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經濟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已經逐漸占有一席之地,網絡經濟對于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社會等職能產生許多積極的影響,對于各個領域的職能也產生了許多革新性的新內容。然而,同時也為政府職能產生許多新的挑戰(zhàn)。經過網絡化的普及與發(fā)展,信息與資源的共享機制已經初步成型,而這種機制對于政府職能起到了明顯的影響。政府的機制必須根據時代的更替發(fā)生必要的改變,在網絡經濟的推動下,為提升政府科學決策和職能機制,對政府的工作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網絡經濟;政府職能;科學決策
一、網絡經濟的概念和特征
(一)網絡經濟的概念
國民經濟信息化基礎之上建立的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整合的企業(yè)信息的資源叫做網絡經濟[1]。其通過研發(fā)、制造、銷售與管理支撐企業(yè)內外部網絡資源整合進行商務活動,是以一種特有的信息流、物流與經濟流的整合,改變企業(yè)傳統(tǒng)的經營模式和經營理念的新型經濟形勢。
在網絡經濟中有兩個基本的要素:一種是行為單位的“集”,另一種是經濟鏈的“集”。網絡經濟行為單位固然重要,然而其主要組成還是在行為單位之間的經濟鏈接組成,經濟行為單位和經濟鏈之間沒有絕對的同質關系,經濟行為單位既可以是同行業(yè)的也可以是非同行業(yè)的。網絡經濟學者認為,網絡經濟的運作已經不是地域和區(qū)域可以限定的了,網絡經濟早就成為規(guī)模經濟、范圍經濟,國家的界限甚至國際聯盟的界限都不足以限定其范圍,網絡經濟早就將國家和區(qū)域的關系緊緊聯系在一起。
(二)網絡經濟的特征
網絡經濟從性質上來說是一種具體的知識經濟形態(tài),這樣一種經濟形態(tài)已經以極快的速度影響人們的生活與經濟形態(tài),人們生活的改變與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改變必然對政府的工作帶來新的挑戰(zhàn),為政府提供新的職能選擇,因此對網絡經濟特征與傳統(tǒng)經濟特征的比較就顯得極為重要。網絡經濟的特征相對于傳統(tǒng)經濟有以下特征:快捷性、高滲透性、直接性等特點。
1、快捷性
首先,網絡經濟為世界時空差距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在網絡中沒有種族、民族、國家、職業(yè)和社會地位的區(qū)分人們的交流自由、對于空間的依附性大大減小[2]。另外,網絡上的信息跨越了時間的束縛,網絡活動鮮少受時間因素的影響。
2、高滲透性
網絡經濟的產生模糊了第一產業(yè)、第二產業(yè)以及第三產業(yè)的界限,網絡在生產和銷售信息機械或信息服務的全部產業(yè)中都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僅如此,信息技術的高滲透性還催生了一些新興的“邊緣產業(yè)”,如光學電子產業(yè)、醫(yī)療電子器械產業(yè)、航空電子產業(yè)和汽車電子產業(yè)等[3]。以汽車電子產業(yè)為例,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汽車電子裝置在70年代中后期發(fā)展速度日愈加快,且在80年代就已經形成了統(tǒng)稱汽車電子化的高技術產業(yè)。
3、直接性
姜奇平先生提出了“直接經濟”理論。他認為,如果說物物交換是最原始的直接經濟,那么,當今的新經濟則是建立在網絡上的更高層次的直接經濟,從經濟發(fā)展的歷史來看,它是經濟形態(tài)的一次回歸,即農業(yè)經濟(直接經濟)—工業(yè)經濟(迂回經濟)—網絡經濟(直接經濟)。[4]直接經濟理論主張網絡經濟應將工業(yè)經濟中迂回曲折的各種路徑重新拉直,縮短中間環(huán)節(jié)。信息網絡化在發(fā)展過程中會不斷突破傳統(tǒng)流程模式,逐步完成對經濟存量的重新分割和增量分配原則的初步構建,并對信息流、物流、資本流之間的關系進行歷史性重構,壓縮甚至取消不必要的中間環(huán)節(jié)。[5]
二、網絡經濟對政府管理的影響
(一)提高了政府職能管理的透明度
網絡是一種新型現代的傳遞信息的便捷渠道。隨著網絡規(guī)模經濟的形成,將政府職能融入網絡經濟,讓公民在網絡中了解政府的工作流程,流程的透明化具有即時性,同時也具有雙向性,即公民可以通過政府網絡信箱將意見和工作建議表達出來?,F如今我國各地各級人民政府均已建立網上信箱、網絡意見征集系統(tǒng)以及投訴監(jiān)督渠道,加強政府與公民的互動。建立人民政府政務信息公開網站,將政府規(guī)劃、政府文件、人事任免、政府采購、政府工作報告等信息公開。各類政策法規(guī)公民可以快速便捷的從網絡上獲取,政務公開透明化有利于發(fā)展民主社會。
政府對于網絡的利用也能促進政府職能的改變,用網絡反饋公民需要的信息,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所經過的生物體越多信息本身就越失真,而通過網絡反饋的信息能夠直接由信息制造者傳遞給信息接受者,避免了由于層層匯報而造成信息匯報遺漏、信息失真、或匯報信息不全等情況,政府領導可以直接從公民口中得知公民真實情況,改善民政矛盾,建立友好民政關系。另外,政府可以通過網絡技術手段建立網絡監(jiān)管系統(tǒng),利用技術手段把在網絡上進行虛擬行為的參與者還原成現實中的行為人或行為組織,通過完善的互聯網管理系統(tǒng),分為政府人員、公民與反饋渠道三個部分,整理個案形成網絡政府數據庫便于網絡行政,促進網絡政治的形成。
