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志勇
摘 ?要:陳子莊是一位獨具個性和風格魅力的國畫大家。他從傳統(tǒng)入手,卻又不泥于傳統(tǒng)。生活是他的創(chuàng)作之源,其堅持繪畫通“心靈”、得“機趣”,最后成平淡天真、機趣盎然之境。本文就從陳子莊的從藝經歷入手,以其《蜀山小景》冊為例,通過對筆墨、構圖、設色及其畫面的意境進行分析來闡述其藝術特點。
關鍵詞:陳子莊;平淡天真;機趣盎然;《蜀山小景》;筆墨;構圖;設色;意境
1 藝術經歷
從陳子莊的生平經歷中不難看出其一生崎嶇艱難,而無論面對何種困難與壓力,都阻斷不了其對藝術的熱愛與追求。其藝術經歷可歸為三個階段:啟蒙期、沉淀期、高峰期。
1.1 ?1955年之前——啟蒙期
1955年之前陳子莊將繪畫作為興趣愛好和養(yǎng)家糊口的工具。陳子莊生活的榮昌縣是著名的折扇之鄉(xiāng),其父親也正是一名畫工,在當?shù)禺嬌鹊纳特溎且彩切∮忻麣狻F渚褪窃谶@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耳濡目染,又加之勤奮,很快便學會了這門手藝。雖然此時其在藝術上還并未形成自己的藝術主張,但對其日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陳子莊20余歲到成都,之后也開始有了賣畫的經歷,慢慢的與書畫界接觸頻繁,再加上四川軍閥王瓚緒的關系,親眼目睹了繪畫大師齊白石現(xiàn)場作畫,并當面請議,也與繪畫大師黃賓虹有過接觸。正是這些經歷,決定了其以后的藝術之路。
1.2 ?1955年至1968年——沉淀期
1955年陳子莊被調入四川文史館做研究員,得以穩(wěn)定工作。便是此時起,其開始潛心于繪畫,游覽名山大川,經常進入山區(qū)寫生,畫了大量的速寫,并研讀了許多中外美學名著。漸漸地,其作品中開始有了自己的特點,有了自己的藝術主張,勃發(fā)了其創(chuàng)作活力。這一期間,陳子莊在花鳥、山水、人物上均有涉及,但花鳥居多。
1.3 ?1968年至1976年——高峰期
1968年以后陳子莊開始大量的山水寫生與創(chuàng)作。雖然,此時的陳子莊家庭遭受重大變故,生活過的非常艱難,但其都傲然置之。依舊閉門讀書,與畫作伴,思想升騰,胸懷更加開朗。修養(yǎng)的升華帶來了藝術的精進,其繪畫創(chuàng)作也隨之進入了高峰期。作品面貌鮮明化,形成了平淡天真、機趣盎然的“子莊風格”。
2 ?藝術特點
2.1筆墨
中國畫藝術從某種程度上說實際就是‘線條‘的藝術?!耙跃€造型”是中國畫藝術的特質,在中國畫藝術中,繪畫中的線條不僅表現(xiàn)外在事物的形,而且被賦予了更深層的精神性的意味。一方面來源于畫家個性氣質的反饋,一方面來源于書法性的獨特的審美意境。陳子莊的藝術就充滿了線性意味的特征。
從陳子莊的《蜀山小景》冊中可以看出,追求簡致的筆法和筆意構成他的作品的主要特色。《蜀山小景》冊為陳子莊1971年所作,屬其晚期代表作之一。冊中共有作品十三幅,其中山水十幅,花鳥兩幅。無論是山水還是花鳥,皆由線條書寫而成。可以說,其畫并非'畫出,而是躍然于胸‘寫出來的。陳子莊特別強調書法的重要性,其有自述:“山水畫中,畫房屋的線條全是書法,沒有篆隸根底怎么畫房子呢?”由此可見其作品中,線條的地位何其重要。在造型中其用筆極簡,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剛柔并濟。山水畫中用粗獷有力的線條表現(xiàn)山石輪廓和結構,雖形簡卻生氣盎然。此冊中作品一、作品四、作品六、作品七、作品十一、作品十二表現(xiàn)的尤其鮮明。
從陳子莊的《蜀山小景》冊來看,雖用筆簡單,但不單薄,多是長短不一的書法線條,疏密虛實在看似不經意間控制的恰到好處,用筆灑脫靈動毫無做作之感。其自己曾說“中國畫的結構法則可以用以簡馭繁、以少馭多‘八字概括?!?/p>
2.2構圖
“山水畫布局不外取橫、直、斜式,花鳥畫亦然?!?/p>
“我的畫結構,用筆常用布局陡險,險入逆出之法?!?/p>
“構圖最重要,要有能組織成有詩意、畫意、音樂節(jié)奏感的畫面的能力?!?/p>
“中國畫之構圖,理論上講應有照應、虛實、賓主、開合,但表現(xiàn)在作品中若需不經意者,使人看起來若有若無,不能故意安排,這是原則?!?/p>
從陳子莊以上對構圖的談論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畫面的構圖安排是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的。在結合其作品來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畫面構圖形式多樣化,極少用到傳統(tǒng)的“三遠”法、“三段式”構圖法以及“S“形構圖法等。陳子莊的畫面構圖,皆無照搬硬套之感,而是根據(jù)物象隨機應運而生,這樣才使得畫面生動而具靈魂。
在《蜀山小景》冊中,我們可以看出有:平行線構圖、對角線構圖、C字形構圖、圓形構圖、平遠式構圖、邊角式構圖等多樣的構圖方法。
