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房屋結構設計工作展開了一系列分析和研究,提出抗震技術在房屋結構設計工作中的具體應用要點,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結構的整體抗震性能,保證人們的居住安全,同時也推動了我國建筑行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
【關鍵詞】房屋結構;設計;抗震技術
在最近幾年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國很多地區(qū)經常會出現各種自然災害問題,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其中,地震災害是比較常見的自然災害之一,并且所造成的影響范圍較大,當出現一些中高級地震災害過程中,對經濟體的結構穩(wěn)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不足,將會出現建筑大面積倒塌,不但對人們的生命造成了重大威脅,同時也形成了大量的經濟損耗。由此可以看出,在房屋結構設計工作中,必須要對抗震技術加以充分重視,并且將一些先進的抗震技術有效運用,在房屋結構設計工作當中,不斷提高房屋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在遇到地震災害的過程中將建筑結構的損失降到最低。
1、房屋結構設計中抗震性能的影響因素
1.1基礎結構設計
在針對普通的房屋建筑設計工作中,需要盡可能將房屋的形狀進行簡化,同時還需要對建筑結構當中一些重點的結構環(huán)節(jié)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有效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率,保證建筑結構的整體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同時在房屋建筑結構的設計工作中,要盡可能保證建筑設計的對稱性和勻稱型,有效防止建筑體的兩端受力不均,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會出現變形甚至是倒塌事故,如圖1所示,由此可以看出,房屋建筑結構的設計工作必須要充分注意設計工作的合理性,要有效保證建筑體具有良好的抗震表現效果,不斷提高房屋建筑結構的整體安全性。
1.2傳統(tǒng)設計影響
在傳統(tǒng)的房屋建筑抗震設計工作中,盡管經理了長時間的發(fā)展,在整個設計工作層次上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在實際的抗震設計工作中,仍然還存在一系列不足需要完善。其中重點包含了抗震設計的精確性以及科學性等多方面問題。在傳統(tǒng)的房屋建筑設計工作中,沒有過多考慮到抗震設計工作的重要性,在發(fā)生一些大型的地震災害之后,房屋結構的穩(wěn)定性不足會造成大面積的建筑倒塌,直接影響到了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2、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要求
2.1合理控制房屋高度
在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工作中,必須要對房屋的設計高度進行合理的控制。當產生地震災害過程中,建筑體的高度越高則穩(wěn)定性越差,因此在一些高層建筑結構的設計工作中,必須要格外重視建筑體的抗震設計工作要求。對于房屋建筑結構來講,層數越多、高度越高,則受到的地震災害危害就越大。因此,為了有效降低地震災害所產生的影響,在房屋建筑結構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盡可能控制好房屋結構的整體高度,在保證建筑基礎使用性能的條件下,盡可能降低房屋建筑的總高度和總層數,以此來防止地震災害所產生的嚴重影響[1]。
2.2對房屋結構進行規(guī)劃設計
在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工作中,需要對建筑結構的承重墻剛性程度、質量以及建筑立體結構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和設計,如圖2所示,如果房屋建筑結構的設計不科學,結構布局混亂,將會對整個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當遇到地震災害時會造成更大的安全隱患,同時也會加大地震對建筑結構所產生的破壞影響。因此,在針對房屋經濟結構的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對內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結構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和設計,要保證符合抗震設計工作要求,在產生地震災害的條件下最大限度上降低災害所產生的影響。
2.3基本功能設計設計
在建筑房屋的基礎功能設計工作中,必須要充分考慮到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要點,這也是房屋建筑抗震設計工作中不可忽略的環(huán)節(jié)。比如,在房屋的建設工作中,必須要保證自身具有較強的剛性程度、延展性承載能力以及穩(wěn)定性能。在針對房屋建筑結構進行設計工作中,需要對其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結構環(huán)節(jié),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來加以保障,有效提高建筑結構的整體抗震工作效果[2]。
2.4縱、橫墻設計
房屋建筑結構的承載能力和墻體的設置數量之間有著重要的關聯,墻體結構作為建筑整體結構當中非常重要的承重環(huán)節(jié),如果受力較大會造成墻體之間產生的間隔變大,進而會影響到房屋建筑結構的整體抗震工作效果。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建筑結構的整體抗震性能,需要在房屋結構設計工作中,需要對縱向和橫向墻體的分布位置進行準確的設定,以此來保證建筑墻體的承重受力的均勻性,防止出現局部受力過大,對墻體的結構穩(wěn)定性產生不良的影響。
2.5防震縫的做好處理
在針對建筑房屋的結構施工過程中,如果房屋結構設計已經完全成型,并且無法實現更改,則需要對房屋建筑結構的防震縫進行有效的處理,以此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地震災害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在防震縫的設計工作中,需要將建筑體的內部空間劃分成多個獨立存在的整體,同時為了保證防震縫兩邊的建筑體完全分割,需要在防震縫的兩邊預留下充足的寬度,以此來方便后續(xù)的墻體設置,如圖3所示。要想有效提高墻體結構的整體抗震性能,需要將整個建筑系統(tǒng)劃分成多個具有良好延展性的體系,同時延性結構的設計工作,不但可以提高房屋建筑結構的整體抗震性能效果,同時還可以充分保證各個部位相互之間可以更好的銜接,提高了建筑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3]。
3、提高房屋結構抗震能力措施
3.1結構承載力設計
在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工作中,必須要充分做好房屋建筑體結構的選型以及結構承載力的設計工作,對提高建筑體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以及抗震工作效果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相關建筑結構設計人員需要對建筑結構的選型工作加以充分重視,建筑體的整體結構設計方式直接關系到了后續(xù)抗震性能的表現效果。因此,在具體的設計工作中需要通過正確的房屋選型工作,來提高建筑結構的整體抗震工作效果。其次,需要有效提高建筑結構的整體承載能力,建筑基礎的承載能力是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標準,要充分符合我國所提出的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建筑設計工作理念,以此來有效提高建筑結構的整體抗震功的效果。
3.2房屋建筑的減震技術
在房屋建筑的抗震設計工作中,必須要充分做好相關的減震工作措施,具體的操作方式可以通過在房屋建筑結構當中安裝阻尼元件,有效降低地震對房屋結構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同時對建筑體的結構起到良好的穩(wěn)定性效果。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對阻尼原件進行合理的安裝,以此來發(fā)揮出阻尼元件的最大檢測工作效果,要保證阻尼原件安裝位置的準確性,并且需要依照建筑結構的具體設計方式,以及施工位置的合理性,對阻尼原件的數量加以確定[4]。
結語:
由此可以看出,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工作中,抗震技術的應用至關重要,相關設計工作人員必須要對房屋建筑抗震設計工作的相關技術要點加以有效把控,不斷提高建筑工程的整體抗震工作效果,有效保證后續(xù)人們居住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防止受到地震災害的影響,造成人員傷亡以及經濟財產大量損失。
參考文獻:
[1]龔文術.關于房屋結構設計中抗震技術的分析探究[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9(10):185-186.
[2]王偉建.房屋結構設計中抗震技術的分析探究[J].現代物業(yè)(中旬刊),2018(10):85.
[3]孫笛,李自明.關于房屋結構設計中抗震技術的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8(16):110.
[4]李新星,劉學謙,梁慶學.關于房屋結構設計中抗震技術的分析探究[J].中國住宅設施,2018(03):12-13.
作者簡介:
蘇奇?zhèn)ィ?984-)男,本科,湖南湘潭人,漢族,建筑工程中級,主要從事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