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儀 陳熙
【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24--02
艾滋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傳染病,也是世界重大衛(wèi)生挑戰(zhàn)之一。目前對艾滋病通過規(guī)范治療可以緩解病情延長生命,但無法根治也無特異性的疫苗,因此,提高人們對該疾病的認識,有效防控艾滋病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艾滋病防控展開探討,并提出了相關防控對策,希望能有所幫助。
一 利用“互聯(lián)網+”搭建艾滋病防控平臺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各類互聯(lián)網平臺上我們可以獲取很多信息,如果能充分把握和運用互聯(lián)網加強艾滋病防治宣傳工作,那么防治的受眾將更加廣泛,艾滋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也將顯著提高。在互聯(lián)網這個平臺上我們可通過圖片信息、文字信息、聲音信息以及視頻信息傳播艾滋病防控知識,開設防治艾滋病講堂,講述防艾故事。同時可以直接為群眾提供艾滋病線上咨詢業(yè)務,鼓勵進行自我檢測,并利用GPS定位,為用戶標注相關艾滋病檢測點與治療點。對于艾滋病患者我們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一對一關懷,為他們提供心理疏導服務,讓他們正確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因此將線上與線下宣傳工作相結合可加強宣傳力度,增加艾滋病防控的覆蓋面,提高防控效率。
二 鼓勵社會組織參與艾滋病防控工作
社會組織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統(tǒng)下,不以盈利為目的,具有某一服務宗旨的非政府組織。社會組織存在工作方式靈活、易被大眾接受、能接觸政府難易觸及的一些特殊群體等獨特的優(yōu)勢,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各地政府可以結合自身情況,劃撥相應經費支持社會組織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社會組織可開展以下活動:第一有針對性的對各類人群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教育,發(fā)放宣傳資料;第二開展干預活動,通過互聯(lián)網、外展活動等方式對男男性行為者、暗娼以及吸毒人群進行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識、倡導安全性行為、艾滋病病毒檢測等干預活動;第三為艾滋病患者提供心理輔導與救助,幫助其改善生活質量;第四可通過外展提供艾滋病快速檢測服務,并為疑似患者對接醫(yī)院。目前社會組織還是存在資金不足、人員不穩(wěn)定等問題,政府部門還需加強扶持力度,充分發(fā)揮社會組織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 加強高校艾滋病防控知識的宣傳
近年來,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加大了對艾滋病傳播途徑、防控知識的宣傳也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而言針對性不強,力度不夠。在擴大艾滋病防控知識覆蓋面的同時,針對重點高危人群我們更應該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性傳播是艾滋病主要傳播途徑,當代大學生在西方文化沖擊下,性觀念逐漸開放,但接受的性教育與開放的性觀念完全不對等,導致高校艾滋病感染人數(shù)迅速增長。針對大學生這類高危人群,首先我們可通過學校開展健康教育課程、舉行專家講座讓學生掌握扎實的艾滋病知識,樹立正確的性戀觀,擁有良好的性心理;其次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艾滋病防治和宣傳工作,如利用“世界艾滋病日”舉辦校園專題活動,讓宣傳工作更加多層次,讓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最后還應在校醫(yī)院建立自愿咨詢檢測點,為學生提供專業(yè)的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服務,盡量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防止在高校進一步傳播,同時也要為學生做好保密工作。在高校普及艾滋病相關知識,能降低大學生艾滋病的感染率,最終達到控制艾滋病疫情的目的。
四 努力切斷艾滋病傳播途徑
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有: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傳播。首先血液傳播主要是通過血液制品、靜脈吸毒等方式傳播,作為普通人我們防止此類傳播的有效方式是避免到不正規(guī)的場所進行穿耳、紋身以及拔牙等活動,如需靜脈輸血等一定要到正規(guī)醫(yī)院,同時也應加強對吸食毒品的監(jiān)管力度,嚴防通過靜脈吸毒的針管傳染艾滋病;其次,母嬰傳播是最難控制也是最易被忽略的一種傳播方式,對于有生育計劃的育齡期女性,一定要在懷孕前主動接受艾滋病等傳染病的檢測,如果是已懷孕的艾滋病患者,應及時向醫(yī)生匯報自己的狀況,聽取醫(yī)生的意見,選擇是否終止妊娠,若仍選擇妊娠則需嚴格按照醫(yī)囑服用抗病毒藥物,并且盡量避免母乳喂養(yǎng),對新生兒也需要密切監(jiān)控。最后,從小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性觀念,倡導主流價值觀,建立健康的性道德體系,同時推廣使用安全套、擴大對艾滋病的檢測,加強艾滋病防控宣傳,這些措施能均有效減少通過性傳播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在醫(yī)學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應正確面對艾滋病,掌握各種防控艾滋病的知識,在生活中拒絕可能感染艾滋病的危險行為,從自身做起,切斷艾滋病傳播途徑。
五 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
2014年,聯(lián)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提出了“三個90%”的防治目標,即到2020年,90%的艾滋病感染者知曉自身感染狀態(tài),90%的艾滋病確診者獲得持續(xù)的抗病毒治療,90%的抗病毒治療者體內病毒得到抑制。全國各地、各部門和全社會深入貫徹《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和《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全面落實各項艾滋病防控措施。同時相關政府也為艾滋病防治拉起了“三線”(疾控、醫(yī)療、婦幼三條專業(yè)防治線),可見對于艾滋病的防控世界各地都在全力規(guī)劃,出臺相應措施。雖然完成以上規(guī)劃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檢測方法有限、用藥意愿低、服藥依從性差等,但通過規(guī)范性的治療與服藥是能夠緩解病情延長生命,因此盡早發(fā)現(xiàn),及時確證,并且積極配合治療也是有效的艾滋病預防策略。
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艾滋病是一種致死率較高的慢性傳染病,一旦感染會導致人體免疫缺失。但面對艾滋病我們不應談“艾”色變,采取正確的防控措施能有效避免感染艾滋病,并且遏制它的傳播。就此,筆者提出:1、利用“互聯(lián)網+”搭建艾滋病防控平臺,2、鼓勵社會組織加入艾滋病防控工作,3、加強對高校的艾滋病安全教育,4、切斷艾滋病傳播途徑,5、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五點建議,希望能對艾滋病防控工作能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