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琴琴 黃 婷 張潞帆 盧巧英 陳利英
東陽市中醫(yī)院 浙江 東陽 322100
筆者運用知柏地黃丸聯(lián)合MDI強化降糖方法,對辨證為陰虛熱盛型初治2型糖尿?。═2DM)患者進行為期8周的治療,取效較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1月~2019年8月符合納入標準的本院內分泌科住院及門診患者共17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85例。治療組男42例,女43例;年齡49.06±5.42歲。對照組男41例,女44例;年齡49.93±4.89歲。兩組一般資料相仿(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西醫(yī)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T2DM診斷標準: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2hBG)或隨機血糖≥11.1mmol/l。中醫(yī)參照2002年衛(wèi)生部制定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制定消渴病陰虛熱盛型。將符合以上診斷標準的其中空腹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紅蛋白≥9%初治T2DM患者,且年齡30~60歲者納入研究。
治療組:一般生活方式干預+MDI強化降糖(三餐前注射的胰島素選擇禮來公司生產的賴脯胰島素,睡前注射的胰島素選擇甘李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重組甘精胰島素)+知柏地黃丸(河南省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80206),1次8粒,每日3次,餐后即刻服。對照組:一般生活方式干預+MDI強化降糖+安慰劑。兩組均在治療8周后評價療效。
3.1 觀察指標:FBG(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胰島素(RIA法);75g葡萄糖負荷后2h BG、胰島素。用HOMA評價胰島抵抗及胰島β細胞基礎功能(Homa-β=[20×FINS(空腹胰島素)]/(FBG-3.5)、Homa-IR=FINS×FBG/22.5)。
3.2 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療效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療效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Homa-IR 11.43±2.25 4.60±0.82△▲11.19±2.52 5.43±0.97△例數(shù)85 85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FBG(mmol/L)14.11±1.77 7.72±0.69△▲13.87±1.86 8.82±0.80△2hBG(mmol/L)20.36±2.92 11.05±1.13△▲19.90±3.86 11.86±0.93△Homa-β 35.16±7.34 63.60±13.06△▲35.69±7.07 54.39±10.52△
研究表明,胰島β細胞功能進行性減退是T2DM發(fā)生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嚴格血糖控制可以減低“糖毒性”,延緩β細胞功能衰竭。目前主要予胰島素短期強化治療,使胰島β細胞功能得到修復[2],但存在部分患者胰島功能恢復不佳、胰島素強化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體重增加、低血糖、心腦血管風險等問題。糖尿病屬于中醫(yī)學“消渴”范疇,一般認為陰虛燥熱是該癥的主要病機。滋陰清熱是該癥早期主要的治療方法,知柏地黃丸源于明·張景岳《景岳全書》,是滋陰清熱的代表方劑。其中熟地重在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山萸肉補養(yǎng)肝腎澀精,有肝腎同源之意;山藥補益脾陰固腎,三藥腎、肝、脾三陰并補。丹皮、澤瀉、白茯苓為三瀉,澤瀉重在泄腎濁,茯苓淡滲脾濕,丹皮長于清虛熱。此六者主要以治陰虛為本,加入黃柏、知母清虛熱而堅陰,治燥熱之標。全方重在滋陰降火,標本兼治。觀察結果表明,知柏地黃丸聯(lián)合胰島素有明顯降低初治T2DM陰虛熱盛型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島功能的作用,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