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鈺 唐銀燦
退休老人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并且新一代的祖父母學歷水平還都不低,再加上他們豐富的育兒經(jīng)驗和人生閱歷,的確是照顧孩子的不二人選。但祖輩育兒也有一個硬傷,那就是較為極端的管教方式。
案例一:課后輔導課剛上到一半,小陸的手機就響了,為了不干擾其他同學的學習,老師默許他出去接電話。接完電話,小陸嬉皮笑臉地對老師說:“老師,今天太熱了,我奶奶讓我下樓吃個雪糕再上來學習。”小陸平時課堂表現(xiàn)不太好,常在上課時間找借口去廁所、喝水以躲過作業(yè)檢查或習題訓練,因此老師并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一是覺得他可能又想借機出去消磨上課時間,二是認為沒有哪個家長會在上課時間叫孩子出去吃雪糕。但沒過一會,小陸的奶奶真的拿著雪糕來了,并對老師說“今天天氣熱,我讓他吃個雪糕,吃完就上課?!?/p>
解讀:小陸奶奶的溺愛讓人大跌眼鏡,這種極端放縱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其實隔代親的現(xiàn)象很普遍也很正常,但是這種愛一旦不受控地變成一種縱容和嬌慣,就可能成為孩子惡習的源頭。而另一方面有些祖輩受到“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tǒng)觀念影響,育兒方式會呈現(xiàn)出另一個極端。
案例二:小強的父母不在身邊,一直是爺爺奶奶在帶他。有一次小強作業(yè)完成質(zhì)量較差,并且在老師講解錯題的過程中影響到了其他同學。于是老師就嚴厲地批評了小強,并打電話給他的爺爺奶奶告知情況。爺爺奶奶來了之后逼看小強向老師認錯,但小強很倔,仍不聽勸。爺爺見狀拿起一旁的笤帚就往他屁股上抽,小強一邊哇哇大哭一邊喊著“我沒錯,就不認錯!”
解讀:小強的性格鮮明,是個吃軟不吃硬的孩子,即使孩子在此時認了錯,那也只是屈從,并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里。只有通過溝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才能讓孩子感覺家長是和自己站在同一戰(zhàn)線的,才能獲得安全感,能夠不設防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也更愿意做出改變。
這種隔代教育如何揚長避短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第一,要發(fā)揮祖輩帶孩子的優(yōu)勢。祖輩育兒可以使年輕一代免去后顧之憂,安心工作,并且祖父母也有了精神寄托,可以緩解晚年孤獨。此外,祖輩家長往往更有耐心,也有更多精力,能在孩子身上傾注更多的心血。第二,祖輩父母應與時俱進,了解科學育兒方式。祖父母之所以常出現(xiàn)極端的教養(yǎng)方式是由于心中根植的錯誤信念,而不了解真正科學的教育方式,現(xiàn)在很多社區(qū)或幼兒園都會組織類似的育兒培訓活動,祖父母可以選擇性地進行參與。第三,祖輩父輩應相互協(xié)作。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是絕對不能缺位的,不管工作多忙,也應該抽出點時問陪伴孩子,培養(yǎng)依戀關系。此外,年輕人能更輕松地接觸并吸收新鮮的育兒理念,所以父輩也應時常委婉地向祖輩傳遞育兒新知識,在教育問題上互相溝通,互相學習。
史鈺 唐銀燦 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