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君
“價值交換”是一個我在大一時就聽過的詞。
那時網(wǎng)上常常有勵志雞湯說,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人際關(guān)系上,因為人際關(guān)系的本質(zhì)是價值交換,所以應(yīng)該把更多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
這句話我聽進去了,也一直在踐行。但是我最近才發(fā)現(xiàn),如果只把它當作一句雞湯來用,那么我們對這個思維模式的理解實在是太過于膚淺了。
之所以會有這個感悟,源于我陸陸續(xù)續(xù)收到了很多讀者的留言。有的留言看了非常想給他解答疑惑,而有的留言看了心里就很不舒服。于是我開始思考,這個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是什么?
于是,我把那些讓我不舒服的留言全部重新看了一遍,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共同的特征:他們心中只有自己。
那些留言中這樣的話語比比皆是:“對我有大的幫助”“對我很重要”“我讀不進去,能不能為我做個視頻”……
這些留言的背后,都有一個大大的“我”字。他們的邏輯都是“這件事對我很重要,這件事對我?guī)椭艽?,所以你?wù)必要幫我”。
可是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事,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呢?
從基因上來說,我們每個人都傾向于利己,都希望向他人索取更多價值。那么,他人為什么愿意給你提供價值呢?
可惜這個道理,太自我的人是很難懂得的,因為他們的世界里從來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我自己就做過這樣的蠢事。
我加入過很多優(yōu)秀社群,但是很少主動發(fā)言,只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才在群里說幾句。后來明白了“價值交換”這個思維模式之后,我驚出一身冷汗—原來我一直在向別人索取價值。
如果人人都像我一樣只會索取價值,那么誰來提供價值呢?沒有人會愿意單方面提供價值,除非你也同樣提供價值給別人。
現(xiàn)在我只要有空,就會在群里踴躍發(fā)言,幫了很多人;有的群友為了表達感激,也給我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幫助。
有一本書叫《自私的基因》,它闡述了這樣一個觀點:“我們只是基因的載體,即使我們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利他行為,但最后的本質(zhì)都是為了利己,都是為了基因的不朽?!?/p>
在你向別人索取價值的時候,別人也想著怎么從你身上索取價值。所以,我們必須要給別人提供價值,別人才可能給我們提供價值—這就是價值交換。
你可能會想,萬一我給這個人提供了價值,這個人不給我提供價值怎么辦呢?
這就涉及一個心理學理論,叫作“互惠心理”。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人在心理上都有一種不愿意虧欠別人的感情傾向。我們一旦受惠于人,就會有一種虧欠對方的壓力。如果能夠及時回報對方的恩惠,則會從這種心理重壓下得到釋放。這種心理可能源自原始人類在狩獵時代的合作互信。
如果有人幫助了你,而你不幫助他,下次你遇到危險,他也不會再幫你。于是,沒有互惠心理的原始人類就慢慢滅絕了,只有那些擁有互惠心理、互相幫助的原始人類才能在漫長的進化中活下來。
這是一場關(guān)乎生存的博弈,放在今天仍然適用。
前兩天看到著名商業(yè)咨詢顧問劉潤先生的一篇文章,寫得非常好,寫出了商業(yè)的底層邏輯。
劉潤說:“判斷一個項目有沒有機會成功,首先要看這個項目有沒有創(chuàng)造‘價值空間?!?/p>
什么是價值空間?
打個比方,假設(shè)你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商業(yè)模式,能夠賺15億。你能夠抽出5億分給消費者,再抽出5億分給你的合作伙伴,最后還剩5億留給自己,這就是有價值空間的好項目。
如果你有這樣的好項目,每個人都會希望你成功。
但如果你無法給消費者和合作伙伴提供任何價值,相反還把人家當傻子,想從人家那兒榨取價值,這樣的商業(yè)模式注定不會長久。
只要你能夠給別人提供巨大的價值,每個人都會盼望你成功。
首先,要時時留心,養(yǎng)成價值互換的思維。價值互換這個法則幾乎無處不在,慢慢養(yǎng)成價值互換的思維,你的路才會越走越順。
其次,光有價值交換的思維還不夠,你還要做一個主動給予的人。
舉一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例子。有一次,我在微信公眾號的文章里寫到希望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學穿衣搭配,文章下面大多數(shù)留言都是問我如何學習搭配,只有一條留言異常醒目—他分享給我關(guān)于男生如何穿衣搭配的14節(jié)視頻課程。對,他在主動給我提供價值。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不能給別人提供太多有用的幫助怎么辦?
第一,加入優(yōu)秀社群,多輸出,多服務(wù)。
比如在一個學習社群里,每次老師講完課都有一位小伙伴主動把語音合成在一起,甚至還有小伙伴主動把語音轉(zhuǎn)成文檔發(fā)給大家。
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做法:優(yōu)秀的圈子本就難得,在這里建立你的人脈,是最劃算的提升人脈的方式。
第二,提供財富價值。比如給作者的文章打賞,比如去報某個優(yōu)秀博主的課程。
很多人會說,這種行為就不純粹了,難道人與人之間就不能不談錢嗎?
可以呀,你能提供其他價值也可以,問題是你能給對方提供對等的價值嗎?不要覺得這很俗,財富價值是最實在的價值,沒有人會拒絕。
如果你既無法輸出價值,又不想支付金錢,還有一個技巧非常管用。
有很多牛人到了一定層次已經(jīng)不缺錢了,這時有一件事他們非常在意,就是自我實現(xiàn)。如果你能給牛人提供這個價值,他也會欣然幫助你。
要怎么做呢?千萬不要擺出一副“你就應(yīng)該幫助我”的架勢。謙卑一點兒,夸獎一下對方,然后表達自己的疑惑,仿佛一只迷途的羔羊需要被牛人的光芒照亮一般謙遜。
這種求教的姿態(tài)其實人人都很受用。在我的文章留言里,很多讀者就是這樣做的。他們首先肯定了這篇文章的價值,然后告訴我這篇文章對他有哪些啟發(fā),最后提出自己的一些困惑,含蓄地索取價值。
我就會自我膨脹,毫無保留地分享我所知道的一切。
最后用劉潤的一句話作為結(jié)尾:“頂尖高手都是利他主義者,他們總是想方設(shè)法地給,而不是想方設(shè)法地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