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1978年初,北京語言學院的幾位教師計劃編寫一套名為《中國文學家詞典》的叢書。當時,撰寫作家錢鍾書小傳的任務落在一位姓武的老師肩上。第二天一大早,武老師帶著一紙事先擬好的“調(diào)查提綱”拜訪錢鍾書先生。按照以往的慣例,在寒暄過后,當事雙方一般都會直奔“主題”,然而這次僵硬的答問卻被親切而隨意的敘述代替。錢鍾書不僅熱情地回答了武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還反復叮囑他一句話:“(小傳)寫成后,一定讓我看一看?!?/p>
當時寫這篇千余字小傳時,武老師已經(jīng)盡量做到下筆謹慎,內(nèi)容平實有據(jù),同時去掉浮詞虛語,最大限度地接近他心目中錢先生的風格。不到一個星期,錢鍾書就將底稿寄了回來,同時還托人帶來口信,要武老師和他電話聯(lián)系。
接通電話后,錢鍾書嚴肅地對武老師說道:“必須以我修改過的為定稿,不容再改,否則不入詞典?!卞X鍾書的語氣異常堅決,沒有一點回旋的余地。
武老師展讀了錢鍾書的改稿,發(fā)現(xiàn)對方除了刪去幾個多余的字外,還刪除了稱他為“著名學者”中的“著名”二字,同時批注“必須刪除”。其實以當時錢鍾書的威望和成就,稱他為“著名學者”一點也不為過。然而,錢鍾書卻嚴厲地拒絕了。
最終,武老師還是固執(zhí)地保留了“著名”二字。但多年以后,武老師才覺得自己當時對這件事的處理過于武斷和草率。因為他明白,低調(diào)務實既是錢鍾書的處事風格,也是他一貫的做人風格。
【素材點撥】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得深刻,名聲并不代表價值。名利對于人的誘惑實在巨大,所以世人很難看破,然而名譽又會成為負擔,特別是一個人的名聲與其所作所為不相稱之時,錢鍾書先生刪去名字前面的“著名”恰恰是以“不相稱”實現(xiàn)了對“名聲”的超越與升華。對于謙遜的人而言,華麗的頭銜往往是虛幻的泡沫,我們需要的是刪繁就簡、更加務實的人生。
【適用話題】拒絕名利;刪繁就簡;為人處世;低調(diào)與務實……
(王世全摘自2020年3月31日《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