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忠楠
(大連市中山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 大連 116000)
碘缺乏病是一種化學性疾病,是一項長期存在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且在全球范圍內普遍存在;通常,碘缺乏病由人們在自然生活中缺乏對碘類元素的攝入而導致。碘作為動物乃至人類必需的微量元素,一定量的碘元素攝入可以預防及改善碘缺乏病患者聲音嘶啞、呼吸窘迫等病灶,其主要攝取方式為飲食和飲水。多方面調查研究發(fā)現,在碘缺乏病的預防治療中,進行碘鹽的合理攝入最為重要。本文結合作者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實踐,探索碘缺乏病預防中食用碘鹽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選擇2018、2019年度在我中心收治的86例碘缺乏病患者,患者診斷結果均符合甲狀腺腫診斷標準,86例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的調查;患者年齡最大為56周歲,最小為6周歲,平均年齡16.3周歲;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7例;將其隨機分配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16.7周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2年,平均病程1.24年;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16.2周歲,病程最短4個月,最長2.1年,平均病程1.26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碘缺乏病程度、病程等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消除了分組不均衡導致的測量影響。本次醫(yī)學研究中的86例碘缺乏病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探究,且表現出了較高的積極性。
常規(guī)組:該組患者采用碘類試劑藥物治療,每日分三次分別服用15滴碘試劑溶液,連續(xù)服用15日;治療期間飲食、飲水食用無碘類食用鹽,日均食用鹽控制在15克左右。
觀察組:觀察組43例患者同樣進行碘類試劑藥物治療,藥物使用量、服用周期同對照組;治療期間食用含碘食用鹽,且食用量仍控制日均15克左右。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療效效果、病發(fā)病情況。
兩組患者均意識清醒,其臨床表現和自身身體狀況表述具有參考意義。
本研究中,碘缺乏病患者治療療效分為以下幾種;治愈:即患者甲狀腺腫大、食管受壓等癥狀完全消失;顯效:即患者碘缺乏病癥狀得到改善,但并沒有完全消除;無效:患者接受治療后病癥無明顯改觀。治療有效率=(治愈+顯效)/總數*100%;
患者出院后18個月后,應通過電話回訪、隨機家訪的方式調查患者的出院病癥復發(fā)病例數,并形成對比。
本研究采用SPSS 22.0統計產品與服務方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進行x2檢驗,當P<0.05時,表示具有明顯差異(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對照治療,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具有顯著差異,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碘缺乏病治療有效率比較(n,%)
患者出院1.5年后,隨機對兩組患者通過電話回訪、家訪的方式進行并發(fā)癥統計,每組回訪了30例,回訪率為69.77%>50%,回訪數據具有參考價值;其中對照組有2例患者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3例患者出現聲音嘶啞、2例患者出現呼吸窘迫;對照組復發(fā)率23.33%;為而觀察組只有2例患者出現輕度呼吸困難,碘缺乏病復發(fā)率為6.67%;觀察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出院后碘缺乏病復發(fā)癥比較(n,%)
碘缺乏病,俗稱地方性甲狀腺腫,又稱地方性克汀病;該病多發(fā)于低年齡群體,在人體成長的初期如果生存患者缺乏一定量碘元素的攝入,會為后期的健康成長埋下一定的隱患。碘元素通過合成必要的甲狀腺元素來維持身體的新陳代謝,同時在維持機體正常生長、器官正常運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許多碘缺乏病患者在早期并沒有明顯癥狀,臨床診斷也很少發(fā)現甲狀腺腫大的癥狀,而一旦發(fā)展成甲狀腺明顯腫大,則會導致患者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飲食飲水受阻、連續(xù)性咳嗽甚至食管受壓迫等,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由此,在日常飲食中注意碘元素的攝入尤為重要;足量的碘元素可以在患者體內合成足量的甲狀腺激素,是一種無臭、無味的針狀晶體,同時又是一種重要的氨基酸衍生物,通過作用于人體的各種細胞組織,維持人體的新陳代謝、正常發(fā)育、神經興奮、機體產熱、心率心跳。在幼兒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如果碘元素補充不足導致甲狀腺功能衰竭,會對幼兒的智力、發(fā)育產生嚴重的威脅。
當前,臨床上治療碘缺乏病主要通過藥物治療,復方碘口服液是應用最廣泛的藥物,作為一種新型的碘化物結合體,同時又作為臨床醫(yī)學上應用最為廣泛的碘補充藥物,該溶液通過口服的方式進入人體體內,經過腸、胃、消化道的吸收可以逐步被甲狀腺所吸收,對于維持機體的正常運作具有顯著效果,且還能起到維持身體所需能量供應的目的。多年的地方性基本預防治療實踐發(fā)現,碘鹽的長期食用,對于人體內碘元素的長期攝入具有顯著意義,在維持機體鹽分平衡的基礎上,為患者后續(xù)的輔助治療以及長期攝入碘元素具有顯著意義;含碘藥物的長期攝入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而碘鹽的食用,則可以彌補長期攝入含碘藥物的危害,對于降低病癥復發(fā)率、提升預防性尤為重要。而人體的平衡需要一定量的鹽分,在碘鹽的食用中,也應控制在一定合理范圍的食用量,不應超過15克/天的標準。
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我中心近期兩年收治的86例碘缺乏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其中前者單純進行復方碘口服液藥物治療,食用15克左右的無碘食鹽;后者則在復方碘口服液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每天進行15克左右的含碘食用鹽攝入。治療一段時間后,發(fā)現進行碘鹽輔助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有效率、并發(fā)癥發(fā)作情況等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意義(P<0.05)。
由此,碘鹽可以維持機體正常運作,且碘鹽價格合理,且容易采購到,不會給得病患者產生經濟壓力,適量的食用可以輔助患者快速康復。碘鹽不同于藥物,長期食用不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在碘缺乏病的長期治療中具有較高的輔助意義價值,可以顯著降低后續(xù)病癥復發(fā)率,值得未來碘缺乏病預防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