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軒
古人曾說過:“一日無書,百事荒蕪?!蔽艺J為這句話說得特別好,我們必須從小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從幼兒園開始,我就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天我都對幼兒園特別向往,因為圖書角有特別多的故事書。一到校,我就會飛快地沖向圖書角,挑出一本自己覺得最有趣的書,迫不及待地翻開,閱讀起來。天長日久,書架中的每本書我都翻了不下五次。
漸漸地,故事書已經(jīng)不能滿足我的胃口了。一天放學回家,看見爸爸在沙發(fā)上讀報紙。我便讓媽媽也給我買一份,可媽媽卻說我還太小,長大點再看。我當然不同意了,從此便纏著媽媽要她給我買報紙。在我的軟磨硬泡下,媽媽終于受不了了,答應了給我也買一份報紙,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令人驚訝的是,報紙上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無聊甚至枯燥的一些文章或新聞,我卻看得津津有味。
上小學后,我開始讀小說,卻因此發(fā)現(xiàn)了我的識字量是多么的少。報紙由于很多人都會讀,所以大眾化,文字通俗了許多,遇到不認識的字詞,我還能通過前后的文段來推測出大致的意思。而小說就不行了,里面的詞句用得那么精辟,常常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不買積木,不買卡片,鉛筆用得只剩五六厘米,削削繼續(xù)用。辛辛苦苦攢了三個月的零花錢,我興高采烈地去新華書店,挑了一本嶄新的新華字典。它能使我不只是片面地了解這個字的讀音和表面的意思,還能通過注釋,從而挖掘這個字深層的意義。這能使我過目不忘。
還記得二年級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寫一篇題目為《風》的作文。老師先念了一小段范文,其中“風帶給了我們清涼……”這句話成了我們班大部分同學所用的中心句。我想:大家如果都這么寫老師念過的文段,千篇一律,那多沒意思啊!于是,我開始構思自己那別出心裁的故事了:我把風比作一位仙女,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入手,每個季節(jié)寫兩種那個季節(jié)所對應的標志性景物。果不其然,這篇經(jīng)過我奇特的構思和細致的描寫的作文在全班拿第一,并被老師在班上朗讀。
在一次綜合實踐活動中,我無意間發(fā)現(xiàn)學校旁邊有個圖書館。從此,那兒成了我每周必去之地。這時的我,已經(jīng)學會了讀書時要做筆記,我將書中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我的筆記還分好幾類呢!比如散文、童話、小說……以及可能用到的詞句我都會記錄下來。不僅如此,我還會抄名人名言,抄多了,也就有了自己的感悟,這些都是我寶貴的資料。
隨著學習的壓力漸漸變大,以及受到興趣班和課外作業(yè)的影響,我的閱讀時間在急劇壓縮。媽媽也不再同意我一有時間就看書,她總會找出習題讓我做??墒牵@依然無法動搖我對書的熱愛——刷牙時,一手捧著書一手刷牙;上廁所時,媽媽一來就趕緊藏到旁邊的小凳子下,媽媽一走就繼續(xù)看;睡覺前,我總會求媽媽給我十分鐘的閱讀時間。記憶最深的一次是晚上睡覺時,確認媽媽睡熟了,才偷偷拿出藏在枕頭下的書,借著窗外的燈光心驚膽戰(zhàn)地讀起來。
書是我們一生的朋友。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這會使我們做得越來越好,長大后能為社會做出自己的那一份貢獻!
(指導老師:陳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