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吉鵬
(運城市第三醫(yī)院 康復醫(yī)學科,山西 運城 044000)
腦中風是腦血管疾病之一,臨床上預后效果并不理想,伴隨并發(fā)癥,病情恢復與預后改善難度較大,其后遺癥中屬偏癱最為常見,使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影響,部分嚴重患者無法自理,基于此現(xiàn)探討早期康復對腦中風后遺癥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改善價值,對于治療效率的提升以及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都十分重要[1]。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在[2018年08月,2019年08月]所收治的腦中風偏癱后遺癥患者(n=84),入院時按順序編號,計算機“隨機”均分成2組,即42例/組。觀察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55-67歲,平均(62.03±4.62)歲,病程4-17個月,平均(9.25±0.43)個月;對照組男15例,女27例,年齡56-68歲,平均(62.01±4.47)歲,病程3-19個月,平均(9.84±0.51)個月。比對2組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在患者入院后,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出發(fā),給予所有患者常規(guī)藥物治療和飲食指導,確保患者生命體征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觀察組額外開展早期康復療法:首先采取心理干預措施,告知患者病因和治療手段,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疾病觀,向其展示我院先進的醫(yī)療器械,介紹類似病例成功治愈的案例,增強患者對于早期康復治療的信心。要告知患者早期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及具體作用效果,以調動患者參與積極性,確?;颊咴谠缙诳祻椭委煼矫娴囊缽男缘玫矫黠@增強。其次開展生理訓練,在患者臥床階段,可開展坐起、翻身等被動性的肢體訓練,體位變化訓練的開展需要對患者進行協(xié)助,這就能夠確?;颊唧w內血液得到有效循環(huán)。在患者緩慢臥位向坐位的轉化過程中,要給予正確的干預,協(xié)助其翻身維持側臥體位,利用健康上肢輔助起身,保持靜坐狀態(tài),持續(xù)反復鍛煉,之后開展平衡訓練,順利過渡到站立訓練。在訓練過程中,下床活動鍛煉比如上下肢訓練、跨步訓練、平衡運動等的開展,必須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在下肢康復訓練中,能保持患者踝關節(jié)彎曲,腳后跟離地,反復進行練習,或者將患者下肢伸展,就膝關節(jié)開展屈伸訓練,對患者小腿肌肉能力進行有效鍛煉。在雙杠的輔助作用下展開行走訓練,患者雙手緊握雙杠,注意重心均勻分布,身體平衡,之后開展間斷轉法訓練,觀察患者各關節(jié)情況,合理控制運動量。依據(jù)患者自行行走能力開展負重訓練,確?;颊甙踩诖嘶A上鍛煉患者吃飯、洗漱、如廁等日常能力[2-3]。
1.3 觀察指標。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通過ADL生活自理能力評量表,評估生活能力,依據(jù)得分能夠明確患者的依賴性,若得分較高,則表示依賴性弱;若得分較低,則表示依賴性強。通過Fugl-Meyer評分來評價患者肢體功能,通過得分來確定肢體障礙程度,若得分越高,則表明肢體障礙較重;若得分較低,則表明肢體障礙較輕。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臨床研究中,借助Excel 2010和SPSS 24.0分析,評分行t檢驗,以()表示;男女數(shù)用χ2檢驗,并用“n、%”表示;檢驗差異以P<0.05表示。
對照組住院時間長于觀察組,ADL評分小于對照組,F(xiàn)-M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相比P<0.01極顯著,對比情況如表1所示。
腦中風是急性腦血管疾病之一,發(fā)病較為突然,可見腦血管阻塞或者破裂的情況,進而導致腦血液循環(huán)出現(xiàn)障礙,腦組織結構受到損傷等不良情況,患者的腦動脈系統(tǒng)也會出現(xiàn)缺血、出血等不同情況,臨床上大部分腦中風患者在經(jīng)過治療后會留下后遺癥,比如偏癱,這就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腦中風患者病情較重,腦部神經(jīng)受到損傷,在恢復期存在較大的偏癱幾率。通過適宜刺激機制的運用,能夠確保干預的有效性,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問題,避免患者神經(jīng)持續(xù)萎縮固化而導致永久性癱瘓。醫(yī)學研究表明,腦中風患者病情康復程度與康復環(huán)境存在密切聯(lián)系,這就需要改善患者身體素質,預防相關并發(fā)癥,對患者機體不良狀態(tài)進行改善,充分治療進而改善患者病情[4]。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ADL評分以及F-M評分對比()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ADL評分以及F-M評分對比()
組別 例數(shù) 住院時間min ADL評分(分) F-M評分(分)觀察組 42 29.3±6.9 71.3±8.5 35.6±4.6對照組 42 37.2±9.3 46.9±7.6 63.1±5.5 t-4.421 13.868 24.856 P-0.0001 0.0001 0.0001
在早期康復治療過程中,肢體恢復階段,保持患者處于正確的姿勢和體位,無論是仰臥位還是側臥位,都需要確?;颊呤孢m,對患者狀態(tài)進行密切觀察,切不可過長時間壓迫。在翻身訓練階段,要有效鍛煉患者的肩胛部、背部肌肉,提高患者上下肢體的協(xié)調程度,促使患者順利翻身,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應當在家屬的協(xié)助下翻身。在患者實際生活中,經(jīng)常在夜間睡覺的過程中無法順利翻身,長時間壓迫患側肢體,這就極易影響血液正常循環(huán)。而通過翻身,能夠改善患者血液循環(huán)狀況,患者對于家庭所造成的負擔也能夠得到一定程度減輕。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ADL評分以及F-M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相比較,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tǒng)計學積極,這就表明通過早期康復治療方法的運用,患者的并發(fā)癥得到一定改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縮短,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明顯增強,對于家屬的依賴性也有所降低。通過系統(tǒng)化、有針對性的肢體訓練,包括抬高、內收、外展等訓練內容,通過單雙杠開展輔助訓練,能夠有效降低關節(jié)炎的出現(xiàn)幾率。通過早期康復訓練,能夠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肢體狀態(tài),提升患者肢體運動能力,促進患者自我鍛煉,進而順利康復。與此同時,在早期康復治療過程中要開展咀嚼功能訓練,比如咀嚼和吞咽動作,練習發(fā)聲,避免患者在進食過程中出現(xiàn)嗆咳的情況。通過早期康復治療,患者的肢體運動得到改善,生活能力得以提升,有助于患者回歸家庭,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也有所好轉,進而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5]。
腦中風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疾病,近年來表現(xiàn)出年輕化的趨勢,腦中風患者的病程較長,預后效果較差,所出現(xiàn)的后遺癥在程度上有所不同,直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對于腦中風患者來說,針對后遺癥偏癱采取早期康復治療,能夠把握好康復治療的最佳時機,促進患者肢體功能以及語言功能的恢復,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也得到明顯降低。