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萱
摘要:古詩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也要向學生講授詩詞所蘊含的民族文化。本文以《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例,對詞作進行文化解讀,尋求詩詞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
關鍵詞:宋代;蘇軾;詩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選自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三單元,此詞亦在人教版和粵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中收錄。在中學階段的古詩文教學中,要堅持“文道統(tǒng)一”,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通過文本的教學讓學生掌握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知識和技能,能夠結合具體語境去把握古詩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以及其背后蘊含的文化意蘊。
一、知人論世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元豐二年(1079)時因被諫官舉報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此詞是蘇軾因罪貶謫黃州,任團練副使時期所作。團練副使是宋代散官官階之一,授予官員是一種級別的象征。在黃州期間,蘇軾的官職不高且無職務,對于蘇軾而言正是人生的一種磨練。
根據(jù)宋人傅藻在《東坡紀年錄》中記載:“元豐五年壬戌,先生四十七歲,(七月)既望,泛舟于赤壁之下,作《赤壁賦》,又懷古,作《念奴嬌》。 ”可見《念奴嬌·赤壁懷古》創(chuàng)作時間與《赤壁賦》處于同一時期。元豐四年(1081),宋朝以舉國之力發(fā)動了對西夏的戰(zhàn)爭,而在冬十二月中下旬,宋朝軍隊遭受了“靈州潰敗”,戰(zhàn)爭以宋大敗告終。蘇軾在元豐五年作此詞,不僅是因為人生受到了重大挫折,也是借由緬懷赤壁之戰(zhàn),來感慨戰(zhàn)事失利,抒發(fā)內(nèi)心的諸多郁結。[6]
二、詩歌賞析:
蘇軾詞風以“清雄曠達”為主,他提倡“以詩為詞”,即以寫詩的態(tài)度來填詞,將詩的題材、內(nèi)容、手法和風格等引入詞的領域并使之擴展。沖破了詞為艷科的藩籬,將詩的表現(xiàn)手法移植到詞中,使詞能抒懷言志,開拓新的詞境,提高詞的格調。
本詞善用典,以三國赤壁之戰(zhàn)的典故,借古傷今,感慨時事?!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詞人佇立在臨皋亭前,望著滾滾東去的長江水,對古往今來的歷史人物發(fā)出的一聲感慨。大浪沖刷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憑吊古人,營造歷史的蒼涼之感。再看向“故壘”的西邊,傳聞說那是赤壁古戰(zhàn)場。此處的自然景觀十分壯美,“亂石穿空”石塊聳立,怪石穿插于空中。“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水流湍急,拍打岸邊,飛濺起浪花如雪,壘卷千堆之高。這三句了描寫江水騰涌的壯觀景象,奠定豪邁奔赴的基調?!按钡穆柫⒅撸芭摹钡牧Χ戎?,“卷”的氣勢之闊,繪出一幅壯美的江山圖。一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承上啟下,寫景到寫人。比起上闕寫景的豪邁壯闊,下闕的詞風更加溫雅深沉?!斑b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三國優(yōu)秀將領無數(shù),詞人在憑吊赤壁之戰(zhàn)的豪杰,單獨將周郎寫入詞中。一方面是因為吳國在赤壁之戰(zhàn)中是勝利的一方,而且周瑜因為赤壁一戰(zhàn)成名。宋朝經(jīng)歷“靈州潰敗”的失敗戰(zhàn)事,詞人對于勝利的渴望的。而另一方面,周瑜出身世家名門,與孫策孫權是世交,被孫權稱為“王佐之資”。三國志中有提及他“長壯有姿貌”,并且才華橫溢,軍事能力卓越。詞人用“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塑造公瑾其人。東漢劉劭《人物志》曰:“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币浴靶圩擞l(fā)”展現(xiàn)周瑜在赤壁之戰(zhàn)時風姿,既有勇武的氣概,又有智慧的謀略,文武兼?zhèn)洹?/p>
詞人并沒有用過多的筆墨寫戰(zhàn)爭的場面,而是以“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來描述戰(zhàn)爭,透著淡定從容的態(tài)度。蘇軾借此表達對周郎的贊賞,也表達了對戰(zhàn)勝北方敵人的渴望?!肮蕠裼?,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痹~人已到中年,長出花白頭發(fā)。感慨人生多舛,以酒祭奠江月,這是詩人一種無可奈何的精神苦悶的反映,是有志為國而不能施展懷抱的情緒的流露。
三、宋代文化特點
宋代文化主要受到典雅精致的士大夫文化的影響,陳寅恪先生提出:“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保ā多噺V銘〈宋史職官志考正〉序》)認為宋代文化在華夏民族文化歷史長河中是登峰造極的。
首先,在典雅精致的士大夫文化影響下,社會上形成習文重文而輕武的風氣。雖然外部沖突頻繁,宋朝社會內(nèi)部追求典雅的文學藝術,渴望安逸雅致的生活。文臣極力維護文人的利益,支持文人主導的政治文化主張。統(tǒng)治集團長久以來內(nèi)部政治穩(wěn)固,形成長治久安的穩(wěn)定局面。因“崇文抑武”的政策,士大夫地位提高,知識分子自覺意識空前覺醒,文人以“兼濟天下”作為理想抱負。其次,在宋代文化發(fā)展的積極作用下,涌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文學作品,出現(xiàn)了文化盛景。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詞逐漸發(fā)展,為詞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詞風和境界。王安石、歐陽修、蘇軾及其蘇門四學士等文壇領軍人物,他們?yōu)樗未膶W的發(fā)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讓宋代文學在詩、詞和古文等領域百花齊放。最后,士大夫文化推崇儒家文化教育,為宋朝的教育事業(y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宋朝大力重視教育改革,曾有三次興學之舉。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求學的世風影響,官學難以滿足大量士子求學的需求,私學也得到發(fā)展的良機。社會上形成注重文教的風尚,影響了整個趙宋王朝和后世的文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一)專著
[1]陳寅恪.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金明館叢稿二編)[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
[2]孫海通、王海燕編輯.全唐詩(增訂本)[M].中華書局,1999.
[3](唐)李白.李太白全集[M].中華書局,1980.
[4]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M].中華書局,1974.
(二)期刊
[1]鈕敏,李仁霞.試論宋代“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J].蘭臺世界,2015(33):55-57.
[2] 孫紹振.論蘇軾赤壁的豪杰風流之夢[J].文學遺產(chǎn),2010(05):89-95.
[3]郁玉英,王兆鵬.宋詞第一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經(jīng)典化探析[J].齊魯學刊,2009(06):115-121.
[4]陳尚余.文化視角實錄[J].中學語文教學,2007(08):25-27.
[5]王水照.陳寅恪先生的宋代觀[J].中國文化,2001(Z1):284-292.
[6] 顏中其.關于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的主題--與段國超同志商榷[J].齊魯學刊,1980(02).
(三)學位論文
[1]邱少成.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周瑜形象比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