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俄羅斯作家葉夫格尼·M.拉喬夫創(chuàng)作的《手套》是我非常喜愛的一本繪本。我與這本繪本邂逅在30年前。1988年,在日本留學的我,在一次大人為孩子講讀繪本的故事會上,遇到了《手套》。當時在場的大大小小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歡這本書,在那樣的氣氛感染下,我也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它。隨著我對繪本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對《手套》的認識也從原來的只是覺得故事有趣,發(fā)展到對它的繪本藝術的專業(yè)認知。
用繪畫給孩子講故事的典范
知名閱讀推廣人阿甲曾經(jīng)說:“在連環(huán)畫中,文字與圖畫基本上是互為說明和互為補充的關系,而且通常以文字為主,圖畫為輔?!睘榱蓑炞C自己的觀點,阿甲告訴我們一個方法,把一本連環(huán)畫的圖畫蒙住,只讀文字,能夠得到一個完整的故事,但是,反過來做,先蒙住文字,只看圖畫,則很難讀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也就是說,連環(huán)畫的圖畫即使連接在一起,也不具有獨立講述完整故事的功能。
但是,典型的敘事性繪本的圖畫連接在一起后,就具有講述完整故事的功能。面對這樣的繪本,不識字的孩子也能根據(jù)圖畫提供的信息構建出一個大致完整的故事。
讀畫也能明白的故事
用繪畫來講故事,《手套》這本繪本具有典型性和典范性。
這本繪本的第1頁的文字是:“有一個老爺爺在林子里走啊走,獵狗跟在他后面跑啊跑,老爺爺走啊走,走啊走,丟了一只手套?!贝颂?,畫家拉喬夫并沒有畫出老爺爺和獵狗。在故事的結尾,老爺爺走回來撿回手套,拉喬夫也沒有畫出老爺爺和獵狗。這是別具匠心的設計,為的是不分散小讀者對手套的關注,為的是讓小讀者意識到手套才是故事的主角。
在繪本的第1頁,一只小老鼠跑了過來。在寒冷的冬天,雪地上躺著一只毛皮手套,小老鼠會怎么做呢?當然是住進去了。所以,即使小讀者不認識書中所寫的“小老鼠跑過來瞧一瞧,鉆進了手套,說:住在里面該多好!”這些文字,也能猜到小老鼠會怎么想、怎么做。
到了第3頁,畫面上,手套已經(jīng)被用木頭架了起來,更加溫暖、舒適了,而且還有梯子可爬,接著出現(xiàn)的青蛙看見了會怎么辦?小讀者一定也會猜到——翻到下一頁,青蛙就是通過梯子住進去的。就是這樣,《手套》》的每一頁畫面都具有可預測性,讓孩子根據(jù)畫面就能猜到后面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文字之外,繪畫呈現(xiàn)的新故事
《手套》的文字語言講了一個動物們怎樣住進手套里的故事,而繪畫則除了幫助文字語言來呈現(xiàn)這個故事之外,還講述了文字語言所沒有反映的另一個故事,那就是動物們努力把自己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的故事。發(fā)現(xiàn)這個建設美好家園的故事,我是受到了一個日本小讀者的啟發(fā)。
日本有位研究繪本的吉田新一教授,他在一本書中曾經(jīng)說,他的兩個兒子小時候都特別喜歡《手套》這本書。有一天,兒子翻著翻著,突然指著門廊上掛著的鈴鐺說:“有這么個東西。”我在此之前并沒有注意到畫里有一個鈴鐺,就又找來《手套》,一看,果然門廊上掛著一個鈴鐺,而在前面的兩頁畫面里并沒有鈴鐺,只有釘子。
吉田新一教授的小兒子發(fā)現(xiàn)了鈴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發(fā)現(xiàn),是孩子自己通過繪畫的新發(fā)現(xiàn),也是對故事內涵的新發(fā)現(xiàn)。因為當他發(fā)現(xiàn)鈴鐺時,就會去想:鈴鐺是從哪里來的?是誰把這個鈴鐺找來,又是誰把它掛在這里的?掛鈴鐺的釘子又是誰釘上的……這些內容,文字里沒有,但是畫面里有。其實,如果仔細觀察,我們還能發(fā)現(xiàn)“手套房子”上不僅掛上了鈴鐺,還有梯子、門廊以及非常富有藝術氣息的窗戶。這其實意味著,動物們是在精心地建造自己的家園。
通過繪畫,讓孩子獲取更豐富、更有價值的信息的繪本才是好繪本?!妒痔住肪褪沁@樣的好繪本。
對話語言高超在哪里?