運用平形線構圖法的有作品一,畫面中前排樹木成一字形排開,后面山峰成一字形展開,有連有斷,有高低錯落之分。前排樹木分兩段,中間斷隔。后排山峰也分兩段,斷處卻用房子作為連接間體,使其連成一線。兩段樹木間形成一條小路,路的左下方畫兩點景人物面向房屋走去。這樣一來,就在房屋與人之間產生了一條無形的虛線,將樹木與山峰形成的兩條實線巧妙的分隔,使其畫面平穩(wěn)而又不顯呆板。
運用對角線構圖的有作品二與作品八,從作品二中我們可以看出,右下角起一座小山,視覺往后推移,向左上角方向大山連綿斜上,小山與大山之間湖水阻隔,湖水阻隔處來一群點景小鴨,巧妙的將湖面留白處形成的實線破掉,使得畫面避免形成山勢與湖水產生“X"形感,讓畫面達到形斷而意不斷的意境。作品八畫面中一根松枝由右上角向左下角伸長,產生明顯的對角,為破僵局,畫家于右邊安排兩棵松樹由下而上之勢,使得畫面形成兩豎線將枝干的對角斜線破掉,再于松枝上畫一點景小鳥,與松樹產生動靜呼應,讓畫面充滿生機與靈動。
運用圓形構圖的有作品九,畫中梅花主要趨勢自左下而出,以弧線形狀向右生長,最后梅花的枝干頂端于左下角與梅花主干相合,形成一個明顯的圓形,雖是圓形,但畫面卻不顯得單調,因為畫家在處理畫面時,加入了幾根輔枝,有的伸展到畫外,有的穿插于圓形之中,使得觀者在欣賞作品時完全忽略圓形的存在。這正應證了畫家自己說的“作品中若需不經意者,使人看起來若有若無,不能故意安排。”的這句話吧。
在這,筆者就不把《蜀山小景》冊中每幅畫對應的構圖一一道來了??傊陉愖忧f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構圖之多樣,且富有律感絕非偶然,是其在日復一日的寫生中,在對大自然的深切感悟中流淌出來的。
2.3設色
“用色不可太輕勻,寧濁勿清,清則輕薄,濁則渾厚?!?/p>
“用色要樸實有韻,不可青黃雜杳,令觀者眼光滿紙亂跳,觸目驚心。一幅畫中,以墨為主、以色為輔,不可依靠色彩為主,賓主倒置?!?/p>
由此可見,陳子莊在色彩運用上主張寧濁勿清,色不礙墨,樸實有韻。
在《蜀山小景》冊中,可以看出其用色的兩種方式,一種是冷暖互補,一種是冷冷融合。(如作品二與作品十所示)。無論哪種,畫面皆清新淡雅,渾然天成,一派生機盎然。還可發(fā)現(xiàn)其用色皆一蹴而就,少有層層積染。顏色由一筆一筆寫就,而非平鋪而成,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畫面的豐富性。不管其色彩如何運用,也始終控制在墨為主,色為輔這一范疇里。這樣的作畫方式使得畫面既清新透亮,又不失厚重沉穩(wěn)之感。陳子莊能把色彩運用的如此之神妙,無疑是其師法自然的結果。著名紅學家馮其庸先生有語:“石壺的設色是奇而又奇的,說他的山水是青綠、是水墨、是淺絳,這些說法都對,但又都不對,因為他已經是隨意設色,不守繩墨了。但他的設色,又讓你感到十十分和諧統(tǒng)一,十分真實。總之,你如果想把石壺的山水納入前人的現(xiàn)成框框中去,你肯定是要失敗的,因為他根本就不是按框框來畫的。對于石壺來說,除了大自然這個唯一的大框框外,就沒有任何其他框框,也沒有任何框框可以框得住他。”這樣的評價是很高的,也是很準確的。
2.4意境
陳子莊有語:“無意境不能使人有感受?!睆摹妒裆叫【啊穬灾袪I造出來的意境中我們可以看出,其追求的是一種恬淡清和的美感,作品中富有生活情趣與人文關懷。其還有語:“平淡天真,跡簡而意遠,為不易之境界也。余寫雖未稱意而心向往之。”在其作品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追求“簡”,簡率的用筆,瀟灑的線條代替皴擦。簡練的造型,不求形似,是為對物象提煉后的高度概括,得以形成其平淡天真、生機盎然的獨特的意境之美。
3結語
通過對《蜀山小景》冊的探究發(fā)現(xiàn),陳子莊對于大自然的熱愛,其畫雖小,但意味卻長。生活與自然中的平常景象,都被其編排成了一幅幅意境深遠的畫面。在面對生活的磨難,陳子莊依舊積極樂觀對待人生,在藝術上筆耕不綴,不懼他人言語。陳子莊曾總結過自己的藝術:“我的作品孕育于天府之國,錦繡巴蜀,區(qū)域地貌和區(qū)域文化構成我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品格。有人批評我的作品只見歡樂不見哀怨,只見吉祥生機不見悲劇色彩?!痹诿鎸@樣的批評,陳子莊依舊“我之為我”、“獨來獨往”,正是其具備這樣的藝術品格,最終形成了樸簡高妙、平淡天真、機趣盎然的“子莊風格”。
參考文獻
[1] 陳滯冬 ?《陳子莊談藝錄》 [M] ?河南美術出版社 ?1998年
[2] 陳滯冬 ?《石壺論畫語要》 [M]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0年
[3] 陳壽民 ?《陳子莊手札記》 [M] ?四川美術出版社 ?2006年
[4] 李書敏 ?《陳子莊藝術研究論文集》 [C] ?重慶出版社 ?2002年
[5] 馮其庸 ?《意在畫外談·<陳子莊畫集>》 [J] ?西南民族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