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新,朱 雷,謝 揚
(吉林省藥品檢驗所,吉林 長春 130033)
近紅外(800~2500 nm),基于組頻和分子倍頻振動的光譜技術。該方法為快速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1],具有前處理簡單、大部分樣品無需破壞、可以隨時在線離線測定等諸多優(yōu)點[2],不僅在化學藥品的質(zhì)量控制及合成過程中有所應用[3],同時在中藥的藥材及中成藥的鑒別[4]、質(zhì)量等工作較廣范圍應用[5]。
所用儀器為BRUKER公司MATRIX-F近紅外光譜儀(為國家快檢車統(tǒng)一配備儀器)編號:I2010003,配有光纖探頭以及測樣附件,SFDA-Ident自檢軟件,tongce測定軟件以及BRUKER公司的OPUS光譜分析軟件。
抽驗的膠囊劑涉及7家國內(nèi)企業(yè)的2 mg規(guī)格的樣品,每批次通過儀器采集6粒樣品的近紅外光譜圖,求出該批次樣品的平均光譜。
采樣方式:樣品包裝為鋁塑泡罩包裝,膠囊殼有顏色,對近紅外光譜有干擾,因此我們需采用打開囊殼測定內(nèi)容物的方法。光譜采集條件:用儀器內(nèi)置白瓷片背景為參比,波長數(shù)范圍為12000 cm-1~4000 cm-1,掃描次數(shù)設定為32次,分辨率8 cm-1,光譜儀和采集光譜的條件均在20~27℃溫度條件下、濕度應小于70%。樣品每個重復測定6次,計算出平均光譜建模。
按中國藥典2015版鹽酸洛哌丁胺膠囊項下的含量測定方法,以樣品的含量(%)(g/g),作為鹽酸洛哌丁胺膠囊定量模型的理論值。
用相關系數(shù)(R)以及RMSECV評測預測效果,當R接近1并且RMSECV最小時模型最佳。
通過數(shù)值比較,模型中RMSECV均較小,表明模型可以較好的預測鹽酸洛哌丁胺膠囊的含量。經(jīng)比較選擇第一種預處理方法作為預處理方法較為合理。綜合考慮R、RMSECV以效果大小,最佳因子為10。(見圖1)。
含量范圍(0.9742 mg/mg(%)~1.8838 mg/mg(%))已含蓋了規(guī)格為2 mg樣品濃度。通過計算機推算(No spectral Data Preprocessing)處理全圖譜(11995.1~6097.8 cm-1),通過模型計算建立了合理的鹽酸洛哌丁胺膠囊定量模型。當Rank=10時,R=0.99,RMSECV=0.04,含量預測能力較為良好。(見圖2)。
圖2 預測含量與實際含量的線性回歸
采用光纖探頭測樣;分辨率:8 cm-1;掃描次數(shù):32次;掃描區(qū)域:12000~4000cm-1;每個樣品連續(xù)測定6次;預處理方法:No spectral Data Preprocessing;光譜分析范圍:11995.1~6097.8 cm-1;最佳因子數(shù):10。
結果表明在鹽酸洛哌丁胺膠囊的快速含量測定中,近紅外光譜能夠提供較為準確的含量,為快速檢驗檢測含量提供了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