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軍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對領導干部學習馬列經(jīng)典原著非常重視,中央黨校和各省委黨校紛紛開展了經(jīng)典原著進課堂行動,那么地方黨校如何有針對性地把經(jīng)典原著講好?筆者結合三年多來講授《資本論》的粗淺經(jīng)驗,圍繞《資本論》進黨校課堂需要做好哪些工作以及備課過程中需注意的方面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地方黨校;《資本論》;教學
早在2012年6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在視察中國人民大學《資本論》教學與研究中心時發(fā)表了重要講話,指出《資本論》作為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之一,經(jīng)受了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始終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加強《資本論》的教學與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要學以致用,切實發(fā)揮理論的現(xiàn)實指導作用,進一步深化、豐富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2015年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的‘真經(jīng),‘真經(jīng)沒念好,總想著‘西天取經(jīng),就要貽誤大事!”“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jīng)典著作”。2016年是《資本論》第一卷出版的150周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又一次指出:“有人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過時了,《資本論》過時了。這個說法是武斷的。”
可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研讀《資本論》是高度重視的。全國各級黨校作為教育培訓黨員干部的主渠道,作為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必須且必要將《資本論》等馬克思主義“真經(jīng)”引入課堂,幫助黨員干部學懂弄通馬克思經(jīng)典著作,從而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學到手,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
那么如何講好《資本論》呢?作為一名在地方黨校講授幾年《資本論》的新人,筆者談談自己的幾點淺薄之見。
一、分清黨校授課和高校講課的不同
《資本論》在高校本科階段往往以《政治經(jīng)濟學原理》這類課程出現(xiàn),其內容不僅包含《資本論》的主要內容,更包含了馬克思之后所有社會主義領袖、學者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發(fā)展和完善的成果,內容非常豐富。但同時由于其面向的是高校大學生,所以內容比較精煉簡潔,主要是結合時代背景,讓大學生對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的精髓思想和科學的思維方法有一個明晰的認識,并且能夠簡單運用。
而黨校是培訓領導干部的主陣地,地方黨校班次時長在1~3個月,講授專題多以講座形式出現(xiàn),時間基本在3小時以內,那么要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幫助學員了解掌握《資本論》顯然難度很大。黨校學員基本都是各級領導干部,他們平時注重理論學習,同時又有豐富的工作實踐經(jīng)驗,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比較熟悉了解,但由于其平時工作繁忙,欠缺對《資本論》原著進行系統(tǒng)的研讀,阻礙了其進一步提升自身理論水平和政治素養(yǎng)。那么,按照這種情況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黨校的授課目的應偏重于幫助領導干部研讀《資本論》,把握該書的結構、主要內容,并且要把《資本論》對改革開放的理論指導意義、指導作用以及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的關系講明白,讓領導干部清楚《資本論》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中仍然具有無法替代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價值。
二、課程結構要突出重點
(一)把握《資本論》整體框架
既然黨校的授課是幫助領導干部研讀《資本論》,使其在日常自學時更快地理解掌握原著的精髓,那么在講授時一定要讓學員們對其結構有一個整體認識,比如:為什么《資本論》有三卷和四卷之說,每一卷的名字是什么。而筆者在設計課程時,專門提到所謂的《資本論》第四卷既不是馬克思所寫,也不是恩格斯整理完成的,而是后人根據(jù)馬克思筆記整理出來的成果,且有2個版本。所以我們現(xiàn)在講的《資本論》,公認只包含前三卷內容。另外,每卷有幾篇幾章幾節(jié),其主要內容以及涉及的理論有哪些都要或多或少提到,如在講第一卷的商品與貨幣篇時,要提到它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把握其中運用的分析問題的方法
《資本論》是工人階級的“圣經(jīng)”,它不僅是馬克思的政治經(jīng)濟學巨著,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兩大方法論即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具體運用,特別是它反映了馬克思研究問題與敘述問題的方法是相反的。比如:馬克思從考察資本主義各階級、各階層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獲取價值的種類著手,分析了利潤、利息和地租,最終他發(fā)現(xiàn)資本主義所有矛盾和基礎都反映在商品當中,也就是他的研究方法是從具體到抽象的,而在寫作《資本論》時,馬克思卻從商品入手,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占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財富,表現(xiàn)為‘龐大的商品堆積,單個的商品表現(xiàn)為這種財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們的研究就從分析商品開始。”直到第三卷,馬克思才開始具體地分析、闡述資本主義利潤、利息和地租,這是從抽象到具體的敘述方法。這些方法要在教學中體現(xiàn)出來。
