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強, 吳 雁
(1.中國重汽集團大同齒輪有限公司, 山西 大同 037000; 2.中國北方發(fā)動機研究所機械制造廠,山西 大同 037000)
依據FMEA 理論,結合企業(yè)現行維保方式開展設備預測性維護,對設備的結構、原理、功能特性及應用過程進行分析,建立SOD 評價準則,依托設備故障停機率設定門限值,FMEA 是動態(tài)文件,在設備投入運行的各個階段,發(fā)生更改或獲得更多信息時應持續(xù)予以更新[1-2]。
對設備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使用人員進行FMEA 知識培訓,并深入研究現有設備維保措施的共性、差異和優(yōu)勢,統一對設備FMEA 的認知。
建立嚴重度(S)評價準則[1]、頻度(O)評價準則及探測度(D)評價準則,并確定RPN 風險值,依據本公司設備情況、設備日常檢查維修涉及內容、現行控制措施及設備技術(維修)人員綜合能力,同時參考RPN=SxOxD 合理設定門限值,具體準則參考表1—表3。
1)以制造工藝FMEA 為主要輸入[2],參考設備使用維護說明書,針對具體設備建立涵蓋設備維修工程師、維修工、班組長、工藝員、質檢員、操作工及設備售后服務人員為主導的FMEA 小組,以設備各功能子部件為研究對象,對設備的結構、原理、功能、特性、要求及應用作出分析。識別潛在故障模式并作出相應的S、O、D 分析,計算RPN值(小組成員責任明確)。
2)根據實際情況,依據設備可承受的停機率水平,科學合理地設定門限值,與前面算出的RPN值相比較,RPN大于門限值的納入設備專業(yè)維護標準中,執(zhí)行人員為維修工,RPN值小于門限值的納入日常維保標準中,執(zhí)行人員為設備操作工。
表1 嚴重度(S)評價準則
表2 發(fā)生率(O)評價準則
表3 探測度(D)評價準則
3)建立檢查機制,同時制定檢查標準。在完成FMEA 文件的編寫、審核、發(fā)布和應用后采用檢查標準對所完成的工作進行審查來確認各項工作的完成情況。
4)動態(tài)更新。FMEA 分析是一項長期且不斷改進的工作,遵循PDCA 循環(huán)規(guī)則,按照FMEA 分析制定的維保標準,結合后期的設備故障表現定期總結,進一步優(yōu)化FMEA 文件,同步輸出新維保標準。一般情況FMEA 文件更新周期為6 個月。
企業(yè)引用設備FMEA 分析,建議從單機設備入手并及時輸出到維保標準中。設備FMEA 體系全面建立可極大地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同時使預測性維護有了科學、合理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