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核磁共振成像診斷椎體前緣高度和矢狀面 Cobb 角分別為(8.9±1.4)mm、(23.4±3.5)°, X線診斷椎體前緣"/>
丁寧 梁旭東
【摘要】 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對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48例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別采用X線和核磁共振成像進行檢查診斷。比較核磁共振成像與X線的診斷準確率、椎體形態(tài)參數(shù)、成型結果及影像學檢查情況。結果 核磁共振成像和X線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100.00%、97.92%,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核磁共振成像診斷椎體前緣高度和矢狀面 Cobb 角分別為(8.9±1.4)mm、(23.4±3.5)°, X線診斷椎體前緣高度和矢狀面 Cobb 角分別為(8.8±1.5)mm、(23.3±3.7)°,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核磁共振成像和X線的診斷成型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進行診斷時應首選核磁共振成像, 其可有效診斷出骨折的細節(jié)病變, 使診斷結果更準確, 因此在臨床上可以大力推薦。
【關鍵詞】 核磁共振成像;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X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0.019
【Abstract】 Objective ?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Methods ? There were 48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s study subjects, and they were examined with X-ra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vertebral body morphology parameters, morphology results and imaging examin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X-ray were compared. Results ?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X-ray were 100.00% and 97.92%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n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 and sagittal Cobbs angle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ere (8.9±1.4) mm and (23.4±3.5)°, which were (8.8±1.5) mm and (23.3±3.7)°by X-ra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agnostic morphology results betwe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X-ray (P>0.05). Conclusion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hould be the first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which can effectively diagnose the detailed lesions of the fracture and make the diagnosis more accurate, so it can be strongly recommend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X-ray
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在臨床上的發(fā)病率較高, 患者多表現(xiàn)為腰背部疼痛, 或腰背部局部出現(xiàn)強烈叩擊痛, 在解剖位置的胸腰椎段多發(fā), 癥狀明顯的患者從外形就可辨別, 患者的腰背部會出現(xiàn)明顯的畸形, 脊椎會明顯向后凸[1]。臨床上針對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通常采用X線、CT、核磁共振成像等進行檢查, 治療方法常采用手術治療[2]。為了研究核磁共振成像對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的診斷價值進行本次研究, 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治療的48例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實驗獲得了倫理委員會的同意和批準。其中男25例, 女23例;年齡52~70歲, 平均年齡(61.5±6.3)歲;病程1~7 h, 平均病程(4.1±1.7)h。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X線和核磁共振成像進行檢查診斷。X線檢查:X線檢查儀器型號為GEde, 設備的電壓為78 kV, 電流為20 mA, 患者采取仰臥位, 將雙膝關節(jié)彎曲, 讓患者的脊柱生理彎曲盡可能放直, 中心線和患者的第3、4腰椎對齊, 然后進行拍攝。核磁共振成像檢查:采用的GE355公司生產(chǎn)的1.5T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儀, 用該儀器對患者的受傷椎體進行平掃, 儀器的層厚為4 mm, 層間距為1 mm, 軸位設置是T2加權成像重復時間為1825 ms/次, 患者采取仰臥位進行檢查。
1. 3 觀察指標 比較核磁共振成像與X線的診斷準確率、椎體形態(tài)參數(shù)、成型結果。椎體形態(tài)參數(shù)包括椎體前緣高度和矢狀面Cobb角。成型結果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核磁共振成像和X線診斷準確率比較 核磁共振成像和X線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100.00%、97.9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核磁共振成像和X線診斷椎體形態(tài)參數(shù)比較 ? 核磁共振成像診斷椎體前緣高度和矢狀面 Cobb 角分別為(8.9±1.4)mm、(23.4±3.5)°, X線診斷椎體前緣高度和矢狀面 Cobb角分別為(8.8±1.5)mm、(23.3±3.7)°,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核磁共振成像和X線診斷成型結果比較 核磁共振成像和X線的診斷成型結果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的好發(fā)人群多為老年人, 該病病情嚴重, 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患者腰背部疼痛限制了正常運動, 最后影響生活質(zhì)量。該病患者多為單椎體受損或多椎體受損, 但是多椎體受損的患者往往還會有陳舊性的骨折[3]。
X線檢查是臨床上針對該病最初提出的一種檢查方法, 應用時間久, 而且范圍廣泛, 這種檢查方法具體操作簡單, 檢查方便, 而且檢查價格實惠, 可以讓更多的患者接受[4]。但是X線雖然和核磁共振成像的診斷準確率相差較小, 但還是容易錯過細微的骨折病變, 對骨折周圍的軟組織情況也無法探查[5]。而且X線檢查要求技師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 可以指導患者采取合適的體位, 對患者的體位要求較高, 檢查也會容易出現(xiàn)重疊的現(xiàn)象, 針對具有特殊骨折的患者還需借助其他檢查方法才可以確診[6]。核磁共振成像是近年來臨床常用的檢查方法, 其可以對細微的骨折、骨折周圍的軟組織等都進行檢查, 分辨能力強, 對椎體骨折的嚴重程度能更清晰的顯示[7]。如果患者發(fā)生椎體骨折, 核磁共振成像會顯現(xiàn)出明顯的信號, 具體為骨折水腫, 而且顯示的骨折水腫參差不齊, 尤其是脂肪, 這是因為椎體內(nèi)具有黃骨髓的成分, 所以應用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顯示出椎體具體的受損位置[8, 9]。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核磁共振成像和X線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100.00%、97.92%,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核磁共振成像診斷椎體前緣高度和矢狀面 Cobb 角分別為(8.9±1.4)mm、(23.4±3.5)°, X線診斷椎體前緣高度和矢狀面Cobb角分別為(8.8±1.5)mm、(23.3±3.7)°,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核磁共振成像和X線的診斷成型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進行診斷時應首選核磁共振成像, 其可有效診斷出骨折的細節(jié)病變, 使診斷結果更準確, 因此在臨床上可以大力推薦。
參考文獻
[1] 郭永智, 王洋, 徐宇航, 等. 老年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 北京醫(yī)學, 2017, 39(2):126-128.
[2] 王志鵬, 張曉剛, 李元貞, 等. 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與保守治療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薈萃分析.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9, 27(4):336-341.
[3] 笪巍偉, 唐德志, 舒冰, 等. 原發(fā)性骨質(zhì)疏松癥及椎體壓縮性骨折的防治進展. 廣東醫(yī)學, 2016, 37(11):1714-1717.
[4] 吳延偉, 孫淑霞. Genants 半定量法和定量法在X線診斷老年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應用. 醫(yī)學信息, 2017, 30(4):261-262.
[5] 許正偉, 賀寶榮, 劉團江, 等. 胸腰椎骨質(zhì)疏松性壓縮骨折嚴重程度評分分型系統(tǒng)的可靠性研究. 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 2016, 32(9):772-776.
[6] 閆偉, 楊莉. 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影像學診斷.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7, 15(11):135-137.
[7] Kaup M, Wichmann JL, Scholtz JE, 等. 基于雙能CT的成像對不同經(jīng)驗影像醫(yī)師診斷骨質(zhì)疏松性椎骨壓縮性骨折骨髓水腫準確度的影響:與MRI比較. 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 2016, 39(5):574-575.
[8] 郭寶英, 朱魏, 趙太茂. 原發(fā)性骨質(zhì)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的X線、MRI影像診斷價值分析. 中國 CT 和 MRI 雜志, 2016, 14(11):124-126.
[9] 曹臣, 陳書連, 高延征, 等. 骨填充網(wǎng)袋單側穿刺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與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療效比較. 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 2019, 35(1):30-37.
[收稿日期:20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