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柳倫曾在中南海中央辦公廳警衛(wèi)局文化學校工作20年,毛主席、黨中央抓干部政治學習,尤其是重視工農干部的文化學習,給她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
向毛主席“諫言”
1953年,我(本文作者柳倫)被調至中央辦公廳警衛(wèi)局文化學校任教。當時,全校有學員900多人,教職員35人,其中任課教師28人。
除了警衛(wèi)局的工農干部外,當時在中南海內辦公的中央辦公廳、中央軍委、中央宣傳部、秘書局和機要室等單位的許多同志,也在這個學校里學習。學生大多是機要交通人員、保衛(wèi)人員、招待人員、生活服務人員、醫(yī)務人員。
1956年9月1日,我走進了中南海舉辦舞會的春耦齋。很幸運,毛主席邀請了我跳舞。跳舞時,毛主席問我是哪個單位的,現(xiàn)在做什么工作,過去在哪兒上的學,來中南海幾年了,喜歡自己的工作不?我對毛主席的問話一一作答。
正聊著,舞曲奏完了,毛主席讓我坐在他身旁的椅子上,接著問道:“你在警衛(wèi)局工作3年了,機關情況應該很熟悉了。警衛(wèi)局工農干部多,文化水平低,教學任務重,你們在工作中有什么困難、有什么問題嗎?”
我壯了壯膽,對毛主席說,多年來,我們的學員大部分是中南海內各單位的工勤人員,干部極少,機關里有些文化水平低的領導,對文化學習不夠重視,學校也無權組織他們學習。我十分擔心他們的文化水平將來會低于一般同志,不能適應革命工作的需要,希望機關領導能動員文化水平低的老同志也參加文化學習。
毛主席認真聽著我的意見,點頭說:“好嘛,你的意見很好嘛!領導同志應該比一般同志有更高的文化水平,才能學好理論,提高業(yè)務,做好領導工作。我贊同你的意見?!?/p>
過了幾天,新的學期開始了,讓人興奮的新氣象出現(xiàn)了,我們業(yè)余學校的各個班級一下子來了許多干部學員,首長身邊的衛(wèi)士幾乎全都入了學。干部帶頭學文化,使機關的學習氣氛更加濃厚。
毛主席關心學校的建設
毛主席盡管工作十分繁忙,但他非常關心大家的學習,經常擠出時間檢查身邊工作人員的學習情況。當他知道服務人員自學時間不多時,就向有關領導交代說:“我這里不要叫他們一整天都來掃地搞衛(wèi)生,大體保持整潔就行……可以讓他們大半天工作,小半天學習,以后慢慢過渡到半工半學。”
毛主席還鼓勵工作人員上大學。他身邊的3名衛(wèi)士張寶金、李連成、田云玉在毛主席鼓勵下,先后考上了大學。張寶金在中南海學了4年,1955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成績優(yōu)秀,他每次回機關,毛主席都擠出時間接見他。
到20世紀50年代末,學校半數(shù)學員已達到初中畢業(yè)水平,學員想繼續(xù)提高,可經1955年、1957年、1959年等幾次機關整編和機構精簡,學員逐步減至400多人,教員僅剩4人,無力辦高中。
毛主席得知情況后馬上指示,一定要重視和搞好業(yè)余文化教育工作,要警衛(wèi)局局長汪東興兼任校長,要求增加教員,把業(yè)余學校辦成完全中學,要和普通中學一樣,開設文、史、地、數(shù)、理、化、外語、生物、生理衛(wèi)生和政治10門課,外語課時不能少,歷史課要多講一點;中學的課講完后,將來要辦大學;還著重提出,由他擔任名譽校長,親自審批每年的教學計劃和總結。同時,毛主席還委派胡喬木到文化學校,和教員一起研究古典文學的教學方法。
改革開放后,尤其是進入21世紀,中南海機關招聘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再也不需要辦文化補習學校了。但黨中央曾在中南海內辦了半個世紀的機關文化學校,恐怕是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 (摘自《百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