(二)提升政府科學決策的管理水平
現如今網絡經濟發(fā)展勢頭迅猛,大數據分析,云平臺計算不再是成本極高不切實際的幻想。各級省政府開始籌劃智慧城市的建設,將公安、人社、監(jiān)察、水利、人口等數據綜合整理著手建立統(tǒng)一的大數據平臺,實現多方位、多層次的數據平臺,使各類數據相互支持,資源共享。另一方面,此類數據關系國家民生,關系到每個人的安全,建立網絡防火墻和數據使用安全機制提高數據管理水平也必不可少。
大數據平臺建立對于政府決策科學性、教育資源分配的改善、市場的監(jiān)管、交通的管理、醫(yī)療衛(wèi)生的提升等有效信息的使用更為便捷。能夠更好的服務社會,增強政府和人民的互動水平,能夠使政府更加有效的管理政府工作人員,管理社會。
(三)促進政府職能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國政府主要為“管理型”,雖然中共中央總書記等領導人多次提出建立服務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然而在“服務”方面仍然有所欠缺。但是由于網絡經濟的發(fā)展,政府的職能不得不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首先,網絡經濟一定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經濟具有開放性、全球性、獨立性、及時性,那么從網絡經濟的特點看,政府若依舊管理大于服務對于互聯網經濟是一種打擊,而互聯網的相對的獨立性又會對政府的權威造成一定的沖擊,由此,政府一定會加快轉變服務型政府;其次,政府本身對于自身發(fā)展會有一定的要求,網絡經濟發(fā)展迅猛,自身要尋求與網絡發(fā)展相適應的發(fā)展途徑,推動互聯網與各個行業(yè)之間的溝通,建設高質量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為網絡經濟提供優(yōu)質高效便捷的服務,同時加強網絡經濟發(fā)展的規(guī)劃與引導,實現從管理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四)增強政府管理職能的宏觀性
現如今仍有部分地方政府部門采用計劃和行政的手段干預市場經濟,這種行為會對獨立創(chuàng)新企業(yè)造成一定的打擊,網絡經濟的健康發(fā)展需要長時間的自主發(fā)育期,相對獨立的寬松的行政環(huán)境,因此政府在履行職能時要 重視引導而慎重管理。政府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更加全面、更加及時的信息,促進政府構建全面的虛擬模型,提高政府宏觀調控水平。
網絡經濟實現了傳統(tǒng)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結合,例如網絡購物、在線銷售、廠家在線銷售等實體經濟的在線化經濟行為。顛覆了一個又一個行業(yè)的傳統(tǒng)模式,在這樣的趨勢下,政府不應該做過多的干預,在宏觀層面上給與適當的引導,盡量減少微觀管理造成對網絡經濟創(chuàng)新性的破壞,構建政府網絡信息平臺使政府無需花費精力管理信息中間傳遞層的人員防止信息失真,這不僅有利于消除官僚經濟結構的弊端,更有利于政府宏觀把控引導國家動態(tài)。
(五)網絡經濟對于政府職能轉變的負面影響
首先網絡經濟本身存在風險,隨著網絡技術的成熟,網絡空間的延伸,網絡恐怖主義逐步成為全球新威脅,網絡恐怖主義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呈現兩種方式,一種是以國家為網絡載體的“國家恐怖主義”,另一種是以個體為主體的“獨狼恐怖主義”。這兩種恐怖主義都對我國網絡經濟的發(fā)展有極大的威脅,網絡恐怖主義給政府在組織網絡防衛(wèi)的能力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其次隨著網絡經濟的發(fā)展網絡交易也越來越普遍,然而網絡交易安全的問題也越發(fā)凸顯,網絡詐騙手段、網絡陷阱層出不窮,個人信息泄漏導致財產損失的情況也屢屢發(fā)生,政府對于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最后,由于網絡經濟涉及領域廣泛,政府建立網絡監(jiān)管平臺需要巨大的資金、技術、人才的支持,這種花費短期來看沒有任何效益,對中層信息傳遞層的政府工作人員來說是一種職業(yè)威脅,轉變部分政府結構也會帶來政府職能的部分改變。
三、網絡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轉變對策
互聯網經濟良莠不齊,信息紛雜,有良性信息,有助于社會的發(fā)展,也有負面的,煽動負面情緒的消極信息。積極的信息能夠推動社會形成良性的社會理念,促進社會的發(fā)展;消極的信息會傳播錯誤的價值觀,影響公民對于事物的基本認知與判斷,阻礙社會的發(fā)展,因此,政府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則,根據網絡經濟發(fā)展內在規(guī)律合理轉變政府職能,讓政府職能與網絡經濟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一)優(yōu)化網絡政治環(huán)境
首先政府能夠在網絡經濟環(huán)境下發(fā)揮政府的職能就要求網絡政治的主體有較高的素質,政府要想提高政府在網絡經濟發(fā)展過程中作用就要提高人民群眾的網絡素質,人民素質的提高對政府工作過程會有理智客觀的理解,對于政府在網上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有極大的積極作用。
