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典鵬
根據(jù)深圳市中考政策規(guī)定,初中歷史中考卷面分為100分,最終按30%的比例計入中考總分,歷史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但是在總分中所占比重最少,大部分學生會因為分值而產(chǎn)生對學科的輕視,從而給歷史中考復習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復習時間中高效地掌握知識點,從而實現(xiàn)歷史學科對中考成績的添磚加瓦,改變中考備考策略就尤其重要了。針對以上的情況,我們結(jié)合在畢業(yè)班的教學和復習過程中積累下來的經(jīng)驗,對于歷史中考備考策略得失進行詳細的分享。
一、詳解考試說明,重新整合教材知識章節(jié)
初中歷史一共有六本教材,每一學期必須完成一本教材的教學任務,但到了九年級,如果按照常規(guī)的教學計劃進行,那么將面臨著復習時間的緊缺問題,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要求九年級的任課老師熟讀每一年的《深圳市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說明》,解讀考試命題的指導思想、考試目標與內(nèi)容,特別是對考試內(nèi)容進行研究,從而對九年級教材的教學設計更有把握,并最終做出整合教材知識章節(jié),加快新知識教授速度的決定。
二、緊跟命題趨勢,在復習中注重素材收集
如果想中考歷史的復習工作實現(xiàn)高效,必須對每年深圳中考真題進行深入研究,才能在復習工作中有針對性地應對。由于中考歷史的客觀題偏向于對基礎知識的考察,所以學生只需在日常學習中加強基礎的掌握。而歷史中考的主觀題是相對比較靈活和新穎的。
中考歷史命題材料有一部分是來自當下的時政熱點,并把時政熱點與所學歷史知識點結(jié)合起來,考察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通過對中考真題的了解,我們發(fā)現(xiàn)了命題的趨勢和考察的方向,于是我們在九年級第一學期結(jié)束后的寒假作業(yè)中布置了一道新穎的作業(yè),那就是讓學生收集過去一年國內(nèi)外發(fā)生的重大時政新聞,要求學生選用時政新聞的同時,還必須在下面注明這則新聞可以跟所學的哪些歷史事件相關,通過這種方法來加強學生對于中考命題和中考試題的把握。而我們?nèi)握n老師也會結(jié)合當年中考的思想指向以及各區(qū)的模擬試題對復習過程中的試題進行把握,從而提高中考備考過程中習題的高效性,也提高了中考復習的實效性。
三、梳理基礎知識,依據(jù)學情制訂校本復習資料
初中歷史有六本教材,在《深圳市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說明》中列出的必考考點有84個,每一個考點又能延展出平均五個知識,如果僅靠學生自己歸納總結(jié)的話,在復習時間上是不允許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教師對初中三年的歷史基礎知識點以教材編排的先后順序進行優(yōu)化編排,簡化知識點,并加以圖片補充等形式,最后編撰出校本復習資料《華僑中學中考歷史復習提綱》和《華僑中學中考歷史專題復習本》,并在中考復習過程中讓學生作為主要的復習資料來使用,既貼切學生的情況,又有利于復習的效率。
四、轉(zhuǎn)變復習方法,以小組合作繪思維導圖
在中考復習的最后一學期里,由于各科復習任務和知識量都比較繁重,傳統(tǒng)的復習課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沉悶,往往是處于一種比較被動的狀態(tài),無法達到復習課堂的高效。為了改變傳統(tǒng)的復習課的低效性,提高學生在復習課中的參與度,提高復習的效率,在過去幾年的中考歷史復習課中,我們主要采用讓學生畫思維導圖的方式,通過小組的形式,以一個課時或一個單元、一個知識專題等,課前布置學生以小組合作為單位分工合作完成知識的介紹,并且在課堂上由小組的代表來進行知識講解,其他小組可以對知識進行補充和修正。思維導圖的運用,使得學生一改以往傳統(tǒng)的復習課模式,讓自己能夠更多的參與到復習課來,而且還能通過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溫故知新,實現(xiàn)對已學知識點的整理。
責任編輯?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