(三)把握重點內容
《資本論》三卷有230余萬字,內容浩瀚,精華無數(shù),用講座形式向領導干部講授,必須抓住重點,有所側重,否則就會顧此失彼,無法達到授課效果。有的黨校教師會選取第一卷作為講座內容,畢竟《資本論》第一卷出版于1867年,近20年后第二卷才整理出版,有學者說:“這第一冊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整體,并且20年來一直被當作一個獨立的著作?!钡P者認為這樣會造成學員對《資本論》宏觀整體的把握不到位,因為《資本論》三卷是一個結構嚴密、邏輯嚴謹?shù)捏w系,所以筆者在設計課程時,將三卷主要內容都展示給學員,但考慮到時間因素,將第一卷作重點介紹。具體來說,這一部分的講授時間如果需要90分鐘,則其中50分鐘用于第一卷,二、三兩卷內容分別用20分鐘來講授。這樣既突出了第一卷的重要性,又讓學員對三卷內容及其內在關系有了系統(tǒng)把握。此外,筆者認為在課程設計中,一定要把《資本論》的寫作背景作重點介紹,讓學員們知道馬克思寫作的艱辛和偉大,同時也讓學員們了解《資本論》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幫助學員更好地理解《資本論》中所涉及的許多知識來源于當時高度發(fā)達的自由資本主義,明白《資本論》受其時代影響也存在客觀局限性,更要明白其“所閃耀的真理光芒”永不過時。
(四)講授《資本論》的當代價值或現(xiàn)實意義
學習《資本論》不是為了學些名詞,更不是學些教條,而是要把《資本論》中的理論和方法運用于當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中,那么在講授《資本論》時,就必須將《資本論》的當代價值作為重要內容。這一部分要充分與當代中國乃至世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相結合,比如:勞動價值理論在當代的發(fā)展與運用;如何解讀剩余價值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關系;《資本論》中關于經(jīng)濟危機的理論對當前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的指導作用等,這些要盡量與學員講清楚、說明白。此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fā)展,它必然也從《資本論》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yǎng),那么二者的關系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哪些方面對以《資本論》為核心的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作出了貢獻更要講出來,讓學員清晰明了。
三、課程內容要精心設計
(一)擅于使用PPT制作課件
當前,使用PPT已成為黨校授課的標配,合理使用PPT能夠幫助學員梳理脈絡,厘清思路,使講授更加生動形象。在講授《資本論》時,PPT設計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資本論》作為馬克思的重要著作,不僅是一本經(jīng)濟學著作,更體現(xiàn)著巨大的政治含義,所以課件背景不宜太華麗,應以淡雅莊重為主色調。其次,《資本論》三卷內容如此繁雜,要多用圖表形式將相關內容進行串聯(lián),幫助學員明晰不同概念、不同內容的內在關系,另外,每一卷講解結束后要以小結的方式將本卷內容再次提煉回顧,三卷全部講完后要做總結概括。
(二)適當運用案例
《資本論》博大精深,即使對于研究政治經(jīng)濟學的學者來說,其也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理論寶庫。為便于領導干部充分理解其主要原理,要在設計教案時選取一些生動易懂的案例來加以闡述,特別是在《資本論》當代價值這一部分,一定要對案例精挑細選,或者選取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經(jīng)典事件,如講到經(jīng)濟危機,一般會選擇1929年經(jīng)濟大蕭條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或者選取一些重要的政策理論,如說改革開放是依據(jù)《資本論》中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之間的規(guī)律,然后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
(三)適當引用詞句或《資本論》中的原文
在筆者的課程設計中,在講到《資本論》的主要作用、當代價值等要點時,多次選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內容和恩格斯等人的一些經(jīng)典語句,此外,在《資本論》主要內容這一部分也不時引用《資本論》中的原句來突出該部分的重要性,比如:講到資本論必然滅亡、商品的重要性等,都以原著中的原文來強調。這種設計在實際授課中效果不錯,強化了學員的記憶,也提升了授課的層次。
(四)時間掌控到位
筆者在設計課程時將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資本論》的寫作背景,第二部分是《資本論》三卷的主要內容,第三部分是《資本論》的當代價值,三部分的講授時間所占的比例大約為4:9:5。若以課程總時長3小時計算,則第二部分需要90分鐘左右,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別為40和50分鐘左右。此外,由于每次授課之前,筆者都會將自己對《資本論》學習的新收獲帶入教學之中,所以會在授課前自己全程試講一次,從而更好地把控時間,同時也能更好地提高語言表達水平,這對改進教學質量是非常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李繁榮.《資本論》教學研究及改革嘗試[J].當代經(jīng)濟研究,2011(12):14-20.
[3]徐先艷.《資本論》及其手稿中的社會存在論[J].廣西社會科學,2008,153(3):62-65.
[4]張雷聲.《資本論》探索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運動規(guī)律的方法論體系[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22(2):58-63.
[5]屈炳祥.論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適用性與創(chuàng)新:紀念《資本論》出版140周年[J].經(jīng)濟評論,2008,150(2):3-7.
[6]楊永華.《資本論》的商品經(jīng)濟運行理論初探[J].江漢論壇,1991(4):34-38.
[7]熊穆權.簡單商品的矛盾體系及其運動:《資本論》“商品和貨幣”篇的唯物辯證法[J].江淮論壇,1985(5):20-26.
[8]楊文進.論馬克思資本積累理論的邏輯結論[J].經(jīng)濟評論,2007(1):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