在幼兒心智世界的發(fā)展中,語言能力的獲得至關重要。美國童書研究專家馬庫斯說:“腦科學家已經(jīng)證實,那些經(jīng)常和父母以及關愛他們的長輩一起讀書的幼童,控制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那部分大腦發(fā)育得更迅速,也更充分。優(yōu)秀圖畫書里的豐富詞匯,將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最基本的精神食糧?!蔽疫M一步思考的是,在幫助孩子發(fā)展語言能力時,具有高超的對話語言的繪本能給孩子帶來什么更多的好處。
不僅是學語言,更是習得思考的邏輯
《手套》這個故事講的是老爺爺?shù)囊恢皇痔椎粼诹搜┑厣?,接下來,先后來了小老鼠、青蛙、兔子、狐貍、大灰狼、野豬、大狗熊,它們都住進了手套里。想想就知道,這些想住進手套里的動物之間的對話一定是非常有趣的。實際上,動物們的對話正是這本繪本的語言的高超和精彩之處。
我們來看看動物們是怎樣介紹自己的。
小老鼠說:“我是有尖尖爪子的小老鼠。”青蛙說:“我是蹦蹦跳跳的青蛙?!蓖米诱f:“我是跑得快的兔子?!?/p>
輪到狐貍出場了,它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它沒有說“我是狡猾的狐貍”,而是說:“我是愛打扮的狐貍?!?/p>
狐貍為什么這么說呢?原因在于前面的語言已經(jīng)設置好了邏輯上的規(guī)定。根據(jù)前面的語言的褒貶意義,有文學閱讀經(jīng)驗的讀者就能推斷出后面的語言運用。如果最先出現(xiàn)的小老鼠說“我是愛偷東西的小老鼠”,那么,后面出現(xiàn)的狐貍一般就會說“我是狡猾的狐貍”(言外之意是,你愛偷東西,而我很狡猾,咱倆是搭檔)。可是,既然小老鼠、青蛙、兔子都在夸自己,狐貍也得夸夸自己。但是,狐貍并不是直接夸自己美麗,而是說“我是愛打扮的狐貍”,語言委婉、含蓄的意味由此就表達出來了。所以說《手套》這本繪本的語言表現(xiàn)是很高級的,它對孩子的語言思維具有十分有效的啟發(fā)性和引導性,孩子接受這種語言的熏陶,才會培養(yǎng)出對語言細膩的感受力,而這種感受力將能發(fā)展成一個孩子對事物準確的判斷力和思考力。
不僅可以聽,更適合表演
正是因為有這樣高級的語言,《手套》這本繪本也適合家庭在自然講讀的基礎。上,采用“戲劇表演”法進行延伸閱讀。父母和孩子可以分配角色,有人擔任旁白,有人扮成老爺爺,有人扮成獵狗,還有人扮成小老鼠、青蛙等等,來進行表演。如果是幾個孩子在一起玩就更加開心了。父母可以協(xié)助孩子們制作手套這個道具,一個紙箱子,甚至找一個大床單,都可以當成手套。孩子都喜歡角落,喜歡蜷縮進角落里,擠在一起的故事情節(jié)加上自制的手套這個道具,一定會讓孩子們演得開心,鉆得高興。
其實不是所有的繪本都適合“戲劇表演”,比如《猜猜我有多愛你》就適合靜靜地閱讀,細細地體會。適合“戲劇表演”的繪本往往有3個條件:故事性、動作性、對話性?!妒痔住肪褪且粋€故事有趣且重復度高,孩子做起動作來毫無困難的繪本,最重要的是對話式的語言非常適合表演,堪稱“繪本劇”的經(jīng)典臺詞。表演這些對話,不僅可以加深孩子對故事內涵、人物心理的體會,而且口頭語言的發(fā)展也一定會突飛猛進。
朱自強
學者、翻譯家、作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出.版有《朱自強學術文集》(10卷)以及《兒童文學概論》、《親近圖畫書》等個人著作10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