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寧,陳彩霞
(1 貴州省國有龍里林場,貴州黔南州 558000;2 貴州省植物園)
長柄雙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 H.T.Chang)為金縷梅科雙花木屬植物,為國家II 級保護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國浙江、江西及湖南的部分地區(qū),分布區(qū)局限在較小范圍內,植株稀少[1]。它的葉片近圓形,基部心形,每到秋季,長柄雙花木樹葉變紅,顏色艷麗,是優(yōu)良的園林觀賞樹種。目前,由于病蟲害、自然災害等外部因素和花粉資源限制、花粉競爭等內部因素影響,導致長柄雙花木的分布范圍局限,有性繁殖能力差,結實率和結籽率低,并且在自然條件下進行育種,種子萌發(fā)率低。近年來對長柄雙花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種群特征及多樣性、花部特征、光合作用、繁殖等方面,對長柄雙花木的扦插繁殖的研究較少。因此,通過對長柄雙花木采取不同枝條年齡和激素濃度進行試驗,篩選出適宜長柄雙花木扦插的萘乙酸濃度。以期突破長柄雙花木的繁殖方式,獲得大量優(yōu)良的長柄雙花木植株,達到更好地保護長柄雙花木的目的,為科學研究提供參考。
試驗地設在貴州省國有龍里林場哨上分場內。地理位置106°45′18″~107°15′1″E,26°10′19″~26°49′33″N,海拔1180m,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溫和舒適,日照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4.8℃,最冷月均溫4.6℃,最熱月均溫23.6℃;年降水量1100mm 左右,多集中在夏季;年日照時數(shù)1160h 左右,無霜期280d 以上。溫和舒適,陽光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適合多種植物的生長。
在貴州省國有龍里林場哨上分場珍稀植物研究所內剪取1 年生的老枝和當年生的嫩枝,剪成長6~8cm 長的插條,保留半片葉子,上端平剪,下端斜剪。將剪好的枝條捆成30株/捆,根據試驗設計用NAA 激素濃度為(0~500mg/L)進行浸泡處理,將處理好的插條插入用多菌靈消毒過的基質中。插后澆透水,使插條與土壤完全接觸。試驗每種處理設3 個重復,并用清水作對照組。
2019 年8 月分別統(tǒng)計長柄雙花木的生根數(shù)量、最長根和須根數(shù),并用Excel 2003 和spss17.0 對試驗數(shù)據進行分析。
由于長柄雙花木的枝條木質化較其它植物緩慢,故選擇扦插試驗時間為2018 年6 月,根據試驗結果,具體分析如下。
長柄雙花木為國家II 級保護植物,由于生長較慢,扦插后35d 左右,才發(fā)現(xiàn)有幼嫩的根從基部長出,從生根部位來看,主要是皮質生根,沒有愈傷組織生根。長柄雙花木的生長模式較其它大部分植物不同,一般嫩枝扦插25d 左右才發(fā)現(xiàn)腋芽萌動,但不會展葉,35d 后才發(fā)現(xiàn)有新根長出,50~65d 根系大量生長。綜合考慮其生根特性,長柄雙花木嫩枝扦插在80d 左右即可進行煉苗,然后進行移栽。
通過對長柄雙花木扦插50d 后,觀察植物的生根情況,發(fā)現(xiàn)萘乙酸處理的1 年生硬枝枝條,成活率為0;處理的當年生嫩枝插穗生根率為0~12.44%;平均根長為0~2.8cm,最長根為4.97cm。其中,用100mg/L 的NAA 處理插條的生根率達12.44%,最長根為4.97cm,平均根長為2.8cm,生根數(shù)量為18 條,為5 個處理組中最優(yōu)的生根促進劑(詳見表1)。
表1 不同濃度對長柄雙花木扦插生根的影響
表2 不同萘乙酸濃度嫩枝扦插生根情況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NAA 質量濃度對長柄雙花木的最長根長、平均根和生根數(shù)量影響顯著(P<0.05),而不同NAA 質量濃度對生根率的影響不顯著(見表2)。
通過對不同質量濃度的NAA、不同枝條年齡進行扦插對比試驗,試驗分析得出,用100mg/L NAA 處理的嫩枝插條生根率達12.44%,最長根為4.97cm,平均根長為2.8cm,生根數(shù)量為18 條,和對照組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生根率優(yōu)于對照組??梢?,NAA 對長柄雙花木嫩枝扦插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對不同枝條年齡的對比試驗得出,在相同的NAA 濃度中,長柄雙花木的嫩枝扦插的生根率優(yōu)于硬枝扦插,嫩枝扦插最高可達12.44%。
植物扦插的難度在于生根,而扦插生根的過程又較復雜。植物生根除與本身的遺傳特性有關之外,還與扦插基質、處理插條的生根促進劑、母樹年齡等有密切聯(lián)系[2-6]。長柄雙花木是國家瀕危保護植物,目前,對長柄雙花木的扦插繁殖研究較少,建議加強物種基因庫建設,加大對珍稀瀕危物種的引種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