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淝水入淮,這里曾是歷史上最熱鬧的舞臺。
(插圖:楊春曉)
一場夏天的雨過后,壽春城處處色澤青蔥,陽光照耀,萬物安詳。
從壽春城的定湖門出發(fā),沿著東淝河逶迤向西,過五里廟,走上趙臺村的沿淮壩埂極目遠(yuǎn)眺,淝水如一條銀練將廣闊的田野分成南北兩半,八公山陽,因旭日映照,樹木、村舍甚至山腰間的行人盡收眼底。淝淮兩河際遇于此,河灣的蘆葦叢里,停泊著一艘舊航船,細(xì)浪拍擊著柳樹的綠須,青草萋萋處,有喜鵲翩躚,間或從水邊飛過對岸。淝河水不盡西流,似乎淘洗出久遠(yuǎn)的歷史,那些與汲水、耕種有關(guān)的或與一場戰(zhàn)爭緊密邂逅的往事。
《水經(jīng)注·肥水》載云:“(肥水)又西北流,昔在晉世,謝玄北御苻堅,祈八公山,及置陣于肥水之濱,堅望山上草木,威為人狀,此即堅戰(zhàn)敗處……肥水又西北注于淮,是曰肥口也。”“肥口”,今淝水入淮口,地在今壽縣境內(nèi)的趙臺村,對岸即鳳臺縣河口村。垅麥密實的淮岸,肥沃豐碩。麥子享受著充足的陽光和水分,迎風(fēng)笑斜陽,沉甸甸的麥穗金黃,它們成熟了。駐足三角洲上,嘩嘩,嘩嘩,浪花從淮河深處擊送過來,水鳥在葦叢深處,啁啾之聲與浪花拍岸相和,令人久久沉醉其間。
駁船依舊長驅(qū)直入,千里淮河為大宗貨運推波助瀾。壽春淝水入淮,這里曾是歷史上最熱鬧的舞臺,古今多少事,皆成世間煙云。而這些波瀾壯闊、豪情壯志卻隨著時間的洪流,被一代代人銘記傳頌,故事已經(jīng)結(jié)束,風(fēng)流仍蕩氣回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