(二)發(fā)揮網絡平臺對政府職能的推動作用
1.對政府管理職能宏觀性的推動作用
建設大數據網絡平臺,利用大數據的全面性的特點,加強對網絡信息的收集與整理,使政府的頂層設計依托大數據網絡平臺,進行科學而務實的頂層規(guī)劃和設計,讓國家的政策規(guī)劃更具有突破性。在網絡經濟的高息發(fā)展趨勢下,政府能夠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和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tǒng)模擬實際經濟的運行從而科學預測經濟發(fā)展趨勢,為將來科學決策做好準備。
2.對政府科學決策管理水平的推動作用
政府的科學決策管理水平則需要網絡政治平臺結合大數據平臺做支持,通過大數據做出決策,并依托網絡政治平臺發(fā)布與管理。網絡政務平臺需要建立三套系統(tǒng),一是政務信息公開與發(fā)布系統(tǒng),用來發(fā)布政務信息與決策文件,公開政務服務資訊與新聞,以及公民辦理政務進度查詢,并公開政務處理流程,用作公共監(jiān)督,防止政務人員徇私舞弊。二是網上服務系統(tǒng),對接各省市縣級的政務服務中心,提供網上辦理政務的功能建立面向社會各界各級群體的信息服務平臺。三是建立政務服務信息收集系統(tǒng),通過對網絡政務評價與個體評估反饋給大數據平臺,從而形成決策——管理——反饋——再決策的一整套循環(huán)政務管理系統(tǒng),客觀提升政府科學管理水平。
(三)強化網絡安全
我國經濟高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與互聯網的發(fā)展有著緊密的關系。作為現代人,用網絡社交、獲取新聞信息、購物娛樂、網絡交易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然而網絡在給我們帶來巨大的便利同時,網絡暴力、網絡詐騙、網絡信息泄露等事件也層出不窮,對國家公民的正常網絡生活造成極大的干擾,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從公民的觀點來說,打擊網絡犯罪、規(guī)范網絡秩序、促進網絡健康發(fā)展的議題要著手實施。
在網絡犯罪與網絡恐怖主義泛濫的情況下,網絡安全是網絡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良好的網絡秩序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建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論何種危害國家和個人安全的行為在進行打擊時都要有法可依,如網上平臺商戶要辦理正規(guī)營業(yè)執(zhí)照資質,網上金融從業(yè)人員要進行嚴格的網絡實名制,建立全國范圍內的網絡征信體系,規(guī)范個人信息使用流程,避免關鍵信泄露。及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法律政策的調整與修補。另一方面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健康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網絡知識,提高網民的道德自律意識,打造綠色上網新局面。
總之,在現代網絡客觀條件發(fā)展迅猛的趨勢下,政府職能轉變與否需要進行深刻的討論,網絡經濟的發(fā)展從客觀上提高了政府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增加了科學決策能力、促進了服務型政府轉變、又在宏觀層面給政府決策提供有力參考。在網絡經濟背景下的政府職能應從網絡環(huán)境、網絡平臺的可利用以及網絡安全入手,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使政府職能與網絡經濟發(fā)展相適應,促進政府職能科學化、合理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崔巍.網絡經濟對于政府職能的影響與對策探究[J].管理觀察,2015,(21):54-55.
[2]王金山.電子商務與誠信法則[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2):194-198.
[3]王冬梅,霍艷玲,劉霞.淺析計算機網絡經濟特征與發(fā)展[J].商場現代化,2008,(16):52-53.
[4]譚順.網絡經濟基本特征探析[J].淄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1):12-14.
[5]劉立軍,高秋鵬,王曉萍.簡論網絡經濟的特征[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S1):88-89.DOI:10.15883/j.13-1277/c.2005.s1.035
作者簡介:鄭慧瑩(1997-),女,漢族,籍貫: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人,學歷:在讀碩士研究生,單位:黑龍江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公共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