要長時間進行治療以及隨訪,確保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進而對視功能進行維持。少數患者住院效果顯著,但是出院后無良好的依從性,并未按照醫(yī)囑進行治療,從而出現(xiàn)病情反復以及加重現(xiàn)象,進而降低了生活質量[4]。對于此類患者出院后實施護理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傳統(tǒng)護理模式僅僅對患者出院實施出院指導,出院后即和醫(yī)院結束關系,有關醫(yī)療服務僅在門診隨訪過程中進行。
延續(xù)性護理作為新型護理模式之一,其將醫(yī)療護理服務從醫(yī)院延伸至家庭中,為患者提供持續(xù)不間斷的護理服務[3]。同時此護理模式可為患者提供連續(xù)以及協(xié)調的衛(wèi)生服務,并在保健方面進行指導。本次研究中,通過電話隨訪、家庭隨訪等多種方式開展護理干預,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指導其飲食、用藥、自測眼壓,幫助其建立良好生活習慣,使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使眼壓得到有效控制,避免視野損傷[5]。利用定期評估心理狀態(tài),并開展心理護理,使患者不良情緒得到調節(jié),對患者康復有促進作用。在延續(xù)性護理實施中,醫(y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的聯(lián)系加強,患者疑問可以得到及時解答,維持良好了護患關系,讓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顧和護理,避免患者再次入院。
結語:對于青光眼患者來說,延續(xù)性護理的實施可以避免視野損傷,降低再次入院率,使患者心理情緒得到改善,臨床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