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東
[摘 要] 對于校園文化建設(shè),許多管理者簡單認為就是把校園各個角落貼上名言警句,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墻壁說話”,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但是,讓墻壁說話,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要思考讓墻壁在哪里說,怎么說,說什么。
[關(guān)鍵詞] 墻壁;校園文化;育人
前不久,去某校參觀學習。幾年前,這所學校我就來過,那時見到的是高大雄偉的教學樓,郁郁蔥蔥的榕樹,花壇里、燈柱邊上,種著各色鮮艷的花,真是漂亮。還有風雨長廊的柱子上貼滿了三字經(jīng),每隔幾米懸掛下來的名人名言,教室外墻壁上有各種粘貼畫,就連上下樓梯的每一個階梯,都是一句古詩,還有那圍墻上,學生的書畫作品都是油印上去的,防雨水防暴曬……整座校園處處散發(fā)出育人的氣息。
這次來到學校,見到許多地方煥然一新,裝潢一新的會議室、一塵不染的陳列室、操場邊上還增添了不少器材,許多地方變了樣,唯一沒有變化的依舊是那粘貼各處的“文化”。在走廊隨機問幾個學生,長廊上面懸掛了什么,結(jié)果和幾年前一樣,不少學生都是大眼瞪小眼,而圍墻邊上油印上去的畫,還是幾年前的模樣,只是顏色似乎淡了些,感覺破舊了些,學生來來往往視而不見,這些作品當初印制上去的時候估計還有學生看幾眼,現(xiàn)在充其量也只是個裝飾品而已。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所最好的學校連墻壁也會說話。讓墻壁“說話”的本意是利用學校墻壁文化去熏陶學生,讓充滿藝術(shù)性、教育性、知識性的墻壁去潤澤學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目的。也因為這句話,諸多學校絞盡腦汁,不放過每一個角落,期待著讓每一個角落都去“說話”,于是乎,教室內(nèi)外、樓道墻壁、長廊圓柱、上下階梯等全部利用起來了,都是標語口號、名言警句、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這么做本意是好的,遺憾的是,許多學校往往都是一貼了之,導致這些墻壁都是在“自言自語”,學生不去看,教師也懶得看,尤其是粉刷或粘貼上去的學生書畫作品,常常好幾年甚至好多年也不更換,一勞永逸,省心又省錢,這樣的墻壁,估計都不是“自言自語”了,是徹底成為“啞巴”了。再者,學過書畫的人都知道,中國畫里有一種境界叫留白,給人以遐想的空間,存在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妙處。同理,校園里每一處角落的墻壁布置,也要適當留白——什么都不要布置,給人喘息的空間,給人思考的空間,給人閑暇的時間……
學校因為學生而存在,學校所做的一切也是為了促進學生的成長,而類似的“啞巴”墻壁裝飾得再漂亮,意義再深遠,如果沒有學生關(guān)注,沒有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如何讓墻壁說出美妙動聽、學生愛聽的話呢?
如果有這么一塊墻壁,根據(jù)月份的變化去展示歷史上的每月大事記,讓學生了解歷史上的今月今日都有何事發(fā)生,通過這面墻壁的展示,學生可以博古通今,了解歷史,這就相當于打開了通向其他領(lǐng)域的大門,豐富了見識,開闊了視野,變得博學多聞。
如果有這么一塊墻壁,可以去展示祖國壯麗的山河,讓學生領(lǐng)略佳景薈萃、神奇莫測的曠世勝地九寨溝;逛逛富有民族特點的高原水鄉(xiāng)麗江古城;登上凝聚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世界聞名奇跡之一的長城;感受莊嚴神圣、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學生能不為我們?nèi)绱硕鄫傻淖鎳械津湴磷院绬幔?/p>
如果有這么一塊墻壁,可以讓學生每天和英雄見面,看看在烈火中紋絲不動,遵守紀律的邱少云;毫不猶豫舍身托起炸藥包的董存瑞;毅然跳下狼牙山的五壯士;危急時刻用生命履行了職責的杭州最美司機吳斌;徒手爬上3樓防盜窗,將女童托舉達十余分鐘的周沖……學生每天與英雄見面,他們還會覺得英雄很遙遠,談起英雄一問三不知,而談起明星兩眼放光嗎?
如果有這么一塊墻壁,可以隨時讓學生涂鴉,想畫什么就畫什么,畫出美麗的風景,畫出可愛的動物,畫出喜歡的人物,誰能保證以后畫壇上不會出現(xiàn)如徐悲鴻、張大千一樣的大師?
如果有這么一塊墻壁,可以經(jīng)常去更新展示學生的習作,讓他們因文章上墻而感到自豪,那以后的文壇上會不會可能多幾個莫言,出幾個文學巨匠呢?
……
如果真的有這么一塊墻壁,那將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呀!
(責任編輯:劉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